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aFeO_3系列钙钛矿型氧化物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作 者: 朱彦平
导 师: 韩选利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工业催化
关键词: 钙钛矿氧化物 电催化性能 充放电温度 Ni替代 镍氢电池
分类号: TM91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正交结构的LaNiyFe1-yO3-δ(y=0、0.1、0.2、0.3、0.4、0.5、0.6、0.7、0.8、0.9)系列氧化物,研究了该系列氧化物作为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以La(NO33·6H2O、Fe(NO3) 3·9H2O、Ni(NO32·6H2O为前驱体,通过在乙醇介质中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形成了具有正交结构的LaNiyFe1-yO3-δ(y=0、0.1、0.2、0.3、0.4、0.5、0.6、0.7、0.8、0.9)系列氧化物,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是: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凝胶形成时间控制在1-4min,煅烧温度为700oC。对氧化物的IR、SEM和XRD测试发现,制备得到的产品是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纳米粉末,并随着Ni替代量的变化,结构也有不同的差异。本文对Ni替代量以及不同充放电温度对LaNiyFe1-yO3-δ(y=0、0.1、0.2、0.3、0.4、0.5、0.6、0.7、0.8、0.9)系列氧化物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i替代量的增加,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其中LaNi0.2Fe0.8O3-δ最大放电容量为128 mAh/g,经过3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最大容量衰减率为14.84%,最大放电容量比未替代的LaFeO3提高了20 mAh/g,衰减率下降了2.29%;充放电温度升高,氧化物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也升高,在333K下,LaNi0.2Fe0.8O3-δ最大放电容量和容量衰减率分别为395.5 mAh/g和19.85%,循环稳定性能优于LaFeO3。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和Tafel曲线三种方法评价了Ni替代量和充放电温度对LaNiyFe1-yO3-δ(y=0、0.1、0.2、0.3、0.4、0.5、0.6、0.7、0.8、0.9)系列氧化物的电催化性能影响,电极的峰电压、峰电流、交换电流密度和极化电阻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另外,研究了LaNi0.2Fe0.8O3-δ电极充放电循环前后的电极动力学性能,初步探讨了LaNi0.2Fe0.8O3-δ储氢氧化物的性能衰减机理。通过对氧化物表面元素化学状态以及电解液成分进行分析,讨论了LaNi0.2Fe0.8O3-δ可能的储氢机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绪论  9-20
  1.1 引言  9-10
  1.2 溶胶凝胶技术  10-11
    1.2.1 溶胶凝胶技术的原理、性质和优点  10
    1.2.2 溶胶凝胶技术在钙钛矿型氧化物制备中的应用  10-11
  1.3 钙钛矿型氧化物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5
    1.3.1 钙钛矿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  11-13
    1.3.2 钙钛矿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3-14
    1.3.3 钙钛矿型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5
    1.3.4 钙钛矿型氧化物在镍氢电池中的应用  15
  1.4 储氢材料的电催化性能  15-18
    1.4.1 储氢材料电催化性能的研究方法  15-17
    1.4.2 储氢材料的电催化的机理  17
    1.4.3 储氢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17-18
  1.5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主要内容  18-20
    1.5.1 立题背景  18-19
    1.5.2 主要内容  19-20
2 实验原理与方法  20-24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0
    2.1.1 实验试剂  20
    2.1.2 实验仪器  20
  2.2 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工艺  20-22
    2.2.1 储氢材料制备流程图  20-21
    2.2.2 储氢材料制备步骤  21
    2.2.3 MH电极制备  21-22
  2.3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22
    2.3.1 最大放电容量测试  22
    2.3.2 电极循环稳定性测试  22
  2.4 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  22-23
    2.4.1 循环伏安曲线  22
    2.4.2 电化学阻抗谱图  22
    2.4.3 阴极极化曲线  22-23
  2.5 结构形貌检测分析  23-24
    2.5.1 XRD分析  23
    2.5.2 SEM分析  23
    2.5.3 FTIR分析  23
    2.5.4 XPS分析  23-24
3 镍替代对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结构以及电极性能的影响  24-40
  3.1 不同镍替代量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的制备以及工艺优化  24-27
    3.1.1 制备工艺优化  24-26
    3.1.2 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的制备  26-27
  3.2 镍替代对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结构影响  27-29
    3.2.1 FTIR分析  27
    3.2.2 XRD分析  27-28
    3.2.3 SEM图  28-29
  3.3 镍替代对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9-33
    3.3.1 最大放电容量测试  30-31
    3.3.2 电极循环稳定性测试  31-33
  3.4 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  33-38
    3.4.1 循环伏安曲线  33-35
    3.4.2 电化学阻抗  35-36
    3.4.3 极化曲线  36-38
  3.5 本章小结  38-40
4 充放电温度对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性能的影响  40-53
  4.1 概述  40
  4.2 298K、313K、333K、353K下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  40-49
    4.2.1 298K下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0
    4.2.2 313K下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0-43
    4.2.3 333K下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3-45
    4.2.4 353K下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5-47
    4.2.5 298K、313K、333K、353K下电极电化学性能比较  47-49
  4.3 电极电催化性能比较  49-52
    4.3.1 循环伏安曲线  49-50
    4.3.2 电化学交流阻抗  50-51
    4.3.3 极化曲线  51-52
  4.4 本章小结  52-53
5 铁酸镧系列氧化物储氢机理探讨  53-56
  5.1 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动力学性能变化  53-54
  5.2 铁酸镧系列氧化物电极循环过程中的电极以及电解液成分变化  54-55
  5.3 本章小结  55-56
6 结论  56-59
致谢  59-60
参考文献  60-65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65

相似论文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镍氢电池智能充电研究,TM912
  2. Pd填隙和化学学Pd对La_(0.7)Ca_(0.2)Sr_(0.1)MnO_3电磁输运特性的影响,O482.5
  3. 废旧镍氢电池中镍钴回收工艺的研究,X76
  4. La_(15-x)Nd_xFe_(14)Ni_(64)Mn_5B_2(x=0-6)贮氢合金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TG139.7
  5. 高性能水电解电极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TQ116.2
  6. 氧化物功能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Q174.75
  7. 混合动力车储能系统特性及其管理技术研究,TM912
  8. 基于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研究,U469.72
  9. 球形纳米结构氢氧化镍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4.813
  10. 化学镀法制备铜镍/银镍包覆的La_(0.7)Ca_(0.2)Sr_(0.1)MnO_3复合体系的研究,O482.5
  11. Pd填隙和化学镀Pd对La_(0.7)Ca_(0.2)Sr_(0.1)MnO_3电磁输运特性的影响,O482.5
  12. 少量Ti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TG139.7
  13. 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散热结构研究,TM912
  14. 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散热性能CFD仿真与试验研究,TM912
  15. Ti-Cu金属玻璃表面纳米多孔化研究,TG139.8
  16. Ti/PbO_2耐酸阳极电催化性及稳定性研究,TM910.3
  17. 钙钛矿稀土锰氧化物的复阻抗谱分析,O482
  18. NiCo_2O_4尖晶石晶体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TB34
  19. 镍氢动力电池在混合动力大巴上的应用研究,TM912
  20. 从镍氢电池废弃负极材料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一般性问题 > 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