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元化”效应下新型城市铁路交通换乘中心设计

作 者: 姜萍
导 师: 李继春
学 校: 湖北工业大学
专 业: 工业设计工程
关键词: 换乘中心 站前广场 整合策略 规划管理
分类号: TU984.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便捷化、系统化的社会,城市中的火车站地区一般是城市高密集开发地区,其地理位置往往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现代火车站应该是城市铁路交通的换乘中心,是对全市开放的交通运输和服务于城市群的综合枢纽。近几年来,城市火车站地区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城市快速发展的铁路事业给城市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的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本论文是一项尝试性的、探索性的研究。选择武汉三大火车站为研究对象来对我国目前的火车站广场的人流、交通、公共设施等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作者的亲身感受和理论分析来揭示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协调相关的功能实体之间关系的整合策略规划的目标提供可行性研究。同时,本论文更多地希望站在人群出行需要和广场交通功能协调优先原则并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也着力通过对站前广场复合功能、文化属性、空间体系等整合研究,为带动整个城市火车站地区的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进而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论文以此所提出来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火车站广场设计解决方法策略应该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较好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5
  1.1 研究背景  9-11
    1.1.1 我国城市铁路交通换乘中心发展现状  9-10
    1.1.2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换乘中心研究  10-11
  1.2 相关研究综述  11-12
  1.3 研究价值  12-13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5
    1.4.1 研究框架  13
    1.4.2 研究方法  13-15
第2章 新型城市铁路交通换乘中心与站前广场概述  15-25
  2.1 城市铁路交通换乘中心综述  15-18
  2.2 我国火车站地区由单一客站向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的转变  18-19
  2.3 我国新型城市铁路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意义  19-21
    2.3.1 快速交通体系  20
    2.3.2 经济引擎  20
    2.3.3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20-21
  2.4 站前广场在铁路交通换乘中心区位角色探析  21-23
  2.5 案例研究  23-25
第3章 武汉三大火车站现状  25-32
  3.1 历史和发展变化  25-27
  3.2 调查结果  27-30
    3.2.1 广场空间特征  27-28
    3.2.2 广场输入进的客流、车流量组成分析  28-29
    3.2.3 分车种、车型预测交通量和交通设施规模  29
    3.2.4 使用者在广场内活动、行为特征  29-30
    3.2.5 使用者在广场内公共设施的利用情况  30
  3.3 调查分析结论及问题剖析  30-32
第4章 站前广场空间整合分析研究  32-35
  4.1 站前广场空间整合的必要性  32
  4.2 站前广场空间整合可行性分析  32-33
    4.2.1 内部环境分析  32-33
    4.2.2 外部环境分析  33
  4.3 规划整合策略  33-35
    4.3.1 整合策略概念  33
    4.3.2 规划整合策略目标  33-35
第5章 站前广场空间规划整合  35-56
  5.1 站前广场的复合功能  35-47
    5.1.1 多元化交通组织  35-40
    5.1.2 公共环境服务系统  40-45
    5.1.3 生态体系  45-47
  5.2 站前广场的文化属性  47-50
    5.2.1 文化内涵与城市形象认知  47-49
    5.2.2 “视觉符号”塑造城市形象  49-50
  5.3 站前广场的空间体系  50-56
    5.3.1 站前广场自身空间的完整性  50-53
    5.3.2 站前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  53-54
    5.3.3 基于经济性城市空间发展协调  54-56
第6章 规划管理整合策略  56-60
  6.1 规划管理的现状隐忧  56-57
  6.2 规划管理整合策略思路  57-58
    6.2.1 法规整合  57-58
    6.2.2 程序整合  58
    6.2.3 机制整合  58
  6.3 规划管理模式  58-60
    6.3.1 作为公共管理手段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58-59
    6.3.2 公众参与管理的“善治”模式  59-60
第7章 结论  60-61
致谢  61-62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2-63
参考文献  63-64

相似论文

  1. 高等学校多校区管理研究,G647
  2.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研究,TU984.18
  3. 探索分层分级的“控规”编制与管理模式,TU981-019
  4. 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规划管理研究,F426.72
  5. 我国村镇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TU982.29
  6. 日照标准及其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TU984.113
  7. 苏州观前地区商业空间与游憩空间整合研究,TU984.13
  8.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TU984
  9.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方案设计,U691
  10. 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电网协同规划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TM715
  11. 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科学性的研究,TU201
  12.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研究,J525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G647.38
  14. 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研究,G434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初探,F301
  16. 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趋势研究,TU248.1
  17. 我国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初探,TU984.18
  18. 山西省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调查研究,F592.7
  19.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系统的应用研究,TU984
  20. 城乡规划地方立法研究,D922.181
  21. 新课程下整合“教案、学案、讲案”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G633.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特殊分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