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作 者: 崔霞
导 师: 黄伟力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分类号: B0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创造出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①环顾世界,今天,人类已经处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十字路口。在现代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助推下,现代工业文明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产生了各种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的自然、社会以及国际问题。这使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现代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当今世界诸多关注生态问题的政治主张和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流派。本文选取美国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研究的视角,从考察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入手,探究其理论内容和理论建树,分析其价值及现实意义,并指出其理论的局限性。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析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第二部分,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出现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使人们开始把生态问题当作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来研究。二是由生态危机引起的生态运动与绿色革命的兴起,使奥康纳看到了社会变革的新希望,他把构建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制度理想作为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目的就在于通过新社会运动使社会主义朝着“绿色社会”的理想状态前进,强调只有生态学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取代资本主义。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他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他的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建立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的基础之上;他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理想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原则基础之上。(2)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是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二是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危机问题的研究成果。(3)现代生态学与系统论,他借鉴和吸收了现代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思想及成果,并把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其生态学社会主义的理想道路。第三部分,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奥康纳的理论与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莱易斯与阿格尔)有明显不同,他并不轻易地否定马克思的任何理论。他通过探讨“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的缺失,剖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所谓“理论空场”,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自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他还建立了以生产条件为核心范畴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其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理论,并以其为切入点,对资本通过危机而积累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资本积累与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在生态上的不可持续性;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他将社会主义与绿色思潮和生态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生产性正义为导向的生态主义的制度构想。第四部分,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走出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考察全球生态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建立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0
一、绪论  10-18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6-18
二、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  18-26
  2.1 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8-21
  2.2 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21-26
三、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  26-37
  3.1 以生态学视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26-31
  3.2 以生态学视角审视资本主义危机  31-34
  3.3 以生态学境域构想社会主义  34-37
四、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  37-48
  4.1 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37-44
  4.2 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性  44-48
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2
致谢  52-5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53-55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5.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7.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8.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1. 抗高效氟吡甲禾灵日本看麦娘生态适应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S451.2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5.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6.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7.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18.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19.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20.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G641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 其他哲学流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