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

作 者: 许莹莹
导 师: 孙鹏
学 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德沃夏克 交响曲 创作技法 文化性解读
分类号: J6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2—1904),是浪漫主义后期捷克的伟大作曲家,与斯美塔那、雅那切克并称为“捷克三杰”,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言人,被奉为捷克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主要源于波西米亚,把自己的创作建立在捷克的民间音乐上,也被捷克人民奉为最高荣誉的大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这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创作高峰期创作的最成功、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它以感人的旋律,辉宏的气势彰显了音乐这种特殊语言的独特魅力。这部作品展现了作曲家对交响音乐体裁的重视和熟练把握,同时把自己的个性化蕴涵其中,不愧被公认为交响曲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主要从音乐技法创作和文化性解读两个层面对《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进行分析解读,试图进一步了解德沃夏克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确定他对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的丰富和贡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的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课题来源和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本文的主体部分,包含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介绍德沃夏克不断成熟的四个创作阶段和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及影响德沃夏克创作的主要因素;第三章对《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进行全面的音乐分析,透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第四章从文化性角度进行解读,深刻分析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启示意义。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整个论文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一、选题依据与实际意义  11-12
    (一) 选题依据  11
    (二) 实际意义  11-1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4
  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待研究的问题  14
    (一) 研究现状  14
    (二) 待解决的问题  14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14-15
    (一) 研究方法  14
    (二) 研究目的  14-15
  五、课题来源和技术路线  15-16
    (一) 课题来源  15
    (二) 技术路线  15-16
第二章 德沃夏克的创作历程与影响因素  16-23
  一、德沃夏克的创作历程  16-18
    (一) 探索期(1841—1872)  16-17
    (二) 发展期(1873—1879)  17
    (三) 成熟期(1880—1889)  17
    (四) 高峰期(1890—1904)  17-18
  二、德沃夏克创作的影响因素  18-23
    (一) 前辈作曲家的影响  18-19
    (二)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19-21
    (三) 文学诗歌的影响  21-23
第三章 《e 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音乐分析  23-55
  一、严谨的曲式结构  23-30
    (一)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24-25
    (二)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  25-26
    (三) 第三乐章——回旋与复三的混合  26-28
    (四)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  28-30
  二、富于动力性的引子  30-35
    (一) 各乐章的引子材料  30-31
    (二) 引子的风格特点  31-35
  三、鲜明的主题贯穿  35-40
    (一) 各乐章的主题材料  35-36
    (二) 主题的风格特点  36-40
  四、理性的调式调性布局  40-41
    (一) 整体的调性布局  40-41
    (二) 局部的调性布局  41
  五、丰富和声的运用  41-46
    (一) 和弦构成  42-44
    (二) 和声的功能进行  44-46
  六、清晰的织体形式  46-51
    (一) 主调织体形态  46-47
    (二) 复调织体形态  47-51
  七、富于色彩的配器  51-55
    (一) 乐队编制  51
    (二) 作品所采用的重要乐器  51-55
第四章 《e 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文化性解读  55-61
  一、社会环境和历史意义  55-56
    (一) 社会环境  55-56
    (二) 历史意义  56
  二、古典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双重性  56-58
    (一) 古典主义风格  57
    (二) 浪漫主义风格  57-58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58-59
    (一) 民族性  58-59
    (二) 世界性  59
  四、精神境界和启示意义  59-61
    (一) 精神境界  59-60
    (二) 启示意义  60-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6
附录Ⅰ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  66-68
附录Ⅱ德沃夏克相关大事年表  68-7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0-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J614
  2. 流响在永恒岁月的旋律,J605
  3.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J605
  4. 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J622.3
  5. 音乐现象学导论,J60-05
  6. 浅析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并演奏中国交响乐作品,J628.1
  7. 罗奇伯格《第二交响曲》研究,J614
  8. 马勒《第八交响曲》的艺术特色:指挥准备工作中的思考,J605
  9. 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音乐学分析,J621.7
  10. 虔信的天籁之音,J605
  11.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小提琴片段浅析,J622.1
  12. 18世纪西方音乐哲学中的游戏观念,J60-02
  13. 浅谈马勒《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长号独奏的演奏风格和技法,J621.7
  14. 付诸“理性”的精神诉求,J605
  15. 《银河铁道之夜》的四次易稿,I313
  16. 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拼贴”技巧初探,J605
  17. 谈乐队小提琴困难片段的演奏,J622.1
  18. 马勒《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图解——申克分析法实践之一,J605
  19. 论谭盾《天地人交响曲》第三乐章的总谱缩编,J624.1
  20. 差异的魅力,J605
  21. 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音色、音响结构,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