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精细定位

作 者: 闫影
导 师: 刘丕庆;赵开军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精细定位 Xa32(t)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着重要作用。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它是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杆菌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目前,生产中一般采取化学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防治病害的发生。但是,化学防治成效不大而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发生最环保、有效的途径。通过多菌系接种后调查发现材料C4064内存在一个不同于其他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新基因,目前将该基因定命名为Xa32(t)。郑崇珂等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此基因定位在水稻11染色体长臂末端2.0cM范围内。本研究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Xa32(t)基因进行精细定位,获得如下结果:1、多菌系鉴定:通过多菌接种系鉴定及抗谱比较,证明了C4064内含有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同时验证了之前研究的正确性。2、Xa32(t)基因的精细定位:运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利用CAPS等分子标记对Xa32(t)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对F4、F5和F6多个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利用7个与Xa32(t)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该基因进一步定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0.14cM范围内,物理距离为113Kb。3、交换单株分离后代的鉴定:对已筛选出交换单株后代分离株接种鉴定,其全部为感病。4、培育近等基因系: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手段将抗病基因转育到感病亲本JG30(金刚30)的遗传背景下,目前近等基因系已培育至BC6F1代。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26
  1.1 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9-19
    1.1.1 白叶枯病菌无毒基因  9-12
    1.1.2 水稻白叶枯抗病基因  12-18
    1.1.3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  18-19
  1.2 几种常见的分子标记定位方法  19-22
    1.2.1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 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性  19-20
    1.2.2 RAPD(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即扩增多态性)  20
    1.2.3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20
    1.2.4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  20-21
    1.2.5 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表达序列标签)  21
    1.2.6 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21-22
    1.2.7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  22
  1.3 基因克隆方法  22-24
    1.3.1 图位克隆  22-23
    1.3.2 同源序列法  23
    1.3.3 转座子标签法  23
    1.3.4 蛋白质组学技术  23-24
    1.3.5 基因芯片技术  24
    1.3.6 mRNA差别显示技术  24
  1.4 水稻白叶枯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  24-25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26
2 材料与方法  26-39
  2.1 材料  26-35
    2.1.1 水稻材料  26
    2.1.2 水稻白叶枯病菌  26-27
    2.1.3 分子标记引物  27-35
  2.2 方法  35-39
    2.2.1 接种调查  35
    2.2.2 DNA的提取  35-36
    2.2.3 引物设计  36
    2.2.4 PCR反应  36-37
    2.2.5 PCR产物电泳检测  37-38
    2.2.6 特异性片段的回收  38
    2.2.7 测序  38
    2.2.8 限制性酶切反应  38-39
3 结果与分析  39-49
  3.1 作图群体构建  39-40
  3.2 标记的筛选和开发  40-42
  3.3 分离群体感病单株分子检测  42-47
  3.4 测序结果分析  47-48
  3.5 Xa32基因遗传图谱的构建  48-49
  3.6 Xa32基因物理图谱的构建  49
4 讨论  49-51
  4.1 野生稻抗病基因的鉴定  49-50
  4.2 Xa32(t)精细定位  50-51
    4.2.1 抗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50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50-51
  4.3 下一步工作计划  51
5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8
附录  58-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9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4.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2.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3.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4.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7.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8.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9.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0.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21.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