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秦鹏飞
导 师: 杨国良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体育游戏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分类号: G633.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1950年到2000年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整整50年的时间,先后进行来7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1教育部确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从2007年开始,学校体育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学校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新课标规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参考了以前的体育课程改革,而且融入了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出把教学内容定义在以身体锻炼和快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内容,增强体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经历了摸索阶段发展到素质教育的验证阶段,我们应从中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贯彻新的国家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含学生心理、生理、社会三要素的完整组合。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新课标中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构建了三个课程目标层次,但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要求。这样对广大体育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充足的教学空间,因此他们可以灵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体育教师更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给身心发展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灵活运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在现有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在体育课堂上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育游戏: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体育游戏更能促进中小学学生增强身心健康、身体机能发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体育运动、使教学内容更能生动活泼和增加快乐体育想氛围,成为开发初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思维方式及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变化,尤其是面对竞争压力,他们容易在生活、学习、自我意识、升学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取得的各种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1)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体质影响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男女生体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后两班男生耐力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的无差异(P﹥0.05),但是在自身实验前后对比,实验班男生实心球比实验前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立定跳远比实验前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其中耐力跑差异呈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班男生实心球比实验前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立定跳远比实验前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其中耐力跑差异呈显著差异(P﹤0.01),但实验班男生实心球、耐力跑,立定跳远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实心球方面两班女生无差异(P﹥0.05),试验后从两班女生自身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实心球自身呈显著性差异(﹤0.01),两班的耐力跑与自身对比有差异但不显著(﹤0.05),实验班的立定跳远与自身对比有差异但不显著(﹤0.05)对照班的立定跳远与自身对比无差异(﹥0.05),但实验班女生的耐力跑、实心球、立定跳远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女生。(2)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结果: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能有效的让学生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运动中增加了相互交流和团结合作,实验班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对照班的学生差异明显(P﹤0.05)。(3)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结果:经过游戏性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积极情绪与对照班的积极情绪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班的消极情绪与对照班的消极情绪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4)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影响结果: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正面垫球时在掌握垫球部位和学习的进度都比对照班的快,在进行测试后所得到得结果是差异显著(P﹤0.0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4
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18
  1.1 选题的依据  14-17
  1.2 选题的意义  17-18
2. 文献综述  18-23
  2.1 国外研究  18-20
  2.2 国内研究  20-23
    2.2.1 体育游戏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20-21
    2.2.2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1-22
    2.2.3 体育游戏对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2-23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3-27
  3.1 研究对象  23
  3.2 研究方法  23-27
    3.2.1 文献资料  23-24
    3.2.2 调查法  24-26
      3.2.2.1 专家访谈  24
      3.2.2.2 问卷调查  24-26
        3.2.2.2.1 问卷的设计  24
        3.2.2.2.2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24-25
        3.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5-26
          3.2.2.2.3.1 实验前问卷发放情况  25-26
          3.2.2.2.3.2 实验后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26
    3.2.3 教学实验  26
    3.2.4 数理统计  26-27
    3.2.5 对比分析  27
4 实验研究设计  27-35
  4.1 实验的目的  27
  4.2 研究假设  27
    4.2.1 运用体育游戏干预体育教学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7
    4.2.2 运用体育游戏干预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7
    4.2.3 运用体育游戏干预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7
    4.2.4 运用体育游戏干预体育教学能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7
  4.3 实验因素的控制  27
  4.4 实验前测  27-30
    4.4.1 实验前两班学生体质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28-29
    4.4.2 实验前两班学生基本技术的差异性检验  29
    4.4.3 实验前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性检验  29
    4.4.4 实验前两班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水平的差异性检验  29-30
  4.5 教学环节  30-35
    4.5.1 实验步骤  30-35
      4.5.1.1 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设计  30-31
      4.5.1.2 体育游戏内容的设计  31-33
      4.5.1.3 授课过程  33
      4.5.1.4 实验班教学计划  33-34
      4.5.1.5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  34
      4.5.1.6 对照班的教学计划  34-35
  4.6 实验后测  35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42
  5.1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35-40
    5.1.1 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实验前后体质指标变化的比较结果  35-36
    5.1.2 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实验前后体质指标变化的比较结果  36
    5.1.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自身体质指标变化的对比结果  36-40
  5.2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性检验  40-41
  5.3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调查问卷的差异性检验  41
  5.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排球正面垫球成绩结果分析  41-42
6 结论与建议  42-43
  6.1 结论  42
    6.1.1 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体质影响结果  42
    6.1.2 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结果  42
    6.1.3 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结果  42
    6.1.4 体育游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影响结果  42
  6.2 建议  42-43
7. 引用文献  43-44
8. 主要参考文献  44-48
附录1 部分教案  48-61
附录2 研究工具  61-64
附录3 专家效度检验  64-65
附录4 初二学生体育达标评分标准  65-67
攻读硕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4.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5.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6.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7.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8.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9.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10.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1.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12.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3.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14. 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实践探索,D630
  15. 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6. 提高职业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题研究,G444
  17.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B849
  18.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G441
  19.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20. 长春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441
  21. 信息技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G4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体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