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

作 者: 高郑玉
导 师: 杨昭宁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焦虑 自尊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自尊稳定性 归因诱导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素质创新教育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当前,焦虑问题被认为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引起中学生焦虑的因素众多,在主观原因研究中自尊和归因是探讨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心理学家们更多研究了外显自尊水平与焦虑的关系,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又开始着手将内隐自尊范式引入焦虑的研究。但后来自Kernis提出自尊的稳定性一词后,虽然学者们都理论上认为自尊稳定性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还很少看到有类似的实证研究,对焦虑者内隐自尊稳定性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一方面验证前人研究中有关焦虑者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的特点,另一方面旨在通过失败情境操纵,引入归因诱导这一变量来对比探讨焦虑者和正常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变化情况,从而拓展自尊特性,扩大对焦虑者的了解范围。在本文综述部分,主要概述了焦虑的含义、类型以及中学生焦虑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介绍了自尊的内涵,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水平及其稳定性,和他们分别对焦虑产生的影响;回顾了归因的定义,归因诱导在目前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归因与焦虑、自尊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实验一首先运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和特质焦虑量表从533个中学生中挑选出80个被试,分别是焦虑组40人,正常组40人(虽然这样得出的焦虑被试并不满足临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但是这两个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了解被试的近期心境)。利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他们的外显自尊,EPRIME编制的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从而对比焦虑者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者的差异,以及探索焦虑者自身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实验二是选用实验一的被试,采用2(被试类型:焦虑组,正常组)*4(实验处理:不参加测验,只给失败反馈,内归因失败反馈,外归因失败反馈)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让被试参加难度较高的自编图形推理题,创造失败情境,通过测验指导语和测验反馈语来给予不同被试不同的归因诱导。随后再次对被试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测量,与实验一中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协方差分析,判断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以期为心理治疗提供新的视野。本研究发现:1、无论是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均存在内隐自尊效应,他们的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外显自尊,焦虑者明显低于正常者。2、焦虑状态的中学生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正常状态下的正好相反。3、无论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的,失败操纵都对其内隐自尊产生影响,内隐自尊降低;对外显自尊不产生影响。4、无论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的,归因诱导均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产生影响,一次诱导不能产生实质改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引言  9
2 文献综述  9-17
  2.1 焦虑概述  9-13
    2.1.1 焦虑的含义  9-10
    2.1.2 焦虑的类型  10-11
    2.1.3 中学生焦虑形式  11-12
    2.1.4 中学生焦虑的原因  12-13
  2.2 自尊概述  13-16
    2.2.1 自尊的内涵  13-14
    2.2.2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  14-15
    2.2.3 自尊的稳定性  15
    2.2.4 自尊与焦虑情绪  15-16
  2.3 归因概述  16-17
    2.3.1 归因与归因诱导  16
    2.3.2 归因与焦虑  16
    2.3.3 归因与自尊  16-17
3 研究构思  17-18
  3.1 问题提出  17-18
  3.2 研究假设  18
  3.3 研究意义  18
    3.3.1 理论意义  18
    3.3.2 现实意义  18
4 实验研究  18-28
  4.1 实验一 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状态  18-24
    4.1.1 目的  18
    4.1.2 方法  18-20
    4.1.3 结果与分析  20-22
    4.1.4 讨论  22-24
  4.2 实验二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的中学生自尊影响  24-28
    4.2.1 目的  24
    4.2.2 方法  24-25
    4.2.3 结果与分析  25-27
    4.2.4 讨论  27-28
5 总讨论  28-29
6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29-31
  6.1 研究结论  29-30
  6.2 不足之处  30-31
参考文献  31-34
附录  34-41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41-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2.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3.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4.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5.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6.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7.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8.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9. 自尊类型、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B849
  10. 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B844.2
  11. 阈上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物质焦虑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B842
  12. 中专生复原力的相关研究及干预实验,B844.2
  13. 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B844.1
  14.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15.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16.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17. 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R473.5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研究,R473.5
  19. 关于《山月记》的“欠缺”问题,I313.074
  20.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1. 焦虑与解脱,I712.07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