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的合作动机与合作组织行为边界研究

作 者: 韩福庆
导 师: 姚玉珠
学 校: 安徽财经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合作需求 合作动机 行为边界
分类号: F32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家庭经营模式,其运行成本高、信息阻滞、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差,在市场经济面前属于弱势群体,很难有效参与竞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涌现出大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缓解了上述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符合世界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发展潮流,代表中国未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是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本研究将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部因素——农民本身和合作社组织行为两个方面来研究农民合作社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机理。综上所述,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意在阐明其存在的客观性、找到合作社行为发生的依据,最终揭示影响农户参与动机、合作组织行为边界存在的深层机理,从而为提高农户的合作动机及明晰合作组织行为边界,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本研究立足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为重点。对农民经营理论、组织边界理论、行为动机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相关的分析归纳,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的主线是:需求——动机——行为,需求及动机的主体是农民,行为的发生主体是合作组织。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合作需求,在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民的合作动机模型,并对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了分析。其次,界定合作组织的行为边界,提出假设,借鉴其他理论提出合作组织的行为边界模型并对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再次,对前面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农民对合作组织的认识及合作组织的运行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16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9-11
    一、研究的背景  9-11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方法  11-13
    一、研究思路  11-12
    二、研究方法  12
    三、研究的内容  12-13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13-15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6
    一、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5
    二、本研究的不足  15-16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23
  第一节 关于农民经济性质分析的相关理论  16-19
    一、农民小生产理论  16-17
    二、理性小农学派  17
    三、组织生产学派  17
    四、历史学派  17-18
    五、最优化农民理论  18-19
  第二节 农业经营理论  19-20
    一、农业经营  19
    二、农民(经营者)的经营职能  19-20
  第三节 组织的一般行为边界分析理论  20-23
    一、行为科学理论  20-21
    二、企业边界理论  21-23
第三章 农民的合作需求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3-49
  第一节 农民的合作需求及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23-24
    一、农民的合作需求  23
    二、农民合作需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3-24
  第二节 影响农民的合作动机的因素及其假设  24-27
    一、本文选取的主要变量  25-26
    二、各因素对农户合作行为影响方向的判断  26-27
  第三节 农民合作动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27-40
    一、样本总体情况说明  27-28
    二、农民合作动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28-40
  第四节 模型建立及其结果分析  40-49
    一、模型的变量说明  40-41
    二、计量模型的选取  41-42
    三、计量结果的分析  42-48
    四、小结  48-49
第四章 农民合作组织的行为边界分析  49-77
  第一节 农民合作组织行为边界及假设  49-54
    一、合作组织行为边界的界定  49-52
    二、各因素对合作组织综合运行效率影响方向假设  52-54
  第二节 农民合作组织行为边界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4-68
    一、样本总体情况说明  54-56
    二、合作社综合运行效率的描述性分析  56-68
  第三节 模型建立及其结果分析  68-77
    一、模型的变量说明  68-70
    二、计量结果说明  70-76
    三、小结  76-77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7-83
  一、基本研究结论及启示  77-80
  二、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80-83
附表A  83-85
附表B  85-87
参考文献  87-90
致谢  90-91
科研成果  91

相似论文

  1. 巴彦淖尔市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分析,F321.42
  2. 企业R&D合作动机及政府行为研究,F273.1
  3. 需求·能力与国家,F321.42
  4. 非齐次非自治2D Navier-Stokes方程的动力学行为,O175.24
  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研究,F321.42
  6. 泰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F321.42
  7.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F321.42
  8.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安排,F321.42
  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合作制经济组织研究,F321.42
  10.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F321.42
  11.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F321.42
  12. 政府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作用,F321.42
  1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研究,F321.42
  14. 我国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F321.42
  15. 诸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F321.42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其政府扶持策略,F321.42
  17. 中国合作经济思想研究,F321.42
  18. 山东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321.42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武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探究,F321.42
  20.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922.28;F321.42
  21. 宝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研究,F321.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农业合作形式 > 经济联合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