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与嬗变:乡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权威与秩序

作 者: 王君磊
导 师: 陈恢忠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房头 行动单位 公私观念 权威与秩序 日常生活
分类号: C91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应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以“房头”这种宗族性力量的“碎片”作为切入点,选取鄂东南大冶民村这样一个具有浓郁宗族性气息的区域时空场境作田野个案微观研究。通过对村庄的个案微观考察,在村庄日常社会生活场景之下呈现出了村庄内部不同社会结构的运行实态和复杂的权力关系,展现了基于“公私观念”认同之上的不同行动主体在既有的村庄社会结构之下的不同行动逻辑,从而形塑了建构与维持村庄社会秩序机制的权威性认同力量。在行动单位的视角之下,房头、理事会以及村委会作为鄂东南民村内生的村庄社会结构,同时也是当地村民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认同与行动单位。由于其在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的互动及其内在变动,从而重塑了村庄新的权力结构和权威认同。这种新的权力结构与权威认同的建构基础就是当地村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特殊的公正与公道观念,进而使得道德与伦理仍然是维系村庄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由于村庄在与外来力量的互动中不断地维持自己内聚的品格,即使作为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意识调整,国家政策与制度在当地乡村社会实践中也很难绕过村庄内生的结构性组织而形成一种村民直面国家的互动关系。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过程,其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与变迁而发生变动与重构则有可能源于一个现实的原因,即现代的外来力量进入村庄之后与村庄内生的传统性力量发生碰撞与相互制衡的结果。在国家与社会的视域下,本文认为,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并不仅仅要依赖于渐趋衰落的传统性内生力量,而且难以避免要与现代国家权力发生关联。因此,在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过程中国家权力的介入就成为必然,但本质上要取决于其如何与国家权力发生关联,即国家权力如何进入乡村社会的问题。当前,在现代性与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乡村社会的流失所导致的村庄衰败以及村庄社会秩序“失序”甚至“灰色化”已经引发了中国乡村社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地实施以村庄为本位的建设以让九亿农民有一个可以产生“归属感”与“亲密感”的村庄已然有着刻不容缓的政策与现实需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导论  9-36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相关文献综述  10-24
  1.3 学术进路与研究方法  24-29
  1.4 田野调查与资料来源  29-32
  1.5 概念界定与表述框架  32-36
2 房头:村落认同的权力符号  36-78
  2.1 房头的存在形态:湾子里的社会结构  37-39
  2.2 房头的象征仪式:世俗化与象征性的宗族性活动  39-57
  2.3 房头的观念价值:隐藏的传统性意识  57-70
  2.4 房头的行动能力:权力与权威的生成机制  70-72
  2.5 “黑”着脸说话的人:一种传统性权威  72-75
  2.6 小结  75-78
3 理事会:再造的“传统”资源  78-88
  3.1 理事会的组织机制:自荐与推选  78-79
  3.2 理事会的运作实态:村落公共事务的“主导者”与“建设者”  79-83
  3.3 理事会的行动逻辑:“公”与“私”的交织  83-86
  3.4 小结  86-88
4 村委会:由“强人”治村到“能人”治村的转型  88-109
  4.1 “强人”治村:备受争议的老支书  88-95
  4.2 “能人”治村:新支书很“有才”  95-100
  4.3 村民选举:村庄权力斗争的“场域”  100-107
  4.4 小结  107-109
5 村庄中的“国家”:民村村治五十年  109-146
  5.1 房头记忆与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  111-115
  5.2 “破”与“立”的交响:“全能主义政治”模式下的乡村社会秩序  115-119
  5.3 “进”与“退”之间:“后全能主义权威”格局下的乡村社会秩序  119-129
  5.4 “介入”还是“隐蔽”:“后税费时代”背景下的乡村社会秩序  129-144
  5.5 小结  144-146
6 “事件”中的村庄:秩序如何维持  146-167
  6.1 300 个被吊销户口的村民  146-151
  6.2 2007 年上煤事件  151-155
  6.3 无人裁决的纠纷——2008 年3、4 组村民宅基地纠纷  155-165
  6.4 小结  165-167
7 结论与讨论  167-195
  7.1 房头、公私观念与村庄权威建构的逻辑  167-177
  7.2 权威秩序与现代传统:乡村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177-190
  7.3 国家与社会视域下的乡村社会转型与权威秩序的重构  190-193
  7.4 余论  193-195
参考文献  195-207
后记  207-209

相似论文

  1.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2. 论老舍小说的城市底层叙述,I207.42
  3. 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性研究,K892.2
  4. 中国公私观念发展研究,B82-09
  5.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青少年审美文化,G122
  6. 幼儿园等待事件透析,G617
  7. 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研究,F320
  8. 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G615
  9. 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D648
  10. 周作人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学研究,I207.6
  11. 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精神悖谬,I207.42
  12. 弄堂诗学,I207.42
  13. 主要照顾者的认知与老年脑卒中患者ADL能力训练的相关性研究,R473.74
  14. 氧针疗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R743.3
  15. “制造典型”:邻里政治实践的日常生活逻辑,C912
  16. 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I01
  17. 日常生活的拯救与反思,I207.42
  18. 魏微的“异”:身体叙述、生活美学与叙事伦理,I207.42
  19. 王安忆小说的人文关怀,I207.42
  20. 试论现代人的异化,C912.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