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作 者: 何永淼
导 师: 姚宏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抗生素废水 两级UASB A/O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分类号: X70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生素废水中含有残留抗生素、高氨氮、高硫酸盐和复杂有机物,是公认的污水处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实际的金霉素废水作为试验用水,根据抗生素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和污染物降解规律。首先考察了两级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快速启动和处理效果,优化了各单元的运行参数,而后考察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的自养生物脱氮效果,同时分析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不同影响因素,建立维持高效短程硝化和稳定厌氧氨氧化的综合控制方法。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原水COD为4000-18000mg/L,组合工艺的COD去除率为94%-98%,其中77%的COD在两级UASB中去除,出水COD<1000mg/L,平均值为514mg/L;原水进水pH值在4.0-6.0之间,均值为5.25,属于偏酸性污水,最终出水pH值在7.7-8.5之间,均值为8.12。系统进水氨氮含量在100-800mg/L之间,均值为530mg/L,组合工艺的去除氨氮效率在90%以上,氨氮去除率的均值为96.9%,均值为15.6mg/L;系统进水总氮含量在200-1000mg/L之间,均值为624.4mg/L,经过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联合处理后,对总氮的去除率在80%-95%之间,均值为89.8%,出水总氮含量基本都在100mg/L以下,均值为59.2mg/L。(2)游离氨(FA)和溶解氧(DO)是实现和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实现高于90%的NO2--N累积率短程硝化的控制条件如下:FA≥30mg/L,同时DO≤0.5mg/L,保持系统较高的pH环境(pH=7.5-8.5)和较充足的碱度(碱度≥90mg/L)。(3)实现稳定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主要的控制因素是进水基质比例、pH值和温度,本试验维持较稳定的进水基质比例(1:1),并且维持较稳定的进水NH4+-N和NO2--N的浓度(≤200mg/L),同时加以较适宜的pH进水环境(pH=7.8-8.5),保持系统一定的碱度(≥40mg/L),温度恒定在33℃±1℃,经过逐渐提升进水负荷,实现较为稳定的厌氧氨氧化反应,达到NH4+-N、NO2--N和TN的高效去除(NH4+-N去除率≥90%,NO2--N去除率≥90%,TN去除率≥8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是可行的、稳定的,对抗生素废水可以达到良好处理效果。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2
1. 引言  12-23
  1.1 抗生素废水水质特性  12-15
    1.1.1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  12-13
    1.1.2 抗生素废水水质情况  13-15
  1.2 西方发达国家对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15-16
    1.2.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15-16
    1.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16
  1.3 国内抗生素废水的研究现状  16-23
    1.3.1 物化处理方法  16-18
    1.3.2 生物处理法  18-22
    1.3.3 抗生素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2-23
2.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23-25
  2.1 研究背景  23
  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3-24
  2.3 研究内容  24-25
3. 试验设备与方法  25-29
  3.1 试验工艺流程  25
  3.2 主要设备  25-26
  3.3 试验水质  26-27
  3.4 接种污泥  27-28
  3.5 分析项目与方法  28-29
4. 两级厌氧-好氧系统启动及运行研究  29-51
  4.1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29-34
    4.1.1 厌氧生物降解过程  29-30
    4.1.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工作原理  30-31
    4.1.3 UASB启动的理论研究  31-33
    4.1.4 启动过程中参数的控制  33-34
  4.2 两级UASB启动过程及运行结果分析  34-43
    4.2.1 两级UASB启动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的影响  34-36
    4.2.2 两级UASB的COD去除效果  36-37
    4.2.3 进水硫酸盐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37-39
    4.2.4 进出水pH值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39-41
    4.2.5 进出水氨氮浓度的变化及分析  41-42
    4.2.6 UASB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变化情况  42
    4.2.7 UASB中污泥颗粒化分析  42-43
  4.3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  43-45
    4.3.1 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43-44
    4.3.2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44-45
  4.4 A/O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结果分析  45-46
    4.4.1 COD变化情况及结果分析  45-46
    4.4.2 好氧段污泥SV情况  46
  4.5 两级厌氧-好氧系统整体运行结果及分析  46-49
    4.5.1 系统对COD的处理结果  46-47
    4.5.2 系统pH值变化情况  47-48
    4.5.3 系统氨氮变化情况  48
    4.5.4 系统硫酸盐变化情况  48-49
  4.6 本章小结  49-51
5.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及控制  51-78
  5.1 氮素的污染状况  51
  5.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51-53
    5.2.1 传统生物脱氮法  51-52
    5.2.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52-53
  5.3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53-60
    5.3.1 短程硝化工艺  53-55
    5.3.2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  55-59
    5.3.3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  59-60
  5.4 短程硝化的试验结果和分析  60-67
    5.4.1 短程硝化启动及运行结果分析  60-63
    5.4.2 短程硝化影响因素分析  63-66
    5.4.3 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的综合控制方法  66-67
  5.5 厌氧氨氧化的试验结果和分析  67-76
    5.5.1 反应器的脱氮效果  67-70
    5.5.2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70-76
    5.5.3 稳定的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控制方法  76
  5.6 本章小结  76-78
6.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运行及控制  78-84
  6.1 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78-79
  6.2 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79-80
  6.3 组合工艺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80-81
  6.4 组合工艺对原水pH值和碱度环境的改善  81-82
  6.5 本章小结  82-84
7. 结论与展望  84-86
  7.1 结论  84-85
  7.2 展望  85-86
参考文献  86-90
索引  90-92
作者简历  92-96
学位论文数据集  96

相似论文

  1.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2.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快速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X703.1
  3. 厌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研究及应用,X703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BBR短程硝化反应仿真研究,X703
  5. 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工艺特性研究,X703
  6. 高效微生物处理抗生素废水工程化研究,X703
  7. 污水处理过程中短程硝化的微生物生态调控技术研究,X703
  8. UASB预处理稀土废水及特种微生物的研究,X703.1
  9. 深度厌氧反应器中COD对氨氧化的启动和影响的研究,X703
  10. 抗生素废水生化处理研究,X703
  11. SBR短程硝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X703
  12. 煤制气废水萃取-Fenton氧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的研究,X703
  13. A~2/O~2工艺处理氮肥废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及动力学分析,X703
  14. A~2/O~2工艺中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实现及影响因素研究,X703
  15. 温度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研究,X703.1
  16. MBR和SBR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X703
  17. 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研究,X703
  18.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试验研究,X703
  19. 厌氧氨氧化工艺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X703
  20. 养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工艺技术设计研究,X703
  21.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功能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氨氧化反应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技术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