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应用价值的评估

作 者: 王丽梅
导 师: 祝威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抗组胺药 依巴斯汀
分类号: R76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接触致敏原后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大量文献报道,过敏性鼻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它甚至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危机。因此,对过敏性鼻炎的防治问题刻不容缓。目前抗组胺药物( H1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得到了学者的一致认可,同时临床上已有多种抗组胺药可供选择,但往往由于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的耐药性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发掘一种作用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的药物来解决患者的病痛。依巴斯汀(Ebastine)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已有相关报道,但在东北地区尚缺少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选取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59例,对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同时以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为对比参照。结果显示口服依巴斯汀或合并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用药后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到100%,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针对东北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依巴斯汀不失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有效用药。目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众多,但许多由于其局限性而影响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依巴斯汀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新药。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对依巴斯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今后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59例,对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同时以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为对比参照。结果:在临床观察中,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开思亭)后,其临床症状评分在用药前后有明显差异,表明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100%,同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在比较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否合并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用药时,两比较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1、通过对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其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2、依巴斯汀被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其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可以放心使用。3、通过对比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鼻腔是否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喷雾剂的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故依巴斯汀在需要快速解决过敏性鼻炎症状时可以单独用药。

全文目录


前言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引言  13-15
第2章 综述  15-27
  2.1 过敏性鼻炎的系统介绍  16-23
    2.1.1 定义、分类  16
    2.1.2 发病机制  16-18
    2.1.3 病因及流行病学现状  18-19
    2.1.4 临床表现  19
    2.1.5 诊断标准  19-21
    2.1.6 过敏性鼻炎的鉴别诊断  21-22
    2.1.7 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疾病  22-23
  2.2 过敏性鼻炎治疗指南  23-24
  2.3 抗组胺药物及依巴斯汀的作用机制  24-25
    2.3.1 抗组胺药物  24-25
    2.3.2 依巴斯汀  25
  2.4 展望  25-27
第3章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应用价值的评估  27-37
  3.1 摘要  27
  3.2 材料和方法  27-30
    3.2.1 临床资料  27-28
    3.2.2 方法  28-30
  3.3 结果  30-32
    3.3.1 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评估  30-31
    3.3.2 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疗效对比  31
    3.3.3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性评估  31-32
  3.4 讨论  32-37
    3.4.1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评估  32-34
    3.4.2 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有其必要性  34
    3.4.3 全身应用抗组胺药物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弊的探讨  34-35
    3.4.4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  35
    3.4.5 依巴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比较  35-37
第4章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3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3-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葎草花粉过敏性鼻炎与HLA-DQA1基因的关系,R765.21
  2. 大连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和78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分析,R765.21
  3. 乌鲁木齐市一级幼儿园3~7岁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现况研究,R765.21
  4. p38MAPK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5的影响,R765.21
  5. 联合手术治疗34例严重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765.9
  6. 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h17、CD4+IL-10+Treg、Th1/2细胞功能研究,R765.21
  7.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研究,R758.2
  8.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2和IL-27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初探,R765.21
  9.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CD1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关联研究,R765.21
  10.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临床试验研究,R96
  11.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gE、ECP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R765
  12.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的差异及其意义,R765.21
  13. 宁夏地区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相关性研究,R765.21
  14. 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共治的临床观察,R765.21
  15. 肺主宣降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R276.1
  16. 益肺调血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R276.1
  17. 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R246.8
  18. 桂苓汤治疗小儿常年变应性鼻炎(营卫不和痰饮上泛证)临床研究,R276.1
  19. 变应性鼻炎中医辩证与体内元素及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R276.1
  20. 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R765.25
  21.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价,R765.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鼻科学、鼻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