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TLIF与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 者: 乔攀
导 师: 丁文元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TLIF PLIF
分类号: R68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两种方法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protrusion,RLDP)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3例RLDP患者分别采用TLIF(20例)或PLIF(23例)手术治疗;男28例,女15例,年龄27-67岁,平均42岁;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L4/5,22例;L5/S1,21例)。首次手术时行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23例,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13例,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7例。复发时间14-108个月,平均64个月。与首次椎间盘突出同侧28例,对侧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侧位X线、CT及MR检查。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记录并发症数,并计算其发生率;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根据Roberts等椎间隙分级法评价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并采用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均融合)及融合时间见表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PLIF组明显高于TLIF组(P<0.05);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及融合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硬膜撕裂4例,TLIF组1例,PLIF组3例,术中均予以无创丝线缝合或局部覆盖人工硬脊膜及自体肌肉组织覆盖修补,术后切口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仍残留或新出现明显神经根症状者3例,TLIF组1例,表现为短期内术后下肢症状加重,经3-5天消肿治疗后症状消退;PLIF组2例,起初表现同上,经2周左右消肿镇痛等治疗后缓解不明显,随予以神经根封闭治疗,症状缓解。并发症总计:TLIF组1例;PLIF组5例。围手术期TLIF组、P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1.7%(P<0.05)。术后患者内固定情况良好,均无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TLIF组手术时间109±17min,术中出血量390±53.5ml,卧床时间4.0±1.5day,椎体间融合时间3.3±0.79month,融合率100%;PLIF组手术时间143±21min,术中出血量680±42.4ml,卧床时间5.0±1.7day,椎体间融合时间3.6±0.56month,融合率100%;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及融合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1周TLIF组、PLIF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0.0%、82.6%(P>0.05)。TLIF组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7.2±1.36、2.1±0.91、(73.5±5.6)%,ODI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55.3±5.8、11.9±1.7、(78.3±7.8)%;PLIF组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7.1±1.53、2.2±1.11、(69.5±7.3)%,ODI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53.3±4.7、12.1±2.6、(75.6±7.3)%;两组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Roberts等椎间隙分级法评价椎间隙高度,TLIF组术前、末次随访分别是2.10±0.91、1.06±0.43(P<0.05);PLIF组术前、末次随访分别是2.17±0.90、1.05±0.58(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RLDP,但TLIF更安全有效,是治疗RLDP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前言  8
资料与方法  8-11
结果  11-12
附表  12-13
附图  13-14
讨论  14-17
结论  17-18
参考文献  18-21
综述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  21-31
  参考文献  28-31
致谢  31-32
个人简历  32

相似论文

  1. 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混合增强及燃烧流场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V231.2
  2. 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R687.3
  3. 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研究,R687.3
  4.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TLIF的比较,R687.3
  5. 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在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R687.3
  6. 腰椎单侧TLIF与双侧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比较研究,R687.3
  7. 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R687.1
  8. 激光光谱诊断技术及其在发动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V231
  9. 重力对稀燃弱湍流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O643.2
  10. 超声速燃烧室中凹腔上游横向喷注燃料的流动、混合与燃烧特性研究,V231.2
  11. 煤油在冷态超声速气流中喷射和雾化现象的初步研究,O357
  12. 气体引射式无焰燃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TK16
  13. 新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和相关研究,R687.3
  14. 经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与Cage的临床对比研究,R687.3
  15. 光滑壁面明渠紊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实验研究,TV133
  16. 肾形椎体间融合器在TLIF技术中的应用,R687.3
  17. BUMP燃烧室"内混合气形成及缸内气流运动的研究,TK401
  18. 单侧椎弓根螺钉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比较,R687.3
  19. 动力中射流特性研究,O358
  20. 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TK1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矫形外科手术学 > 骨骼手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