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韩能愿动词比较分析

作 者: 林珠里
导 师: 骆琳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 能愿动词 汉语语法 汉韩比较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韩国,日本和中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可是三国的语言完全不一样。尽管用同样的汉字但意义的差异很明显。本人一直到现在,学习汉语时因为谓语的选择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不仅我一个人而且很多学汉语的学生可能都有跟我一样的苦恼。动词是汉语语法上很重要的词类。还有其中能愿动词的使用的范围很宽广,很频繁。能愿动词包含各种各样的意思,跟英语的能愿动词不一样,还有跟别的词类区别的特征。所以趁这机会我要掌握汉语能愿动词而且更要理解跟韩语能愿动词的表达相关的内容。本论文通过汉韩能愿动词用法的比较,旨在揭示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和韩国语能愿动词的对应关系及相关用法。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绪论。说明了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汉语能愿动词的特征。主要讲述了汉语能愿动词的名称和定义,语法特征,构造特征。3、韩国语能愿动词种类和位置。依存名词,语尾和补助形容词分为3部分说明。4、汉韩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本章从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比较分析。5、汉韩能愿动词意义层面的比较。6、结论部分。系统的总结了文中的观点并简要说明了造成上述观点的原因,本文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0
  1.1 研究目的  8
  1.2 研究对象  8-9
  1.3 研究方法  9-10
2 汉语能愿动词的特征  10-17
  2.1 能愿动词的名称和定义  10-11
  2.2 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11-14
    2.2.1 跟一般动词共同的特征  11-12
    2.2.2 跟一般动词区别的特征  12-13
    2.2.3 跟副词共同的特征  13-14
    2.2.4 跟副词区别的特征  14
  2.3 能愿动词构造的特征  14-17
    2.3.1 能愿动词语法特征  14-16
    2.3.2 意义特征  16-17
3 韩语能愿动词的中心部分在语法体系中的位置  17-19
  3.1 依存名词  17
  3.2 语尾  17-18
  3.3 补助形容词  18-19
4 汉韩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比较  19-24
  4.1 共同点  19-21
  4.2 差异点  21-24
5 汉韩能愿动词的意义层面的比较  24-35
  5.1 表可能的能愿动词  24-29
    5.1.1 能  24-25
    5.1.2 能够  25
    5.1.3 会  25-27
    5.1.4 可以  27-28
    5.1.5 .可能  28-29
  5.2 当为性的能愿动词  29-30
    5.2.1. 应,该,应该,应当  29-30
  5.3 希望和意志性的能愿动词  30-35
    5.3.1 敢  30-31
    5.3.2 肯  31
    5.3.3 愿意,愿  31
    5.3.4 要  31-33
    5.3.5 得  33-35
6 结语  35-37
致谢  37-38
Appreciation  38-39
参考文献  39-40

相似论文

  1. 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能愿动词偏误分析,H195
  2. 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被”字句教学问题探析,H195
  3. 中高级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研究,H195
  4.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助动词研究,H146
  5. 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语法教学研究,H193
  6. 中韩能愿表达法对比研究,H55
  7. 朱子语类副词研究,H141
  8. 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比研究,H36
  9. 一部具有鲜明结构主义特色的现代汉语语法学著作,H146
  10. 对蒙汉语教学视野下“把”字句研究,H195
  11. 结合任务的3P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H319
  12. 论汉语主观性特点与其西式语法之间的矛盾,H04
  13. 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H315.9
  14. 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向与选择,H146
  15.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H146.2
  16. 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研究,H146
  17. 今文《尚书》名词研究,H141
  18.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H195
  19. 《荀子》句式考察,H141
  20. 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H0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