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血管意外伴偏瘫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 者: 李雪
导 师: 郭勇力
学 校: 山东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康复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运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常规运动疗法以及传统的手法推拿对脑血管意外偏瘫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比较,探讨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血管意外伴偏瘫老年患者恢复期的作用和意义。以期对此改良康复方法的机制提供可能的客观理论依据;并能给患者提供更为理想的康复方法。研究方法:选取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CIMT)、对照组(RT)、推拿组(MT)各17例,分别进行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训练、常规运动疗法(regular exercise therapy,RT)训练和手法推拿(massage therapy,MT)治疗,同时接受相同的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2次,每次40分钟,每周6天,共治疗8周。应用上田敏偏瘫肢体十二级运动功能评定(Shang Tianmin,s 12Grades Assessment for Limb Function of Hemiplegin,ST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躯体平衡;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心理情感状况。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初始依据上述5种评定标准进行测定,以后分别在第3、6、8周时进行测试,共测试4次。测试数据均采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各组组内自身纵向比较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 Repeated ANOVA ),对4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检验;组间横向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别对每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BBS、STMA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SDS、SAS五项指标的组内自身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组在治疗前后对BBS、STMA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的3项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SDS、SAS两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推拿组比较,STMA上肢运动功能、SDS、SAS指标在第八周、Barthel指数在第六周和第八周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优于运动疗法和推拿疗法,P<0.05), STMA下肢运动功能、BBS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推拿组比较除SDS、SAS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手法推拿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均具有明显疗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心理情感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运动疗法、手法推拿。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康复。表现如下方面:(1)促进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2)促进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3)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有积极改善作用;(4)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研究病例样本数量较少,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1 前言  11-18
  1.1 研究背景  11
  1.2 文献综述  11-17
    1.2.1 脑血管意外偏瘫的研究现状  11-12
    1.2.2 脑血管意外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理论基础  12-16
      1.2.2.1 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  12-14
      1.2.2.2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14-16
    1.2.3 强制性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16-17
  1.3 问题的提出  17
  1.4 研究目标  17-18
2 资料与方法  18-24
  2.1 临床资料  18-19
    2.1.1 入选标准  18
    2.1.2 排除条件  18-19
    2.1.3 脱落标准  19
    2.1.4 分组方法  19
  2.2 康复方案  19-22
    2.2.1 治疗组康复方案  19-21
      2.2.1.1 整体训练  19-20
      2.2.1.2 上肢训练  20
      2.2.1.3 心理疏导  20-21
    2.2.2 对照组康复方案  21
    2.2.3 推拿组康复方案  21-22
  2.3 评价指标  22-24
    2.3.1 上田敏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22
    2.3.2 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躯体平衡  22-23
    2.3.3 Barthel 指数评定ADL  23
    2.3.4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  23
    2.3.5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  23-24
  2.4 统计学分析  24
3. 结果  24-28
  3.1 三组患者测评结果组间横向比较  24-26
    3.1.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及横向比较  24-25
    3.1.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BS 评分结果及横向比较  25
    3.1.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athel 指数评分结果及横向比较  25
    3.1.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DS 评分结果及横向比较  25-26
    3.1.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AS 评分结果及横向比较  26
  3.2 三组患者测评结果自身纵向比较  26-28
    3.2.1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测评结果比较  26-27
    3.2.2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测评结果比较  27-28
    3.2.3 推拿组治疗前后各测评结果比较  28
4. 讨论  28-34
  4.1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病因与临床表现  28-29
  4.2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特点  29-30
  4.3 mCIMT 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影响  30-34
    4.3.1 mCIMT 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31-32
    4.3.2 mCIMT 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32-33
    4.3.3 mCIMT 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心理情感的影响  33-34
    4.3.4 mCIMT 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34
5 结论与建议  34-36
  结论  34-35
  建议  35-36
参考文献  36-39
致谢  39-40
附件  40-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2.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3.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规划与康复效果评估,R49
  4.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5. 不同脑部损伤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R743.3
  6. 柔顺主—被动膝关节康复训练技术研究,TH789
  7. 康复新液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R285.5
  8. 康复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TP311.52
  9. 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运动规划,TP242
  10. 人体平衡性锻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TP242
  12.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412.6;F426.92
  13. 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研究,TP242
  14.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R743.3
  15.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以及体育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G764
  16. 机器人辅助上肢康复的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的研究,TP391.9
  17. 全方位移动下肢康复机器人无线监控系统研究,TP242
  18. 基于全方向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步态检测与分析,TP242
  19. 基于FPA的手指康复器研究,TH789
  20.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研究,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