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小球弹塑性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及建模

作 者: 石富强
导 师: 周又和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碰撞模型 接触 应力分布 应力强化效应 恢复系数 接触时间 曲率半径 残余变形 “Ramberg-Osgood”应力应变关系
分类号: O31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碰撞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物相遇时的一种力相互作用。按照力的作用方式来看:碰撞总体可以分为非接触碰撞(电子、原子运动等)和接触碰撞(沙粒运动、桌球、鸟撞飞机、装甲防护等)。接触碰撞一直是灾害、工程、军事等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其接触过程非常复杂,它不同于一般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它的载荷(接触力)和响应(碰撞后速度、变形等)未知;其次是碰撞过程中的碰撞对象之间的接触载荷以及碰撞结束后的碰撞对象的响应与单个碰撞体的材料力学性质、材料参数、几何尺寸、局部变形等耦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看似简单,而实则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两弹塑性小球碰撞作为离散单元法及散体动力学中广泛应用的基本模型,它不但要求碰撞模型的表述能够尽量简单并易于计算,同时还要求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和表征碰撞过程的恢复系数和接触力。本文在Hertz (?)单性接触和Thornton理想弹塑性接触的接触上,综合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应变强化特征等引起屈服后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因素,提出出新的碰撞接触力模型,更加准确地揭示了碰撞过程的详细信息。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在压缩过程的弹性接触阶段,本文认为碰撞接触力符合Hertz弹性接触;在压缩过程的弹塑性接触阶段,接触面上应力分布不再保持为Hertz半球形,将随着屈服区域的扩张而发生变化,本文分析有限元模拟弹塑性给出的接触面应力分布特征,用含一个待定参数的简单函数表征弹塑性碰撞时接触面应力分布,同时利用塑性力学全量理论"Ramberg-Osgood"应力应变关系确定应力分布函数中的待定参数,进而给出弹塑性碰撞接触力。其次,在卸载阶段,本文近似分析由于不可恢复变形的影响造成的局部曲率半径的改变,以一个半径Rρ的弧面近似等效小球接触区域变化后的几何形状,以最大压缩位置的等效曲率半径表征变化后的曲率半径,通过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的分析给出变化的曲率半径Rρ,进而用Hertz弹性卸载给出卸载过程中的碰撞接触力。最后,本文选择了五种材质小球的碰撞实验的恢复系数、接触时间残余变形以及接触面直径等碰撞信息的实验测量值与本文建立的小球碰撞模型的理论预测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五种材质小球碰撞的恢复系数、接触时间、残余变形以及碰撞结束后接触面直径等实验测量值。同时本文还定性地比较了接触力随时间和变形的变化间接实验测量结果,比较结果发现:本文建立的弹塑性碰撞模型可以准确反应碰撞过程中接触力随时间及变形的变化信息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绪论  10-26
  1.1 接触碰撞的基本概念介绍  10-13
    1.1.1 碰撞过程的机理及特征  11-12
    1.1.2 碰撞的分类介绍  12
    1.1.3 碰撞过程的研究内容  12-13
  1.2 接触碰撞问题的研究历史  13-23
    1.2.1 实验测试技术研究  14-16
    1.2.2 理论分析建模研究  16-21
    1.2.3 有限元法分析研究  21-23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  23-26
第二章 固体表面接触分析  26-34
  2.1 HERTZ弹性接触  26-27
  2.2 接触体内及接触面应力状态  27-30
  2.3 屈服发生条件判定  30-32
  2.4 本章小结  32-34
第三章 弹塑性碰撞模型构建  34-44
  3.1 弹塑性加载过程  34-39
    3.1.1 接触面应力分布假定及接触力表征  34-37
    3.1.2 应力强化的表征与分析  37-39
  3.2 弹性卸载过程  39-42
  3.3 本章小结  42-44
第四章 模型可靠性验证与讨论分析  44-56
  4.1 碰撞过程动力学运动方程求解  44-46
  4.2 低速碰撞条件下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  46-51
  4.3 中高速碰撞条件下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51-54
  4.4 本章小结  54-56
第五章 模型结果分析  56-62
  5.1 接触面应力分布分析  56-57
  5.2 接触力分析  57-60
  5.3 总结分析  60-62
第六章 结束语  62-66
附录1  66-68
附录2  68-72
参考文献  72-78
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78-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大偏心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SRC)柱抗火全过程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TU398.9
  2. 沈丹客运专线本溪段线路地表沉陷稳定性分析,TD325
  3. 标准火灾下SRC柱全过程力学性能分析,TU398.9
  4. 徐州庞庄煤矿采空区对拟建电厂场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TD325
  5. 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TU352.12
  6. 振动频率对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TU435
  7. 冲压对车身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U463.82
  8. 考虑强震序列作用的连梁装置分析研究,U442.55
  9. 加筋粗粒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研究,TU43
  10. 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影响研究,TU378.3
  11. 汽车碰撞的能量网格图及其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U467.14
  12. 南京地铁地基液化变形及抗震措施研究,U231.1
  13. 提速货车焊接构架残余应力与变形的仿真研究,TG457
  14. 曲轴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强度和滚压残余变形的研究,TG376
  15. 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风化花岗岩路基土累积残余变形研究,U416.1
  16. 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研究,TU470.3
  17. 铝合金筒体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三维数值模拟,TG457
  18. Q_3黄土的等效循环荷载及动力损伤变形特性研究,TU444
  19. 城市立交连续箱梁桥地震响应分析,U442.55
  20. 大亚湾核电站抽汽疏水管道断裂失效原因和改造,TM623.7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理论力学(一般力学) > 动力学 > 碰撞理论(撞击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