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角色分析与功能阐释

作 者: 李梅
导 师: 李震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
关键词: 传播的仪式观 主持人的角色 主持人的功能 文化责任 社会意识
分类号: G2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使人们对电视传播系统中各种角色的认知都发生了误读和错位。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观念中,作为电视媒体传播系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媒体、社会、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一方面,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多功能化;另一方面,在新的媒介生态中,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能动性、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的增强,各种不同群类的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都愈来愈高。也就是说,当今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赋予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多的角色内涵和传播功能,主持人既要担当社会稳定的维护者、社会氛围的营造者、社会不同群体的沟通者,同时也要成为文化传统的传承者、文化创造的参与者等等。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变化和功能的深化,正在给认知层面、学术层面和教育层面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着用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对主持人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进而重新认识和论述了主持人的媒介角色、社会角色和文化角色。同时,在对主持人的这三种角色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主持人这三种基于不同层面的角色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可能具备的三种功能:协调与整合功能、传承与共享功能、娱乐功能。最后指出了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中的尴尬与矛盾,并对主持人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角色和功能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传播的仪式观为研究视角,阐释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具体传播活动中的角色和功能,从而将主持人研究提升至文化研究的层面,并以此讨论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主持人的角色变化和功能深化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主持人在传播仪式中如何处理自己与媒体、与社会、与文化、与受众,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如何传承、参与创造正义的社会文化。本文的研究应具备学术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就学术意义而言,将主持人的角色与行为置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进行研究,引入了传播场域的概念,讨论主持人在传播场域内形成的各种关系,从而凸现主持人研究的文化意义。从实践层面来看,在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理解主持人角色和功能,能够更好地帮助主持人了解其在传播活动中担当的角色、承载的功能和应该履行的责任,也有助于高等院校对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本文的研究也应该有助于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而使主持人角色进一步社会化,以至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一、绪论  9-14
  1.1 媒介生态变迁与主持人角色的认知危机  9-10
  1.2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化和功能深化  10
  1.3 传播的仪式观及其对主持人角色认知的启示  10-12
    1.3.1 詹姆斯·W·凯瑞及其传播的仪式观  11-12
    1.3.2 传播的仪式观对主持人角色认知的启示  12
  1.4 关于研究目的、学术意义和相关文献  12-14
二、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的主持人角色分析  14-27
  2.1 传播的传递观视角下的主持人及其角色定位  14-16
  2.2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媒介角色  16-20
    2.2.1 主持人的媒介角色  17-19
    2.2.2 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  19
    2.2.3 作为导演和司仪的主持人  19-20
  2.3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20-23
    2.3.1 主持人社会角色的一般属性  21
    2.3.2 主持人社会角色的特殊性  21-22
    2.3.3 主持人社会角色的兼容性  22-23
  2.4 传播的仪式观下主持人的文化角色分析  23-27
    2.4.1 主持人的文化角色  23-24
    2.4.2 主持人文化角色的实现  24-27
三、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功能阐释  27-38
  3.1 协调与整合功能  27-30
    3.1.1 各类传播仪式中主持人的协调与整合功能  27-28
    3.1.2 案例:谈话类节目构成的传播仪式中主持人的协调与整合功能  28-30
  3.2 传承与共享功能  30-35
    3.2.1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传承与共享功能  30-31
    3.2.2 仪式性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传承与共享功能  31
    3.2.3 案例: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的传承与共享功能  31-35
  3.3 娱乐功能  35-38
    3.3.1 传播的仪式观对娱乐功能的解读  35-36
    3.3.2 主持人娱乐功能的"度"  36
    3.3.3 主持人娱乐功能与文化内涵的结合  36-37
    3.3.4 主持人策划意识对于娱乐功能的重要性  37-38
四 总结与思考  38-42
  4.1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价值  38-39
  4.2 传播仪式中的文化控制度  39-40
  4.3 主持人角色和功能的尴尬与突破  40-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6

相似论文

  1. 从《红楼梦》诗词英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H315.9
  2. 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管控模式研究,K512
  3.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创新,D61
  4.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G222.2
  5. 当代中国文艺学教材体系建构之研究,I0-4
  6. 基于精神建构序列分析的西蜀园林研究,TU986
  7. 作为社会技术的社会意识形态,N02
  8. 大连市高校中年教师体育健身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07.4
  9. 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小说反映的社会意识比较研究,I207.42
  10. 行政文化视角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630
  11. 张静庐出版思想研究,G239.29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D61
  13. 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G634.3
  14. 长沙城市社会近代化转型研究(1895-1911),K29
  15. 译者的文化责任,H315.9
  16.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K242
  17. 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政治认同危机与意识形态建构,D60
  18. 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811.6
  19. 价值是人的主体性在实践中的表现,B018
  20. 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J2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