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麦根腐线虫部分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作 者: 崔娟
导 师: 王振跃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安全生产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线虫 种群动态 单异体繁殖 生存 寄主范围
分类号: S43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根腐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国外小麦生产上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已有根腐线虫危害其他作物的的相关报道。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小麦种植试验田已发现有根腐线虫为害,经调查河南多个市区均有该线虫发生,初步鉴定该线虫与国内外已报道的侵染小麦的线虫不属于同一个种,是一种新的小麦寄生线虫,因此弄清此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病害的防治及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根腐线虫在郑州市田间小麦根内外群体密度随季节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根腐线虫的人工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首次利用离体番茄、小麦和玉米的根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线虫,同时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对小麦根腐线虫进行单异体繁殖;通过胡萝卜愈伤组织技术首次对不同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与繁殖力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对小麦根腐线虫对不同温度、快速干燥和紫外线照射进行耐受力测定,并通过根腐线虫对十余种经济作物进行致病力测验,明确根腐线虫的寄主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郑州市小麦根腐线虫群体数量在08年12月15日和09年5月1日分别出现两个峰值,说明小麦根腐线虫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有两个发病高峰。对小麦根腐线虫人工培养方法研究表明,用0.2%硫酸链霉素消毒根腐线虫5h后,接种到胡萝卜愈伤组织上成功地培养了小麦根腐线虫;而用1%硫酸链霉素消毒根腐线虫5h后,接种到离体植物根上培养线虫效果不理想。不同培养基对三种离体植物根的试验表明,小麦在1/2MS培养基上长势最好,在加激素的各培养基上长势一般;番茄在MS培养基上的长势比1/2MS培养基上好,但在加激素的两种培养基上长势较差;玉米在1/2MS以及加激素的培养基上长势最好,在MS以及加激素的培养基上长势一般。对根腐线虫繁殖力的研究表明,在15℃、20℃、25℃和30℃条件下,线虫的繁殖系数分别为0:6、19.2、31.1和0.2;在相同的培养基质上,线虫的群体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由于受到食物限制,到6-9周时繁殖率开始下降;在5、10、15和20四个接种量的处理中,最终虫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以20头时具有最大繁殖率。对根腐线虫抗逆性的研究发现,在-5℃下2.5h以内线虫的死亡率达到100%,在40℃下2.5h后的存活率只有9%;三个湿度处理下10min内线虫的死亡率都达到50%以上,相对湿度在75%和85%时,20min内线虫全部死亡,紫外光照射6min时存活率为37%。根腐线虫对小麦致病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小麦试验田中分离并人工培养得到的根腐线虫对小麦有致病能力。通过对寄主范围的测定,结果表明,黄瓜、辣椒、南瓜和葫芦不是我省根腐线虫的寄主植物;绿豆、花生和向日葵是此线虫的低度适宜寄主;番茄和大豆这两种作物是根腐线虫的适宜寄主,而小麦是此线虫的最适寄主。

全文目录


致谢  4-5
目录  5-9
摘要  9-10
1 文献综述  10-20
  1.1 短体属线虫的经济重要性  10-12
    1.1.1 短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  10
    1.1.2 短体属线虫的新纪录寄主及新纪录种  10-11
    1.1.3 我国出入境检疫截获的短体线虫  11
    1.1.4 我国主要的短体线虫种类  11-12
  1.2 小麦根腐线虫病的发生与危害  12-13
    1.2.1 国内外侵染小麦的病原线虫及产量损失  12
    1.2.2 小麦根腐线虫病病害症状特点  12-13
  1.3 生物学特性  13-15
    1.3.1 生活史  13
    1.3.2 寄主范围  13-14
    1.3.3 温度适应性和繁殖力  14-15
  1.4 影响根腐线虫病发生的因素和传播途径  15-16
    1.4.1 发生因素  15-16
    1.4.2 传播途径  16
  1.5 防治  16
  1.6 短体线虫的培养研究现状  16-18
    1.6.1 植物寄生线虫的无外源培养  17-18
    1.6.2 短体线虫的培养  18
  1.7 人工培养对线虫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的影响  18-20
2 引言  20-22
3 材料与方法  22-30
  3.1 小麦根内外根腐线虫群体密度季节变化  22-23
    3.1.1 试验材料  22
    3.1.2 试验方法  22-23
  3.2 小麦根腐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23-27
    3.2.1 试验材料  23
    3.2.2 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  23-25
    3.2.3 离体根培养  25-27
  3.3 不同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根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27
    3.3.1 不同温度对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27
    3.3.2 不同培养时间对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27
    3.3.3 接种量对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27
    3.3.4 数据处理  27
  3.4 小麦根腐线虫对逆境的耐受力测定  27-28
    3.4.1 主要溶液配制  27-28
    3.4.2 试验设计  28
  3.5 小麦根腐线虫致病力研究  28-29
    3.5.1 供试材料  28
    3.5.2 试验方法  28-29
  3.6 寄主范围测试  29-30
    3.6.1 供试材料  29
    3.6.2 试验方法  29-30
4 结果与分析  30-41
  4.1 小麦根内外根腐线虫群体密度的季节变化  30-32
    4.1.1 侵入小麦根部根腐线虫群体密度的季节变化  30-31
    4.1.2 根围土壤中小麦根腐线虫群体密度的季节变化  31-32
  4.2 小麦根腐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32-34
    4.2.1 不同培养基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33
    4.2.2 根腐线虫的侵染情况  33-34
    4.2.3 培养基对根腐线虫培养效果的影响  34
  4.3 不同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根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34-36
    4.3.1 温度对根腐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34-35
    4.3.2 培养时间对根腐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35
    4.3.3 接种量对根腐线虫繁殖数量的影响  35-36
  4.4.小麦根腐线虫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抗逆性测定  36-38
    4.4.1 温度对根腐线虫存活率的影响  36-37
    4.4.2 快速干燥对根腐线虫存活率的影响  37
    4.4.3 紫外光对根腐线虫的影响  37-38
  4.5 小麦根腐线虫致病力测定  38-39
  4.6 寄主范围测试  39-41
5 结论与讨论  41-46
  5.1 结论  41-42
    5.1.1 小麦根内外根腐线虫群体密度的季节变化  41
    5.1.2 小麦根腐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41
    5.1.3 不同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根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41
    5.1.4 小麦根腐线虫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抗逆性测定  41
    5.1.5 根腐线虫对小麦致病力测定  41-42
    5.1.6 寄主范围测定  42
  5.2 讨论  42-46
    5.2.1 小麦根内外根腐线虫群体密度的季节变化  42
    5.2.2 小麦根腐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42-44
    5.2.3 不同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根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44
    5.2.4 小麦根腐线虫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抗逆性测定  44-45
    5.2.5 根腐线虫对小麦致病力测定  45
    5.2.6 寄主范围测定  45-46
参考文献  46-53
ABSTRACT  53-54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2. 中亚热带两种常绿阔叶林群落细根寿命估计,S718.5
  3.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6.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7.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8.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9.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10.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1.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2.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3.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4.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5.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6.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9.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20.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21.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麦类病虫害 > 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