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红膏肾毒性及机制研究

作 者: 王乐平
导 师: 董建勋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安全性 毒性机制  慢性皮肤溃疡 朱红膏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征。朱红膏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朱砂、红粉等组成,具有提脓祛腐、生肌敛疮的功效,经几十年的临床使用,应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效果显著。由于朱红膏为含中药外用制剂,因此研究其安全性及毒性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毒性影响;明确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的敏感指标;初步探讨朱红膏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毒性监测及进一步研究临床如何预防朱红膏中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实验一,采用刀片刮伤造成大鼠皮肤破损,以不同剂量朱红膏(38.08mg生药/kg、19.04mg生药/kg、9.52mg生药/kg)经破损皮肤连续给药不同周期(给药2周、给药4周、给药4周停药2周、给药4周停药4周),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体重、肾脏系数、尿汞含量、尿NAG活性等毒性指标的影响,观察不同给药周期及停药后的肾脏靶器官毒性反应情况。实验二,采用复合损伤溃疡模型(皮肤缺损+埋置异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同剂量朱红膏给药14d。剂量分别设置为1218.56mg生药/kg(A组)、609.28mg生药/kg(B组)、304.64mg生药/kg(C组)、152.32mg生药/kg(D组)、76.16mg生药/kg(E组)。根据实验大鼠尿液酸碱度情况排除尿p2-MG的检测,以尿NAG、尿RBP作为毒性指标,结合大鼠体重,监测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观察不同给药剂量对大鼠尿NAG及尿RBP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两个指标的敏感性,以确定适合监测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的敏感指标及出现肾脏毒性的最小剂量。实验三,取实验二中给药14d大鼠的肾脏,通过观察肾脏系数,检测肾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大鼠金属硫蛋白(MT)及Na+-K+-ATP酶水平,研究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反应、金属特异性结合蛋白及能量代谢的关系,初步探讨朱红膏毒性机制。结果:1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的毒性影响经大鼠破损皮肤,低剂量(9.52mg生药)给药各时期未见明显肾组织病理损害,停药后未见继发性病变。中剂量(19.04mg生药/kg)给药2周出现以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为主的肾组织形态的改变;给药4周病变有加重趋势,停药后病变有减轻趋势,但与2周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2朱红膏引起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敏感指标的监测给药7d,尿液样本酸碱性不符合检测β2-MG的条件。给药7d,A组尿NAG及尿RBP水平均升高;给药14d,A组尿NAG水平升高,A、B、C、D4个组尿RBP含量均明显升高。3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毒性的作用机制肾脏系数:给药各组大鼠肾脏系数均升高,并且肾脏系数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氧化损伤:肾组织中,A组MDA含量增加;A、B、C 3个组T-AOC水平显著升高;T-SOD活力,在E组中升高,在A组呈显著性降低;A、B、C 3个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给药各组GSH含量均明显升高。MT:A、B、C、D4个组肾组织MT含量显著升高。Na+-K+-ATP酶:A组明显抑制Na+-K+-ATP酶活力,但基质组与C、D、E 3个给药组较溃疡模型组Na+-K+-ATP酶活力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朱红膏反复给药引起的肾脏靶器官毒性反应首先表现为肾近曲小管损伤,早期未累及肾小球;经破损皮肤给药剂量9.52mg生药/kg为相对安全用药剂量,给药4周为相对安全用药时间。尿RBP比尿NAG敏感,故可将RBP作为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损伤的敏感指标,用于监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尿RBP含量为肾毒性指标,经溃疡皮肤给药14d出现毒性的最小剂量为152.32mg生药/kg。引起肾脏毒性的机制至少与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金属特异性结合蛋白MT及Na+-K+-ATP酶有关。外用朱红膏,一定剂量汞经破溃皮肤吸收进入机体,早期可以诱导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调动机体的防御系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英文缩略词表  8-9
文献综述  9-27
  一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朱红膏毒性的认识  9-18
    参考文献  15-18
  二 无机毒性机制  18-27
    参考文献  24-27
前言  27-28
实验研究  28
第一部分 朱红裔对肾脏靶器官组织形态的影响及早期毒性敏感指标的筛选  28-38
  前言  28
  材料与方法  28-30
  结果  30-35
  讨论  35-37
  参考文献  37-38
第二部分 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敏感指标NGA、R即的监测  38-51
  前言  38
  材料与方法  38-41
  结果  41-45
  讨论  45-48
  参考文献  48-51
第三部分 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毒性机制研究  51-66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53
  结果  53-61
  讨论  61-64
  参考文献  64-66
结语  66-67
致谢  67-68
个人简历  68-69
肾脏病理照片  69-71
注  71

相似论文

  1.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2. 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测量与实践,X936
  3. 我国保险公司保险网络营销研究,F724.6
  4. 在役化工容器壁面检测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研究,TP242
  5. 浸溴改性钙基/矿物吸附剂脱除烟气中汞的实验研究,X701
  6. 湿法脱硫系统协同脱除汞的实验研究,X773
  7. 改性矿石吸附剂脱除烟气中汞的研究,X773
  8. 废旧气体放电灯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研究,X705
  9. 冬季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及大气释放研究,X51
  10. 模拟酸雨条件下汞在土壤—薹菜系统中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X50
  11. MnO_2和Br_2改性非碳基吸附剂脱除汞的实验研究,X51
  12. 纳米TiO_2复合物光催化氧化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研究,X51
  13. 煤中汞、氯、氟释放和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X51
  14. 含硝基苯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X703
  15. 布洛芬巴布剂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944
  16. 中药复方锡类散质量特征图谱及组方优化的初步研究,R286.0
  17. 氯化汞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114
  18. 重金属汞、铜和镉对三种大型经济海藻毒性效应的研究,X173
  19. 铅、汞与除草剂丁草胺复合污染对油麦菜的毒性效应研究,X173
  20. 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几种环境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研究,X830.2
  21. 纳米TiO_2复合物光催化氧化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研究,X701.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