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低温等离子体线状射流的研究

作 者: 史丹丹
导 师: 钟方川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等离子体物理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线状等离子体射流 发射光谱 接触角 XPS
分类号: O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等离子体射流作为一种使用灵活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制备和改性、灭菌消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采用的等离子体射流由于其射流面积小,处理效率低等缺点,因此亟需发展大尺度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同轴DBD等离子体线状射流装置,在大气压环境下利用N:和Ar气体放电成功获得了宽为5cm的大尺度线状等离子体射流。并研究了进气气压、气体流量、外加激励电压和功率及电极参数对射流长度的影响。发现射流长度随进气气压、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达到饱和;随外加电压增加,射流长度增加。而射流长度与放电腔的大小没有明显联系,但强烈依赖于射流喷出的线宽。采用发射光谱对N2和Ar射流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分析其放电产生的粒子成份,比如N:等离子体中主要是氮分子和少量氮原子,未观察到N+以及N2+;N2和Ar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随放电电压和气流的增加而增加;利用光谱拟合的方法对氮气射流等离子体中的气体温度进行了估计,得到等离子体中气体的温度在290350K范围内,该温度对材料表面不会造成损伤,因此其可应用于相关的表面处理中。最后,利用该线状射流等离子体对PET薄膜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前后PET薄膜的水接触角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经处理后PET薄膜表面的大量C-C键被打断,形成了大量亲水性强的C-O和O-C=O含氧基团,因而处理后PET薄膜的亲水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在处理后5天,对PET薄膜表面的处理效果依然得到了一定的保持。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0
第一章 绪论  10-27
  1.1 等离子体概述  10-12
  1.2 介质阻挡放电  12-17
  1.3 DBD低温等离子体射流  17-23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3-27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安排  27-31
  2.1 实验装置  27-30
  2.2 实验安排  30-31
第三章 线状等离子体射流的特性  31-49
  3.1 放电的基本特性  31-32
  3.2 射流长度的影响因素  32-38
  3.3 Ar线状等离子体射流  38-40
  3.4 放电光谱分析  40-49
第四章 线状射流等离子体对PET薄膜的表面改性  49-59
  4.1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  49-50
  4.2 亲水性表征  50-54
  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54-59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59-61
  5.1 总结  59-60
  5.2 讨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5
论文发表情况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氮杂环化合物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X703
  2.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3.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4. Eu3+掺杂稀土硼酸盐REBaB9O16(RE=稀土离子,Y)的发光光谱研究,O627.3
  5.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TQ171.68
  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介质阻挡放电均匀性评价研究,TP391.41
  7. 常压等离子体对碳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TQ342.742
  8. PBO纤维表面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研究,TS195.6
  9. 基于空间周期性边界的DBD相关问题研究,TM83
  10. 微放电通道的径向扩展与放电均匀性的研究,TM83
  11. 脉冲电弧放电合成一氧化氮的等离子体温度控制实验研究,TM832
  12. 大气压射频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的数值模拟研究,O461.2
  13. 介质阻挡放电光学观测系统研究与图像分析,TM835
  14. 微米级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直接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初步研究,X851
  15. 大功率臭氧发生器逆变电源的研究与设计,TM464
  16. 大气压氮气中弥散型双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的光谱研究,TM85
  17. 介质阻挡放电结合催化降解气态苯的研究,O621.2
  18. 典型工业污染土壤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技术研究,X53
  19. 液体变焦透镜的EWOD特性和电场仿真研究,O439
  20. DBD处理磺普罗胺的效能及机理研究,R11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