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扶桑绵粉蚧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药剂防治

作 者: 唐小燕
导 师: 肖铁光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害虫防治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生物学 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18℃、22℃、25℃、28℃、30℃)和寄主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粗脂的提取、生命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究了四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防治效果。在18℃~30℃,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至成虫的存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25~28℃是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宜温度。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从6~11月,扶桑绵粉蚧的种群数量变化很大,在7月中旬数量达到高峰;8月中旬数量随即下降,9月中旬再次达到高峰。扶桑绵粉蚧的怀卵量与天数之间的关系;接3龄若虫60头,3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通过解剖成虫,统计成虫的怀卵量。结果表明,成虫的怀卵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增多,并增加到一个最高峰,然后随着天数的减少而减少。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4.5%氯氰菊酯1500倍和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这二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若虫和成虫均有相当明显的防治效果,80%敌敌畏800倍;对成虫防治效果最好,且成本较低,较为理想。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粗脂的提取,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条件下的脂肪含量不同,在湘杂棉68F2代的脂肪含量最多为12.4%,在苍耳上的脂肪含量为5.9%,在芙蓉花上的脂肪含量最少,为4.9%。室内扶桑绵粉蚧生命表的研究表明,其种群死亡率高峰出现1、2龄级的阶段,其种群死亡率高峰的出现与生物学特性还与温度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前言  9-17
  1 扶桑绵粉蚧的分类地位  9
  2 扶桑绵粉蚧鉴定特征  9-11
  3 寄主与分布  11-12
    3.1 寄主植物  11
    3.2 分布  11-12
  4 危害与扩散  12-13
  5 生物学特性  13
  6 防御机制  13-14
  7 防治方法  14-15
    7.1 植物检疫  14
    7.2 农业防冶  14
    7.3 生物防治  14-15
      7.3.1 寄生性天敌  14-15
      7.3.2 捕食性天敌  15
  7.4 化学防治  15-16
  7.5 研究意义  16-17
第一章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17-27
  1.1 材料与方法  17-19
    1.1.1 材料  17
    1.1.2 方法  17-18
      1.1.2.1 材料的采集  17-18
      1.1.2.2 形态特征  18
      1.1.2.3 生物学特性  18
      1.1.2.4 雌成虫怀卵量观察  18
      1.1.2.5 雨水对扶桑绵粉蚧的影响  18
    1.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8-19
  1.2 结果与分析  19-26
    1.2.1 形态特征  19-20
      1.2.1.1 雌虫  19-20
      1.2.1.2 雄虫  20
    1.2.2 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2
      1.2.2.1 生活史  20-21
      1.2.2.2 生活习性  21
      1.2.2.3. 危害特点  21-22
      1.2.2.4 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  22
    1.2.3 历期观察  22-23
    1.2.4 成虫怀卵量  23-24
    1.2.5 雨水对扶桑绵粉蚧活动的影响  24-25
    1.2.6 影响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其他因素  25-26
  1.3 讨论  26-27
第二章 扶桑绵粉蚧粗脂的提取  27-31
  2.1 试剂、仪器  27
  2.2 实验方法  27-28
  2.3. 结果计算  28
  2.4 结果与分析  28-30
    2.4.1 越冬前、后扶桑绵粉蚧的脂肪含量  28-29
    2.4.2 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的脂肪含量  29-30
  2.5 讨论  30-31
第三章 药剂防治  31-36
  3.1 材料与方法  31-32
    3.1.1 供试药剂  31
    3.1.2 供试虫源  31
    3.1.3 试验设计  31-32
    3.1.4 调查方法  32
    3.1.5 防治效果分析  32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4
    3.2.1 四种不同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防治效果  32-33
    3.2.2 四种不同药剂对扶桑粉蚧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  33-34
  3.3 讨论  34-35
  3.4. 展望  35-36
    3.4.1 控制扶桑绵粉蚧的传播  35
    3.4.2 加强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  35
    3.4.3 加强防治技术的研究  35-36
第四章 扶桑绵粉蚧实验室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36-39
  4.1 材料与方法  36-37
    4.1.1 试验地点  36
    4.1.2 试验方法  36-37
  4.2 结果与分析  37-38
  4.3 讨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5
致谢  45-46
简介  46-47
附图  47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2.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3.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4.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5.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6.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7.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8.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9.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10.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11. 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喷施对芝麻品质影响研究,S565.3
  12. 山羊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27
  13.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14. 人TLT-2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R392
  15.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16. 怀地黄高产优质脱毒株系的筛选及种植技术研究,S567.234
  17.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18. 菊花花色嵌合体生物学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S682.11
  19.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20. 对于系统发育谱法聚类算法的改进,TP311.13
  21. 具杀线虫活性植物内生细菌和根际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S47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