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边缘少年”社会行为偏差的调查研究

作 者: 戈康
导 师: 王兰芳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村边缘少年 社会行为偏差 越轨 犯罪
分类号: C9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特别是城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深刻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熟人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急剧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基本格局发生改变,文化网络的力量削弱,村庄舆论对成员的约束力更是强弩之末,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这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凋敝与衰落。在城市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乡村原有的内在精神元素与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逐步被蚕食,乡村生活逐步失去了自己独到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丧失了对青少年的凝聚力、吸引力。青少年作为一个未成年的社会群体,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他们处在人生成长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教育问题构成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相互作用,一部分青少年逐渐脱离了他们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应在的轨道上,游荡在学校、社会之间,成了“边缘人”,即农村“边缘少年”。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偏差,家庭、学校对他们的约束力基本处于“近真空”状态,又因他们年龄小,法律对他们适用性不大,于是他们多有违法行为且具有暴力倾向,甚至有一部分走上犯罪道路成为“问题少年”。青少年喜欢结群,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因而农村“边缘少年”又多以同伴群体存在。加上城市、乡镇等地的诱惑,使他们具有跨地区流动性,一旦越轨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对农村“边缘少年”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己迫在眉睫,应当提上日程。对农村“边缘少年”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首先要分析这些边缘少年形成的原因,以便防止更多的边缘少年产生,然后对己产生的边缘少年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如通过扩大的职业学校规模与职能,对他们进行继续社会化教育及就业技能的培训,减少其社会犯罪的可能性;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帮扶引导;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改革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促进公平教育等。如果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农村边缘少年问题得到控制,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全系数将得到提升。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图表目录  9-10
1 引言  10-17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0-12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1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6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7
    1.4.1 本研究的创新  16
    1.4.2 本研究的不足  16-17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7-23
  2.1 相关概念界定  17-18
  2.2 理论综述  18-21
    2.2.1 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  18-19
    2.2.2 社会越轨理论  19-20
    2.2.3 社会化  20
    2.2.4 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原理  20-21
  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1-22
  2.4 研究假设  22-23
3 农村边缘少年的社会行为偏差的实证调查  23-33
  3.1 调查设计及样本选择  23
  3.2 农村边缘少年社会行为偏差的信息  23-32
    3.2.1 样本基本情况  23-24
    3.2.2 群体性  24-26
    3.2.3 活动情况  26-28
    3.2.4 冲动性  28-29
    3.2.5 跨地区性  29-30
    3.2.6 价值观与世界观  30-32
  3.3 调查结论  32-33
4 农村"边缘少年"社会行为偏差的原因分析  33-40
  4.1 城乡经济的反差  33
  4.2 家庭、学校教育的偏差  33-38
    4.2.1 家庭教育的偏差  33-36
    4.2.2 学校教育的偏差  36-38
  4.3 乡村文化的迷失与与乡村社区的衰败  38-40
5 优化农村边缘少年生存境遇的思考与建议  40-45
  5.1 加大职业学校投入,解决边缘少年学习和就业问题  40
  5.2 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思想教育相结合  40-41
  5.3 改革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41-43
  5.4 重视并发扬农村社会文化的精髓  43-45
6 总结与展望  45-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A  50-53
附录B  53

相似论文

  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2. 醉态犯罪研究,D917
  3.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对策研究,C913.5
  4. 大学生社会键问卷的编制及其犯罪预防,C913.5
  5. 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G206
  6. 论犯罪成立要素的标准,D914
  7. 受贿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D924.392
  8.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9. 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案例分析,D924.3
  10.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11. 中国刑法视野下的违法性认识,D914
  12. 交通肇事罪问题研究,D924.3
  13. 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925.2
  14. 诱惑侦查引起的刑法问题研究,D925.2
  15. 我国贪污贿赂犯罪侦查策略运用研究,D926.3
  16. 论我国经济犯罪中死刑废止问题,D924.11
  17.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18. 当前行贿犯罪手段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19. 湖南L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调查,D917
  20.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犯罪成因和预防,D917
  21. 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D924.3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青少年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