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济南泉水聚落形态特征的保护与更新

作 者: 尚晶
导 师: 张建华
学 校: 山东建筑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济南 泉水聚落 形态类型 动态保护 空间重构 非物质文化
分类号: TU984.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济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并因拥有众多的泉水而闻名。在城市发展历史之中,济南先民巧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泉水聚落形态。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更新的问题一直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功能、交通、生活模式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上大规模的城市商业开发带来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原有的泉城聚落形态日渐模糊。在传统的城市空间与现代的城市功能之间发生的激烈碰撞面前,古城泉水聚落正面临保护与更新的尖锐矛盾和巨大压力。本文以相关理论方法研究为基础,解决其保护与更新的问题。从济南古城泉水水系的构成入手,将泉水空间加以分类并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总结出集中型、线型、分散型的平面布局形式及不同的竖向空间。不同的泉水空间与不同的城市空间层次相结合,构成城市公共空间、街巷公共空间、院落私密空间,分别承担城市的旅游业、街巷内部居民公共交流场所及院落内部居民私密性需求的功能。解读泉水自然环境对古城的空间格局、建筑环境、景观及文化产生的影响,归纳得出古城区泉水脉系是一个环环相扣、脉脉相通的整体,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也是层层深入,上到整个古城意象,下至百姓院落的一隅,诱发了丰富多变的聚落形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城市层次,体现出“山——水——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在宏观上自然山水环境决定了城市的选址,在中观上形成了古城格局的整体意象(城市景观走廊、道路走向等),在微观上决定了古城内外建构筑物的营建,或稳重或灵动。街巷层次,遍布于古城区大街小巷、萦绕于住民房前屋后的具有便利使用条件的公共泉水空间,是“临泉而居”聚落形态的典型体现。泉水形态丰富,街巷、院落的建筑布局与其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聚落空间。院落层次,泉水水系位于院内,位置不同、形态各异,构成了不同的院落布局。在综合分析济南古城泉水聚落的保护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的保护更新措施入手,结合整体保护与局部更新相结合的动态开发理论观点,通过区别对象、划分层次的方式,为济南泉水聚落的保护更新提供可行性的具体措施。规划保护过程之中,将古城泉水聚落看作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在这一系统之中,实施“尺度控制”、“功能得当”、“特质彰显”,以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尺度控制”,系统中相对恒定的自然因子是泉水的涌量以及出水的位置,灵活可变的因子是人工建筑与构筑环境。所以,这一有机系统的维系发展,必须以泉水尺度作为控制的标准,城市层次中,控制古城内部及周边建筑的高度、体量及密度,体现山水城的完整意象,保持对自然山水的欣赏角度;街巷层次中,主要根据泉水空间的类型(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及泉水的尺度、形态,提出了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以及具体空间的尺度控制,创建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功能得当”、“特质彰显”,以泉水聚落的物质环境作为依据,突出不同层次的空间特色。城市层次,采用跃迁式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维持古城与新城之间的紧密联系,打造城市的新型旅游模式——体验经济;改造破败的解放阁——舜井街片区环境,依据划分的八大功能区构建多样化的空间类型;街巷层次,在保存传统的聚落模式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增加了购物休闲、文化教育、集会、旅游的服务功能,并与历史街区南部泉城路的商业空间、北部大明湖风景区相互协调;对溢流的泉水形式,利用人工技术,对其流经的线路以及节点的形状尺寸作适度的改进,并针对各种不同形态(点、线、面)与用途的泉水空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滨水活动区,并加强各泉水空间彼此间的联系与渗透,形成小王府池子——王府池子——起凤桥与曲水河——刘氏泉——曲水亭街——百花洲的一线连续景观序列,最后融入到整个城市功能与景观体系中;延续传统的街巷格局,在平面及竖向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增加视线聚焦点,营造舒适的空间感受;对整个内部的建筑风貌进行分类和评价,采取全面保护、局部整修、全体拆除的相应措施。院落层次,通过院落空间变异,提出泉水与院落空间内部与外部的具体结合模式——即功能置换为开放空间,并根据内部泉水的尺度、涌量,控制其开发规模。另外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结合城市的旅游产业,采取以整体性保护为主并加以延伸,辅以新型的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适度创造。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6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
  1.2 国内外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研究动态  11-13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1-12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13
    1.2.3 目前古泉城聚落保护与更新的研究不足  13
  1.3 研究择定的理论方法  13-14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6
第2章 泉水水系与古城聚落形态演绎解读  16-37
  2.1 济南古城独特的泉水资源空间环境  16-25
    2.1.1 泉水水系的成因  16-17
    2.1.2 泉水水系的现状  17-19
    2.1.3 泉水资源空间形态的现状解析  19-25
  2.2 泉水水系与古城聚落形态演绎  25-37
    2.2.1 泉水水系与古城空间格局的形成  25-29
    2.2.2 泉水水系与古城建筑环境分析  29-30
    2.2.3 泉水水系与古城聚落景观解析  30-33
    2.2.4 泉水水系与各聚落空间的形成  33-35
    2.2.5 泉水水系与古城聚落文化分类  35-37
第3章 不同泉水聚落形态特征的分析  37-46
  3.1 城市层次的泉水聚落形态  37-38
  3.2 街巷层次的泉水聚落形态  38-44
    3.2.1 泉水空间  38-39
    3.2.2 街巷肌理  39-40
    3.2.3 建筑  40
    3.2.4 节点空间  40-44
  3.3 院落层次的泉水聚落形态  44-46
第4章 济南泉水聚落保护与更新的现状  46-55
  4.1 保护与更新的进程  46-48
    4.1.1 济南泉水水系的保护  46-48
    4.1.2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48
  4.2 保护与更新面临的挑战  48-55
    4.2.1 保护与更新不当带来的问题  48-49
    4.2.2 传统聚居模式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矛盾  49-52
    4.2.3 济南泉水"申遗"  52-55
第5章 济南泉水聚落保护与更新的措施  55-76
  5.1 保护与更新的原则方法  55-57
    5.1.1 整体的动态保护  55-56
    5.1.2 分类保护  56-57
  5.2 城市层次的保护与更新  57-64
    5.2.1 保护更新的可行性分析  57-58
    5.2.2 古城区整体的有机生长  58-59
    5.2.3 物质文化环境的重构  59-64
  5.3 街巷层次的保护与更新  64-73
    5.3.1 保护更新的可行性分析  64-66
    5.3.2 整体的有机生长  66-67
    5.3.3 物质文化环境的重构  67-73
  5.4 院落层次的保护更新  73-74
  5.5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更新  74-76
结语  76-77
附录1 济南古城内现存的泉池情况调查表(2010)  77-82
附录2 济南古城内已失的泉池情况统计表(2010)  82-84
附录3 历城县志记载之中的古迹亭馆形式分析  84-87
附录4 济南古城关于泉名由来的记载分析  87-91
参考文献  91-94
图片附录  94-97
后记  9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7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4.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5. 对中职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G715.1
  6.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7. 基于FFT的混沌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TM715
  8.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的影响研究,G80-05
  9.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10. 济南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分析,G633.96
  11. 济南市老年人体育休闲文化生活考察,G812.4
  12. 济南市乒乓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46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4. 济南联通农村市场竞争策略研究,F274
  15.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1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17. 济南面塑,J528.4
  18.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19.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G127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G122
  21. 市场经济下对“高密三绝”的保护形式及功能价值探析,G1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的改建、扩建、重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