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作 者: 张道爱
导 师: 唐晴川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离土 文化困境 身份焦虑 人物类型 叙事特征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快速过渡的现代化进程。农民问题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一环,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离土进城是实现农业大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工潮”的发展,使得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进入作家创作视野。新世纪以来,“离土”题材形成了强劲的创作潮流,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理论批评界对其也做了相关的探讨和争鸣,但大多研究都止于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界定,或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的探究上,对“离土”题材创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不够。由于研究的缺失,使我们对作品的解读和阐释有一利,无力和空洞感。本文主要结合典型文本细读,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关注离土者在城市的生存、精神、文化困境和心理焦虑,透析出城乡互动过程中乡村的弱势地位,乡土精神的尴尬处境,城市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漠视和挤压等,进而对城乡文明进行双重批判和反思,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缺憾。全文四万六千多字,除前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分四章来论述。引言部分简述了“离土”题材小说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综合评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将引入现代性的理论关照,从社会学、文化和文学等角度来考察“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蕴和学术价值。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离土”题材小说的命名和发展,从社会现代性和文学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离土”题材创作兴盛的原因,从创作模式的建构、作家态度的转变等方面展示了“离土”题材创作的流变过程。对“离土”题材概念的界定和发展演变脉络的梳理,便于我们更进一步地考察和探究“离土”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第二章主要从典型文本出发,论述了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主题文化蕴涵,既有外在的生存物质困境,又有内在的文化、道德、精神困境,进一步揭示了城乡互动过程中农村的弱势地位和城乡文明碰撞中离土者的心理焦虑、价值观变形及人性裂变。他们走出农村,但却走不进城市,处于“离乡”和“返乡”的生存悖论中。第三章结合具体文本,对“离土”题材小说创作所展示的人物形象系列进行整合,分析了他们面对困境的不同姿态和策略:迁徙于城乡之间的“候鸟”;固执坚守城市阵地,或牺牲或堕落;城市里的“乐天派”,在苦难面前彰显了中国农民特有的生命韧性;女性形象特析,她们在城市里的命定处境及出路,加剧了“离土”者的悲剧性。这一系列的离土者形象多方面展示了离土者在城市中的命运际遇和可能有的归宿,饱含悲剧意蕴。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离土”题材小说叙事的多维透视及其价值:指出离土题材小说的在场者叙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选择及线性情节的设置等叙事特征,形成平实质朴的叙述风格。明确了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艺术缺失及可开拓性空间。本文认为当下的“离土”题材小说创作还应在作品的思想性方面大作文章,作家和批评家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文学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结语部分重申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价值,进一步论述了“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缺陷进行了理性分析。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一章 "离土"题材小说的命名及其发展  12-23
  一、"离土"题材小说的界定  12-15
  二、"离土"题材小说的发展、演变  15-23
    (一) 当代文学中"离土"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5-19
    (二) 当代文学中"离土"题材小说的发展和演变  19-23
第二章 "离土"小说的主题、文化意蕴  23-37
  一、走出农村,走不进城市的文化困境  23-31
    (一) 农村及其文化在城乡互动中的弱势地位  23-25
    (二) 城市在城乡互动过程中对乡村文化的漠视  25-28
    (三) 城市文化对"离土"者的排斥和挤压  28-31
  二、"离土"者的生存、道德和精神困境  31-37
    (一) 生存至上的超道德价值的合理性  31-34
    (二) 农民的逆向价值观  34-35
    (三) 生活在别处,故乡在"远方"  35-37
第三章 别具特色的人物类型及其精神内涵  37-46
  一、迁徙于城乡之间的"候鸟"  37-38
  二、固执坚守城市阵地  38-41
    (一) 梦想碾碎后的"牺牲品"  38-39
    (二) 人格撕裂后的复仇者  39-41
  三、城市里的"乐天派"  41-42
  四、女性形象特析:城市里的"堕落天使"  42-46
    (一) 对身体资源被动或主动地利用  43-44
    (二) "灵肉分离"的痛苦  44-46
第四章 "离土"题材小说叙事的多维透视及其价值  46-57
  一、"离土"题材小说叙事的多维透视  46-50
    (一) 在场者叙事和第一人称视角的选择  46-47
    (二) 线性情节的设置  47-48
    (三) 平实、质朴的叙述风格  48-50
  二、"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文学价值  50-53
    (一) 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领域,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50-51
    (二) 拓展了传统文学的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民间性  51-52
    (三) 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挑战虚浮文风  52-53
  三、"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艺术缺失及可开拓性空间  53-57
    (一) 城乡二元对立的道德图景和情节模式的单一  53-54
    (二) 人性的深度挖掘不够  54-55
    (三) "离土"题材小说创作的出路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1
致谢  61-6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2

相似论文

  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 论《马戏团之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I561
  3.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企业文化困境及应对措施,F426.22
  4. 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特征,J905
  5. 沃特·莫斯利小说《蓝衣魔鬼》叙事特征解析,I712
  6. 围城内外的生命之歌,I207.42
  7. 歌词诗研究,I207.22
  8. 家庭伦理剧叙事研究,J905
  9. 2000年以来美国恐怖片研究,J905
  10. 试论玄幻小说及其审美价值,I207.42
  11. 中国小说近代化的一次成功试验,I207.42
  12. 李孝石短篇小说里的缺损人物研究,I312.074
  13. 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研究,J905
  14. 影像的透视—新世纪初少数民族电影研究,J905
  15. 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I206.7
  16. 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小说反映的社会意识比较研究,I207.42
  17. 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G206
  18. 构建需要型企业文化,F270
  19. 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I207.42
  20. 托尼·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传统叙事特征的颠覆,I712
  21. 叙事的反叛者与批判者,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