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性问题研究

作 者: 单义松
导 师: 丁春福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性 民族性问题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容,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始终没有跨越实现社会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建立在民族主体性需要基础上的根本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其产生之初就历史地被赋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包含着突出民族主体地位、尊重民族主体需要、推动民族主体自觉等内容的,并以尊重民族性、体现民族性及构建民族性为基本逻辑的“民族性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发展与飞跃的整个过程。以1938年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民族性问题的自觉过程。毛泽东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探索,表明以尊重并体现民族性为主题的民族性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关键。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随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以构建民族性为主’题的民族性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话题。鉴于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发展动力不足,加强以促进社会认同、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和坚持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集形式、内容与价值三位于一体的民族性建设,将会是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引导全民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9
  1.2 研究现状概述  9-10
  1.3 研究重点及研究的方法  10-11
    1.3.1 研究重点  10-11
    1.3.2 研究方法  11
  1.4 课题的特色及创新  11-1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的产生  12-19
  2.1 民族性的概念及民族性问题  12-14
    2.1.1 体现主体性原则的民族性之内涵  13-14
    2.1.2 民族性问题的逻辑范畴  14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含的民族性问题  14-15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民族性问题的产生  15-19
    2.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形成过程概述  15-16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标志着民族性问题的初步自觉  16-1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在毛泽东时期的探索  19-28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探索民族性问题的成功展示  19-22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孕育了毛泽东思想  19-20
    3.1.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诠释  20-22
  3.2 民族性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的失范  22-25
    3.2.1 民族性问题失范的背景  23
    3.2.2 民族性问题失范的主要表现  23-25
  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在毛泽东时期的集中体现  25-28
第四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的发展  28-36
  4.1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性问题的历史反思  28-30
    4.1.1 实事求是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的科学态度  29-30
    4.1.2 解放思想是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发展的关键因素  30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民族性体现  30-34
    4.2.1 邓小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的第二次飞跃之门  31-32
    4.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铺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的跨越之路  32-33
    4.2.3 科学发展观指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民族性方向  33-34
  4.3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问题的最新主题  34-36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问题思考  36-45
  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定位  36-38
  5.2 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主要民族性因素  38-41
    5.2.1 民族凝聚力不强  38-39
    5.2.2 整体创造活力不足  39-40
    5.2.3 民族性理解缺位  40-41
  5.3 加强民族性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41-45
    5.3.1 促进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泛认同  41-42
    5.3.2 转变意识形态思维,强化全民族的自主与创新意识  42-43
    5.3.3 贯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43-45
第六章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在学研究成果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2.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G759.2
  3. 电视综艺晚会的民族性研究,G222
  4.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5.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A81
  6.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231
  7.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的观察与个案研究,J213
  8. 篇篇珠玑·句句情,J616
  9. 有容乃大 和而不同,I206.7
  10.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A841
  11. 水墨动画效果在电视频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B482
  12. 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209.2
  13. 浅谈戏曲文化招贴设计中的民族性,J524
  14. 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性审美特征,J53
  15. 探析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J524
  16. 霓裳清影千秋忆,J905
  17. 中国Flash动画民族化发展探讨,J954
  18. 柴可夫斯基《儿童钢琴曲集》的教学研究,J624.1
  19.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J605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机制研究,D61
  21.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