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镇教师下乡去

作 者: 张晓洁
导 师: 杨天平;吴惠强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城镇教师 下乡支教 人际关系
分类号: G4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师城乡交流政策实施多年,越来越多的城区教师已经或者将要参加下乡支教活动,从而也引发了城乡学校两种组织文化冲突,以及教师如何去适应以提高支教工作效益的问题。本论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数十位参加过下乡支教的教师及接受支教的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深度访谈,直观地展示不同教师下乡支教期间工作中人际交往的经历以及其自我评价和反省,从中折射出城乡两种组织文化的冲突。论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对象的行为、感受和意义解释,进而剖析城镇教师与受援学校的实际互动及城乡学校不同组织文化中教师人际关系的差异,并从促进两种文化融合优化教师人际关系的角度阐述提高城乡交流政策实效的策略。论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我”为主,首先对选题的缘由进行介绍,接着对本研究的范围、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廓清了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城乡交流政策、制度及教师人际关系等相关研究的简单介绍和评述,进一步论证研究的意义所在。最后以时间为序,简单阐述了“我”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解释说明及对研究的思路、方法等的思考;第二部分,对研究对象讲述的交往经历进行分类描述,并提取出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主题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位下乡支教教师的经历进行个案分析,以更全面、连贯地展示研究内容;第三部分,首先,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认为支教教师与支教单位相互间存在被动接受的现象和视对方为“局外人”的心态,并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其次,从探讨政策实效的研究目的出发,指出除了下乡支教教师认识方面存在的一些因素以外,受援学校缺乏将支教教师作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进行积极的规划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是影响支教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从提高对城乡交流政策的认识、构建受援学校为主的考核机制、固定单位集中对口支教等策略思考如何通过促进两种组织文化的融合,以建立利于提高支教实效的人际关系。最后,是“我”对研究内容带来的研究方法和后续研究的一些思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ABSTRACT  4-8第一部分:"我"的故事  8-43  一、研究的缘起  8-9  二、文献综述  9-23    (一) 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性关注  9-14    (二) 教师城乡交流制度研究  14-16    (三) 教师城乡交流政策中针对支教教师的研究  16-17    (四) 教师人际关系的研究  17-23  三、研究意义  23-24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24-26    (一) 下乡支教  24    (二) 教师人际关系  24-25    (三) 文化  25-26  五、研究设计  26-43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26-31    (二) 研究的过程  31-43第二部分:被研究者的故事  43-77  一、"关心"又"体谅":和领导的交往  43-47    (一) 平易近人:最深的感受  43-45    (二) 照顾:热情掩盖下的距离  45-47  二、"简单"又"和谐":和同事的交往  47-54    (一) "淳朴":最深的印象  47-49    (二) 资源的携带者:支教教师的主要角色  49-54  三、"快乐"又"短暂":与学生的交往  54-59    (一) 学生喜欢我们:支教教师共同的感受  54-58    (二) 教在他乡:支教教师的普遍心态  58-59  四、近似"零接触":和家长的交流  59-62  五、熟悉的陌生人:一位下乡支教教师人际交往的个案调查  62-77    (一) 初来乍到  62-67    (二) 没有官架子的校长  67-71    (三) 愉快的同事关系  71-73    (四) 学生好乖啊  73-77第三部分:思考的故事  77-88  一、问题和成因:支教教师的消极适应与受援学校的被动接受  77-81  二、措施和建议:文化冲突与融合视野下提高教师城乡交流实效的对策  81-85    (一) 建立由受援学校评价为主的针对城乡交流教师的考核制度  82-83    (二) 加大对教师城乡交流政策意义的宣传力度  83    (三) 让支教教师带着科研项目下乡支教  83-84    (四) 建立交流单位相互对应的教师交流制度  84-85  三、总结和展望  85-88    (一) 全文总结  85-86    (二) 研究展望  86-88附录1  88-89附录2  89-98主要参考文献  98-103致谢  103-10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4-105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2.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初中新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G444
  3. 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G715.5
  4. 论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调适,G645.5
  5. 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G206
  6. 跨文化人际关系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QQ空间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G641
  8. 音乐团体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J618
  9. 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方式,J124
  10. 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对企业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F274
  11. 大学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2. 和谐校园构建下大学生人际冲突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G647
  13. 论《印度之行》中的人际关系危机,I561.074
  14. 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F273.2
  15. 高中生自信与人际困扰、学业成绩的关系,B844.2
  16. 大学生奥运志愿者自身满意度研究,G812.13
  17. 论《红楼梦》中的海棠诗社,I207.411
  18. 对人情冷漠现象的思考,D648
  19. 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F224
  20. 我国成长期家族企业人际关系问题研究,F276.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 > 教师评定与任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