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作 者: 王伟业
导 师: 李北齐
学 校: 黑龙江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生物生态特性 生长规律 基因抗虫
分类号: S435.1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秋粮作物之首。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分布区纬度跨越大,是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有害生物。本文立足哈尔滨地区,针对亚洲玉米螟食性杂、分布广、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采取实验室人工饲养与田间自然发生调查率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学、生态学两方面对亚洲玉米螟的取食行为、产卵习性、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寻找出了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发生代数与自然条件、幼虫越冬基数、不同玉米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及品种抗性等之间的关系,探索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抗虫类型的玉米品种,从而进一步找出亚洲玉米螟防治方法,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温、湿条件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发育密切相关。室内人工饲养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得出,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的正常交配和产卵,以温度设为(26±1)℃、相对湿度(70±10)%、光照周期16L/8D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老熟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化蛹。从卵孵化为幼虫到成虫羽化共需要628度积温。在室内平均25℃的温度下大约需40天。2、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与下列因素有关。哈尔滨地区积温条件非常适合玉米螟越冬老熟幼虫的生长发育,因而亚洲玉米螟的发生率较高;湿度条件是影响越冬幼虫发育的一关键因子。对10个玉米品种中抗虫数据方差分析得知,品种之间玉米螟危害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虫害率和玉米茎中糖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糖分含量达5%以上时蛀孔数明显增多。3、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转Bt基因培育抗虫品种。本研究采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垦粘1号玉米自交系中,以获取抗玉米螟的外源基因,经过两年试验得到了8个杂交组合,方差分析表明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4、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筛选出有机磷类、微生物类、拟除虫菊酯类共三大类四个品种的杀虫剂,经方差分析防治效果显著,对人和环境污染小,高效低毒。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前言  9-15
  1.1 亚洲玉米螟发生概况  9-10
  1.2 影响因素  10-11
  1.3 寄主与危害  11-12
  1.4 防治方法  12-13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5
第2章 亚洲玉米螟室内人工饲养方法研究  15-21
  2.1 亚洲玉米螟室内人工饲养  15
  2.2 材料与方法  15-18
  2.3 结果与分析  18-19
  2.4 本章小结  19-21
第3章 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21-29
  3.1 气象条件与玉米螟发生关系  21-23
    3.1.1 玉米螟发生代数与积温的关系  21
    3.1.2 亚洲玉米螟发生与温度的关系  21-22
    3.1.3 玉米螟发生与湿度的关系  22-23
  3.2 玉米螟发生与越冬基数的关系  23-24
  3.3 玉米品种与玉米螟发生关系  24-26
  3.4 亚洲玉米螟产卵习性与玉米长势关系  26
  3.5 玉米螟发生代数与所蛀玉米节数关系  26-27
  3.6 玉米茎秆中含糖量与亚洲玉米螟关系  27
  3.7 本章小结  27-29
第4章 亚洲玉米螟防治方法研究  29-40
  4.1 粘玉米转Bt 基因抗虫研究  29-35
  4.2 不同种类杀虫剂防治效果研究  35-38
    4.2.1 材料与方法  35-36
    4.2.2 结果与分析  36-38
    4.2.3 试验结论  38
  4.3 本章小结  38-40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40-42
参考文献  42-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2.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3. 湖南主要观赏竹经营模式研究,S795
  4. 大岗山栎类次生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研究,S718.5
  5. 好运竹生长规律及栽培措施研究,S795
  6. 复发性肝包虫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R657.3
  7. 农杆菌介导转Bt cry1Ah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S513
  8. 亚洲玉米螟滞育和抗寒性研究,S435.132
  9. 大口黑鲈生长发育分析及微卫星标记的亲权鉴定,S917.4
  10. 转基因抗虫棉叶片N、P、K含量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S562
  11. 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评价,S511
  12.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S562
  13. 转基因抗虫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562
  14. 青阳县栎类阔叶林生物量与优势树种生长规律研究,S792.18
  15. 转基因抗虫棉单交种、三交种的优势分析,S562
  16. 转cry1AC/SCK抗虫基因水稻对稻飞虱及蜘蛛的影响,S476.2
  17. 西藏砂生槐抗旱育苗技术研究,S792.26
  18. 转Bt基因水稻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S511
  19. Si_3N_4纳米纤维的气压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TB383.1
  20. 防治水稻螟虫单项技术措施的评价及储备技术—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S435.1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玉米病虫害 > 玉米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