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集成应用

作 者: 肖飞
导 师: 李薇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超声提取 超临界萃取 大孔树脂 膜分离 丹参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痛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粘滞性,增加心肌供血量、供氧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此外,丹参还具抗肿瘤、抗菌、抗炎等作用。丹参提取的活性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根据多年来的文献报道,脂溶性活性成分为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B、二氢丹参酮参等;水溶性活性成分为邻苯二羟基化合物,主要包括丹酚酸β、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丹参药材分别以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为含量测定指标。USMM联用技术,是将超声波提取(Ultrasonic extraction)、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大孔树脂分离技术(Macroporous resins separation technology)、膜分离技术(Membrance separation technology)等提取、分离技术联合应用。本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USMM联用技术,对丹参药材脂溶性活性成分和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丹参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和产品纯度,提高丹参提取物质量,为新型丹参制剂研究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临界C02萃取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得到优化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丹参药材粉碎过20目筛,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小时,以与药材等量的95%乙醇作夹带剂。在该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为87.6%,隐丹参酮提取率为88.7%,总丹参酮的提取率为88.5%,萃取物得率为2.1%。2、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在超临界CO2萃取(以下简称SFE)丹参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基础上,筛选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以下简称USFE)丹参工艺的各种因素水平,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丹参较佳USFE-C02萃取工艺为:丹参药材粉碎过20目筛,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5小时,以与药材等量的95%乙醇作夹带剂,超声波功率500W,超声频率40KHz。在该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为88.1%,隐丹参酮提取率为89.8%,总丹参酮的提取率为88.8%,萃取物得率为2.7%。3、超声波提取丹参USFE药渣水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根据文献报道,考察了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丹参USFE药渣提取率的影响,以丹酚酸B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得到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加水20倍量,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20分钟,提取温度80℃。在该条件下,丹酚酸B的提取率为88.9%,总丹酚酸的提取率为89.7%,提取物干膏率为38.7%。4、大孔树脂技术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研究了D101大孔吸附树脂用量、洗脱解吸乙醇浓度、乙醇用量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纯化工艺的影响,以丹酚酸B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得到大孔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D101大孔吸附树脂用量为生药量5倍,洗脱解吸乙醇浓度为70%,乙醇用量为12倍柱体积。在该条件下,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84.6%,总丹酚酸的提取率为83.8%,提取物干膏率为14.2%,比上D101大孔吸附树脂前降低了24.5%。5、膜分离技术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研究了膜规格、药液浓度、操作压力等因素对对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膜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以丹酚酸B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得到膜分离技术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用10000 Da规格的超滤膜,药液浓度0.1g/ml,操作压力0.2-0.3MPa。在该条件下,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86.2%,总丹酚酸的提取率为85.4%,提取物干膏率为33.9%,比上D101大孔吸附树脂前降低了4.8%。6、大孔树脂-膜分离技术联用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丹参USFE渣超声水提液先经膜分离、再上大孔树脂,二者联用工艺纯化后,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83.91%,总丹酚酸的转移率为83.14%,干膏率为13.60%;丹参USFE渣超声水提液先上大孔树脂、再膜分离,二者联用工艺纯化后,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84.10%,总丹酚酸的转移率为83.59%,干膏率为13.82%。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3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3-31
  一、丹参的研究概况  13-20
    1、丹参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资源  13-14
    2、丹参的化学成分  14
    3、丹参的药理学及药效学研究概况  14-17
    4、丹参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现状  17-20
  二、超临界CO_2萃取在丹参提取中应用研究  20-22
    1、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概况  20
    2、超临界CO_2萃取特点  20
    3、超临界CO_2萃取主要影响因素  20
    4、超临界CO_2萃取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20-22
  三、超声波提取在丹参提取中应用研究  22-23
    1、超声波提取研究概况  22
    2、超声波提取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22-23
  四、大孔吸附树脂在丹参提取分离中应用研究  23-26
    1、大孔树脂分离技术研究概况  23-24
    2、大孔树脂特性及吸附原理  24
    3、大孔树脂的分类  24-25
    4、影响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因素  25
    5、大孔树脂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25-26
  五、膜分离技术在丹参提取分离中应用研究  26-29
    1、膜分离技术简介  26-27
    2、膜的分类与特征  27
    3、几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介绍  27
    4、膜分离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27-28
    5、膜分离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主要应用  28-29
  六、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提取分离中应用研究  29-31
    1、超临界萃取与大孔树脂联用提取分离丹参活性成分的研究  29
    2、超声提取与大孔树脂联用提取分离丹参活性成分的研究  29-31
第二部分 丹参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31-41
  一、丹参药材脂溶性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31-36
    1、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测定  31-32
    2、丹参药材中总丹参酮的含量测定  32-36
  二、丹参药材水溶性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36-41
    1、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36-37
    2、总丹酚酸的含量测定  37-41
第三部分 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应用研究  41-62
  一、超临界CO_2萃取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  41-46
    1、材料与仪器  41
    2、方法和结果  41-46
    3、结论  46
  二、超声强化超临界CO_2萃取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  46-49
    1、材料与仪器  46-47
    2、方法和结果  47-49
    3、结论  49
  三、超声提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工艺研究  49-51
    1、材料与仪器  49
    2、方法和结果  49-51
    3、结论  51
  四、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大孔吸附树脂-膜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51-58
    (一) 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51-54
    (二) 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膜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54-56
    (三) 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56-57
    (四) 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大孔树脂-膜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57-58
  五、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应用  58-62
    1、材料与仪器  58-59
    2、方法和结果  59-61
    3、结论  61-62
结语  62-65
  1、试验总结  62-63
  2、创新性  63
  3、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2.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3.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4.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5.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6.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7. 聚砜类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油脂脱色中的应用,TQ320.721
  8. 界面聚合制备小孔径复合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9. 抗血栓Ⅰ号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探,R285.5
  10. Fenton氧化法—吸附—离子交换联合工艺处理PTA精制废水的研究,X703
  11. 菜籽蛋白及其酶水解物的制取方法改进研究,TS201.21
  12. 杂柑的果实品质及果汁加工工艺的研究,TS255.44
  13. 产菊粉酶菌株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TQ925
  14. 膜通道内纵向涡强化传质的数值研究,TQ021.4
  15.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研究,O657.72
  16. 奶牛中药复方“促孕散”化学成分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S858.23
  17. 淫羊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R284.1
  18. 缬草中环烯醚萜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284
  19. 丹参和仙鹤草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285
  20. 紫球藻的廉价培养及藻红蛋白纯化的研究,Q943.1
  21. 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柴油及微生物修复,X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