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

作 者: 姚领
导 师: 谢家智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货币供应总量 货币供应结构 经济波动 冲击响应
分类号: F124.8;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波动理论、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对货币供应的作用,以及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并得出了主要观点:经济与货币供应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货币供应短期对经济有影响而长期中性。但是,系统研究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文献较少,货币供应有总量和结构两大衡量指标,已有研究往往集中于探讨货币供应总量与经济的关系,而忽视货币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我国当前货币供应总量快速增加,货币供应结构也在不断调整,通胀压力较大,经济难以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本文对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变动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无论是狭义层次货币还是广义层次货币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和出口波动产生影响。具体地,在第3章中,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影响显著,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作用具有滞后期,大致为4-8个月。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各个宏观经济变量(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出口和GDP)对M1、M2均较为敏感,且总体上有时滞效应。证明了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确实存在联系,并且货币可能具有平滑经济运行的作用(主要是相机的货币政策),同时,货币供应可能本身就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如:当货币供应是不规则等情形出现时)。在第4章中,我们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计量模型,再一次证明货币供应对波动存在显著影响。2.经济波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动。研究发现,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经济波动对货币供应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也即是经济的非平稳的运行,必然导致货币供应的相应变动。第4章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原因,也即是经济波动是引起货币供应(包括总量与结构)变动的原因。第3章的脉冲响应发现,在总产出、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和出口的冲击下,M1和M2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M1对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冲击响应较大,但对消费和物价的冲击不敏感,几乎没有响应,表明狭义货币供应受总产出、进口、出口的影响。M2对GDP、进口、消费的冲击较为敏感,而对投资和物价的冲击基本上没有响应,对出口有一定的响应。3.不同层次的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不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M1、M2对经济波动都有显著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冲击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是作用的方向不一致,狭义货币M1对GDP冲击的作用是负向的,即M1具有抑制经济波动的功能,而广义货币M2对GDP冲击的作用是正向的,即M2为总产出波动的冲击源。其次,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对总产出的冲击力度不一致。在M1冲击下,GDP刚开始没有变化,但是其影响逐渐增大,并且在第3期达到最大,然后逐渐衰减,而在在M2冲击下,GDP刚开始不受M2冲击的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逐渐增大,并且在第8期达到最大,之后较长时间内存在影响。而且M1作用下的总产出响应值(冲击响应的最大值)要大于M2作用下的总产出响应值,表明受M1的冲击作用GDP响应更敏感。同时在总产出的冲击下,M1的响应程度较小,而M2的响应程度较大。最后,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与投资、消费、物价以及进口和出口互为冲击源时,响应程度并不相同。4.货币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存在密切联系。已有的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往往基于货币供应总量的视角,而本文从货币供应变化区分为总量变化与结构变化,对货币供应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二者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将货币供应结构纳入计量分析模型进行拟合进一步显示,货币结构变化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系数为0.16,方向为负。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经济对货币结构变化的冲击有积极的响应,具体响应为期初几乎没有影响,然后负向的响应逐渐增加,在第二期达到最大,之后衰减,并在第5期后没有了滞后响应。这对我国货币实践有较大的启示,长期以来,我国货币调控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货币供应总量,造成的结果是变动货币供应量对调控经济运行的效果有限,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货币结构的变化,因为货币当局调控货币供应以调控经济,但是由于M1更直接受调控的影响,而M2变动较缓慢,势必会造成货币结构的变化,进而可能抵消总量的效应。因此,货币实践应当适当关注货币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速度。5.需求因素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第4章实证研究货币供应总量、结构对经济波动影响时,引入了国内吸收和国外需求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发现,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需求因素是我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具体地,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内吸收和国外需求是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但是没有反向的因果关系。计量模型回归后发现,国内吸收的回归系数为0.427,也即是国内吸收波动率每变化1个百分点,会引起经济波动同步变动0.427个百分点,验证了国内吸收是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国外需求的回归系数为0.450,表明国外需求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会引起GDP波动率变化0.450个百分点,证明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改革开放,国外需求已经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国外需求的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脉冲响应显示,我国国内外需求能够明显引起经济波动,从影响程度来看,经济更容易受国外需求影响,也验证了我国的经济非常依赖出口,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应当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为了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现顺利转型,应当提供良好的货币供应环境。需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实行有弹性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2、优化货币供应结构;3、明确以广义层次货币供应量为调控重点;4、变外需拉动为内需驱动经济模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2
文献综述  12-16
第1章 导论  16-24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6-20
    1.1.1 研究背景  16-19
    1.1.2 选题意义  19-20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0-21
    1.2.1 研究目标  20
    1.2.2 研究内容  20-21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材料  21-22
    1.3.1 研究方法  21
    1.3.2 数据材料  21-22
  1.4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2-23
  1.5 论文可能创新点  23-24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24-34
  2.1 货币供应理论  24-27
    2.1.1 货币供应外生论  24-26
    2.1.2 货币供应内生论  26-27
  2.2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27-30
    2.2.1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27
    2.2.2 乘数—加速数动态周期理论  27-28
    2.2.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8-29
    2.2.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29
    2.2.5 政治周期理论  29-30
  2.3 货币经济波动周期理论  30-34
    2.3.1 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31
    2.3.2 货币与实际经济相结合周期理论  31-32
    2.3.3 结合预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32-34
第3章 中国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互动实证分析  34-48
  3.1 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关系初步考察  34-39
    3.1.1 经济指标波动率测度  34-35
    3.1.2 数据季节调整与分析  35-36
    3.1.3 H-P滤波加工  36-38
    3.1.4 相关性分析  38-39
  3.2 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互动关系计量分析  39-46
    3.2.1 单位根检验  40-41
    3.2.2 协整检验  41-42
    3.2.3 脉冲响应分析  42-46
  3.3 小结  46-48
第4章 中国经济波动中货币因素实证分析  48-60
  4.1 计量模型建立  48-49
  4.2 数据采集与分析  49-52
  4.3 计量分析  52-58
    4.3.1 单位根检验  52
    4.3.2 因果关系检验  52-55
    4.3.3 静态模型估计  55-56
    4.3.4 冲击响应分析  56-58
  4.4 小结  58-60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0-66
  5.1 研究结论  60-62
    5.1.1 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60
    5.1.2 经济波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动  60
    5.1.3 不同层次的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不同  60-61
    5.1.4 货币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存在密切联系  61
    5.1.5 需求因素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61-62
  5.2 政策建议  62-63
    5.2.1 实行有弹性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62
    5.2.2 优化货币供应结构  62-63
    5.2.3 明确以广义层次货币供应量为调控重点  63
    5.3.4 变外需拉动为内需驱动经济模式  63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3-66
参考文献  66-70
致谢  70-72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72-73

相似论文

  1. 雷击杆塔冲击阻抗及过电压的计算方法研究,TM863
  2. 瓷砖产品的全瓦楞纸板缓冲包装设计研究,TB485.1
  3. 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研究,F293.3
  4. 上证综指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分析,F832.51
  5. 数字视频信号缩放器的设计及芯片实现,TN948.5
  6. 经济波动时期公允价值研究,F233
  7. 结构参数对典型隔振缓冲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与冲击谱软件研制,TB535.1
  8. Turbo码码字特性分析及其在高性能Turbo编码方案中的应用,TN911.22
  9. 二元经济结构刚性传递的经济波动,F124.8
  10. 稳定经济政策的选择,F120
  11. 石油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作用及选择,F426.22;F822.0
  12. 中国与美国经济波动相关性研究,F124.8;F171.2
  13. 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F124.8;F224
  14. 权益估值问题研究,F275
  15. 新型捷联式寻北仪旋转机构的研究,U666.1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F719
  17. 近代中外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及货币原因分析,F820
  18.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F224
  19. 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F822.0;F124.8
  20.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滚筒空档冲击墨杠分析与滚筒优化,TS8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