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儿童小世界 音乐大乾坤

作 者: 胡宝珍
导 师: 唐瑰卿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潘振声 儿童歌曲创作 音乐学分析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儿童歌曲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是使儿童能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滋润的声乐作品,它包括幼儿歌曲、儿童歌曲、少年歌曲三个部分。它通过词与曲的有机结合,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对丰富儿童生活情趣、纯净儿童心灵、培育儿童的生活联想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童年时代的歌声在对人格的塑造、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潘振声是我国儿童音乐发展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约千余首儿童歌曲并获得很多项大奖,被人们称之为当代的“儿歌大王”。潘振声的代表作主要有《一分钱》、《好妈妈》、《小鸭子》、《红太阳照山河》、《嘀哩嘀哩》、《是谁吹起金唢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其中《嘀哩嘀哩》在1992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创作特别奖,如今这首歌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晚年的潘振声又创作了写给全国56个民族少年儿童的《56个民族新儿歌》,这是潘振声晚年呕心沥血的巨作,它的创作成功标志着潘振声的艺术生涯达到了又一个新高峰,遗憾的是由于这套儿歌后期的出版发行等推广宣传费用一直无法解决,直到潘振声在2009年5月14日去世,《五十六个民族新儿歌》也没能与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孩子们见面,这不能不说是潘振声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潘振声的儿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歌词简洁、旋律优美、音乐结构设计平衡,他善于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所以他的儿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潘振声十分注重用孩子的口吻来写歌,他的歌词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所以他的儿歌易唱易记并且充满着童心童趣,深得孩子们喜爱。本论文的写作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参照史料采取综合方法,将对潘振声作品的音乐特征和艺术风格,从音乐学分析角度做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总结。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写潘振声的艺术生涯和主要作品,以他的经典作品创作的时间为顺序对他的儿童歌曲创作进行了整体的回顾;第二章是潘振声儿歌创作的音乐特征,本章运用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从作品的体裁与题材、歌词与旋律、音乐结构等方面分析总结他的创作特色;第三章是潘振声的艺术活动与影响,主要阐述了潘振声把《一分钱》手稿无偿捐赠给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高尚风格和潘振声在晚年为我国的儿歌创作事业继续奋斗并对如今由于受到流行歌曲的影响和冲击优秀儿歌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而与广大少年儿童断层的现象感到深深忧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4
第一章 潘振声的艺术生涯及其主要作品  14-24
  一、第一首儿歌:《我们多欢喜》  14-16
  二、五十年代:《小鸭子》  16-17
  三、六十年代:《一分钱》  17-19
  四、七十年代:《嘀哩嘀哩》  19-20
  五、八十年代:《好妈妈》  20-21
  六、九十年代:《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1
  七、新世纪:《五十六个民族新儿歌》  21-24
第二章 潘振声儿童歌曲创作特征  24-42
  一、潘振声儿童歌曲音乐创作特点  24-37
    (一) 潘振声儿童歌曲的题材与体裁选择  24-26
    (二) 潘振声儿歌的歌词与旋律特点  26-35
    (三) 潘振声儿歌曲式结构的采用  35-37
  二、 潘振声儿童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37-42
    (一) 潘振声儿歌的创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37-38
    (二) 潘振声的儿歌善于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8-39
    (三) 潘振声重视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并注重用孩子的口吻来写歌,歌词贴近儿童语言  39
    (四) 潘振声注重利用儿童歌曲向儿童普及科学知识  39-42
第三章 潘振声的艺术活动及其影响  42-50
  一、把《一分钱》手稿交给警察  42-43
  二、建立“潘振声儿歌工作室”  43-44
  三、晚年为儿歌的未来忧心忡忡  44-50
结语  50-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一  56-62
附录二  62-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郭志鸿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J624.1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研究,J609.2
  3.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J622.1
  4. 斯特拉文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J605
  5. 二胡曲《长城随想》的音乐学分析,J632.21
  6. 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到课程实践,J60-4
  7. 格什文《蓝色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J605
  8. 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音乐学分析,J621.7
  9. 刍议文化艺术修养与艺术歌曲二度创作,J614
  10. “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614.5
  11. 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J614
  12. 试论与纳西族有关的当代音乐创作,J614
  13. 管弦乐《山魂》创作之心路历程,J614
  14. 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J614
  15. 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J614
  16. 尚德义小说人物题材艺术歌曲研究,J614
  17.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J614
  18. 论尚德义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意义,J614
  19.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J614
  20. 论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形成及其演变,J614.3
  21. 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J614.9
  22.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