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初中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作 者: 夏英杰
导 师: 程大琥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教学 有效运用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呈现低效的状态,陷入了困境: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于是,写作在课程中几乎成为了盲点,作文教学显得盲目、随意,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当然是低效的,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需要一缕春风带来生机与绿意。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就像一缕春风当仁不让地进入了学科教学中,登上了教学舞台,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师生的青睐,让学科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强大的交互式的特点,能延长课堂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和空间、拓展知识传输渠道,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因而成为了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辅助手段。这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教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本文试从不同角度论述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判定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时应有一定的原则。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问题,从而探索一条既高效又科学的写作教学途径,课题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问题提出的背景;多媒体进入初中作文教学的价值;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低效的表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原则;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其中第三板块是本课题研究的亮点。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问题提出的背景  9-16
  第一节 新课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建议  9
  第二节 传统作文教学的尴尬  9-15
  第三节 人们对写作中使用多媒体的认识与研究  15-16
第二章 多媒体进入初中作文教学的价值  16-32
  第一节 多媒体进入初中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16-19
  第二节 多媒体进入初中作文教学的价值体现  19-32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低效的表现  32-39
  第一节 教学反思  32-33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低效的表现  33-39
第四章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原则  39-50
  第一节 辅助性原则  39-43
  第二节 精美性原则  43-45
  第三节 实用性原则  45-50
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50-53
  第一节 提高驾驭多媒体的能力  50-51
  第二节 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51-52
  第三节 追求多媒体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艺术  52-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58
后记  58-59

相似论文

  1.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G633.34
  3. 乒乓球左推右攻结合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与应用,G846-4
  4.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G633.3
  5. 新课程视野下乡镇初中合作式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G633.34
  6. 初中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G633.34
  7. 高中物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G633.7
  8. 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4
  9. 高中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探析,G633.51
  10. 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612
  11. 地理略图与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地理规律教学中的效果的对比研究,G633.55
  12. 试论昆山地方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G633.3
  13. 乡镇中学作文有效教学初探,G633.34
  14. 基于组播技术的校园网多媒体应用研究与部署设计,TP393.18
  15. 体育“B-learning”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G807.0
  16. 中山市巡逻民警治安防控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实现,TP311.52
  17.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原理的WLAN MAC协议改进,TN925.93
  18. 彩信收发及DIY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研究,TP317.4
  20. 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的研究与实现,TN919.8
  21. 多媒体传感终端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21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