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过量表达OsiICK4对水稻种子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作 者: 唐奇财
导 师: 凃巨民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作物学
关键词: 水稻 细胞周期 OsiICK4 过量表达 功能验证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细胞分裂及其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植物(包括其它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动力。正常的细胞周期,即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活动过程,是由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机制调控。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CDK, ICKs)即是这种分子调控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在水稻上,根据基因组序列预测的ICK基因共有6个,除了Oryza;CK1(克隆自粳稻)和OsiICK6 (克隆自籼稻)之外,其它ICK基因的功能尚未得到验证。本研究选择其中一个编码产物最短的OsiICK4进行分子特征和过表达分析,并进而观察它对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所用的启动子为本实验室自己克隆的水稻33kDa分泌蛋白启动子(33kDa secretary protein promoter,33SP),所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为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利用RT-PCR法克隆得到的OsiICK4序列全长为261bp,编码85个氨基酸。MEME分析显示OsiICK4 C-末端含有2个保守区域,为典型的植物ICKs的CDK和CYC结合功能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OsiICK4还含有一个推定的核定位信号。但与水稻其它ICKs不同的是,OsiICK4没有PEST功能域和CDK磷酸化位占.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siICK4是核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分析证实它能与OsiCDKA和OsiCYCD蛋白相互作用,但不能与OsiCDKB蛋白互作;遗传转化共获得23个过量表达独立转化体,对其中4个转化体的T2代纯系的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OsiICK4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进一步的表型分析表明,所获得的T2代纯系比对照植株平均矮20%左右。根据显微切片数据发现其原因是转基因植株茎杆细胞的长度明显增加,但是其相应的细胞数量却大为减少;OsiICK4基因的过量表达还导致叶片异常反卷。同样的由显微切片观察发现,这种叶片异常反卷是由于OsiICK4基因的过量表达引起叶片的运动细胞数量减少,但其体积明显增大所至。上述结果表明,过量表达OsiICK4能有效抑制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量减少,但以细胞体积增大作为补偿。OsiICK4基因的过量表达还导致水稻花粉育性降低和种子发育异常,以至终产量大幅减少。花粉育性检测和细胞核DAPI染色结果显示,过量表达植株的花粉大多数染色浅或不染色,并停留在单核期,因此,植株高度不育性,即便产生少量种子,但胚乳充实不完全,部分胚消亡。上述结果表明,OsiICK4基因在花粉的形成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OsiICK4基因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均起关键作用,包括茎叶细胞分裂、伸长和花粉发育,种子的形成。由于胚乳占了水稻种子的最大部分,因此,在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OsiICK4基因的表达,使其促进胚乳的发育,即可藉此提高粮食产量。

全文目录


致谢  6-7
摘要  7-9
Abstract  9-13
1. 前言  13-32
  1.1 细胞周期  13-14
  1.2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及主要的调控因子  14-25
    1.2.1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  15-17
    1.2.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  17-19
    1.2.3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基因(inhibtors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s,ICKs)  19-20
    1.2.4 其他细胞周期蛋白调控因子  20-22
    1.2.5 细胞周期的转换  22-25
  1.3 拟南芥ICKs研究进展  25-26
  1.4 水稻ICKs的研究进展  26-27
  1.5 酵母双杂交技术  27-29
  1.6 亚细胞定位技术  29-30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0-32
2. 材料与方法  32-44
  2.1 实验材料  32-33
    2.1.1 水稻材料  32
    2.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32
    2.1.3 培养基  32
    2.1.4 酶、试剂盒、PCR引物、药品及仪器  32-33
  2.2 实验方法  33-44
    2.2.1 植物基因组DNA、RNA提取  33-34
      2.2.1.1 植物基因组DNA  33-34
      2.2.1.2 植物总RNA的提取  34
    2.2.2 目的基因的分离及中间载体的构建  34-38
      2.2.2.1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34-35
      2.2.2.2 PCR扩增目的基因  35-36
      2.2.2.3 目的基因回收及纯化  36
      2.2.2.4 中间载体的构建  36-38
      2.2.2.5 启动子及终止子的连接  38
    2.2.3 OsiICK4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  38
    2.2.4 亚细胞定位  38
    2.2.5 酵母双杂交分析  38-40
    2.2.6 水稻遗传转化  40-42
      2.2.6.1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制备  40
      2.2.6.2 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EHA105  40
      2.2.6.3 愈伤的诱导  40-41
      2.2.6.4 单克隆农杆菌的准备  41
      2.2.6.5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41-42
    2.2.7 植株再生与初步鉴定  42
    2.2.8 半定量RT-PCR分析  42
    2.2.9 株高、叶形及石蜡切片观察  42-43
      2.2.9.1 材料固定  42
      2.2.9.2 材料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  42-43
      2.2.9.3 切片  43
      2.2.9.4 染色观察  43
    2.2.10 产量性状观察  43
    2.2.11 花粉活性观察  43-44
3. 结果与分析  44-55
  3.1 OsiICK4基因的特征表述  44-47
    3.1.1 OsiICK4基因的分离  44
    3.1.2 OsiICK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44-46
    3.1.3 亚细胞定位  46
    3.1.4 OsiICK4与CDKs、cyclins的互作分析  46-47
  3.2 OsiICK4基因过量表达对水稻植株形态及种子发育的影响  47-55
    3.2.1 推定的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47
    3.2.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及半定量RT-PCR分析  47-48
    3.2.3 OsiICK4基因过量表达影响植株茎的生长  48-50
    3.2.4 OsiICK4基因过量表达导致植株叶片反卷  50-52
    3.2.5 OsiICK4基因过量表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52-53
    3.2.6 OsiICK4基因过量表达影响花粉的完整性和活性  53-55
4. 讨论  55-60
参考文献  60-66
作者简历  66-67
附录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67-69

相似论文

  1. 冬凌草甲素调控周期相关蛋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R285
  2.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A1d响应甲醛胁迫的作用研究,Q945.78
  3.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4. Gsα的过表达和缺失对果蝇大脑发育的影响,Q75
  5.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6.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7.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8.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9. 多功能车辆总线控制器MVBC综合验证研究,TP273
  10.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1.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2.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3.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4.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5.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6.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7.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8.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9.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20.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21.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