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引气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作 者: 陈雷
导 师: 黄云涌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关键词: 引气混凝土 正交试验设计 配合比设计 温度翘曲应力
分类号: U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混凝土材料已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受温度影响较大,由于温度的变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病害,直接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而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的性能,这种性能可以改变混凝土受到温度的影响程度,减小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泡沫混凝土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选择材料入手,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气泡研制了一种新型道路材料,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了解各类外加剂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结合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和收缩的要求,拟定了粉煤灰、三种引气剂(AE2、BT-4006、ZY-99)和三种减水剂(UNF-1萘系高效减水剂、BT-4008、木钙)来制备引气砂浆。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及掺量对水泥砂浆的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并应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引气砂浆进行细观观察分析。(2)针对强度高、收缩小的特点,论文选用最大粒径为19mm的骨架密实型结构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测试混凝土干缩,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和导热性能,确定了最佳含气量、水胶比、粉煤灰含量。(3)通过有限元相关理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和不同板长情况下,对引气混凝土路面板养护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拉应力及温度翘曲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板长情况下引气混凝土的温度翘曲应力小于基准混凝土,而抗折强度却高于基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通过本研究,可以达到对引气砂浆和引气(泡沫)混凝土有较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为引气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也为公路路面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0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6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16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6-20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20-33
  2.1 原材料  20-28
    2.1.1 水  20
    2.1.2 水泥  20
    2.1.3 粗集料  20-21
    2.1.4 细集料  21
    2.1.5 外加剂的选取  21-28
  2.2 试验方案  28-33
    2.2.1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  28
    2.2.2 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凝土性能试验  28-33
第三章 水泥砂浆试验研究  33-47
  3.1 正交试验方法简介  33-34
  3.2 因素、水平及正交表的选取  34-35
  3.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5-41
    3.3.1 抗折、抗压、塑性收缩试验结果  36-37
    3.3.2 抗压、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7-39
    3.3.3 塑性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39-41
  3.4 水泥砂浆收缩与时间的关系  41-43
    3.4.1 塑性收缩与时间的关系  41-42
    3.4.2 干缩与时间的关系  42-43
  3.5 水泥砂浆细观结构试验  43-45
    3.5.1 试验原理  43-44
    3.5.2 试验及结果分析  44-45
  3.6 本章小结  45-47
第四章 引气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47-66
  4.1 引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47-55
    4.1.1 水泥混凝土组成结构  48-49
    4.1.2 水泥混凝土粗骨料  49-50
    4.1.3 水泥混凝土细骨料  50-51
    4.1.4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51-55
  4.4 引气混凝土收缩和强度试验研究  55-59
  4.5 引气混凝土的干缩及导热性能试验研究  59-65
    4.5.1 引气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研究  59-60
    4.5.2 引气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试验研究  60-65
  4.6 本章小结  65-66
第五章 引气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  66-77
  5.1 简述  66
  5.2 引气混凝土温度分布  66
  5.3 热传导分析  66-69
  5.4 初始条件  69
  5.5 边界条件  69-70
  5.6 有限元法  70-71
  5.7 应力分析  71-74
    5.7.1 收缩应力  71-72
    5.7.2 膨胀应力  72
    5.7.3 翘曲应力  72-74
  5.8 计算结果及分析  74-76
  5.9 本章小结  76-77
结论与展望  77-80
参考文献  80-84
致谢  84-85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85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3. 某舰炮转弹机非线性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TJ391
  4. 流态泡沫塑料轻质混合土防治桥头跳车应用研究,U414
  5. 高墩大跨弯连续刚构设计参数对自振及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U441.3
  6.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方法和性能研究,U416.2
  7. 以矿渣为基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研究,U414
  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水泥冷再生技术研究,U414
  9. 甲基莲心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R94
  10. 青岛市近距离交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安全保障研究,TU457
  11. 载NGF的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特性研究,TQ460.1
  12. 萧山机场路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U414
  13. 沥青混合料GTM设计方法在内蒙古的应用技术研究,U414
  14. 露石混凝土在内蒙古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U414
  15. 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及方案优化的研究,R246
  1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碳纤维楠竹锚杆锚固力预测研究,TD353.6
  17. 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TU528
  18. 考虑骨料级配及密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TU528
  19.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内外损伤特性研究,TU528.1
  20. 基于工作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TU528
  21. 机制砂及其混凝土的应用研究,TU528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道路工程 > 道路建筑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