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葡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开发技术研究
作 者: 李向宝
导 师: 王晓冬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特低渗透 扶余油层 非均质特征 有效驱动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扶余油层目前尚未大规模开发动用,已开发的扶余油层实践表明,该套层系注水开发效果差,而这套层系将是七厂“十二五”期间稳产的攻关重点。为此,开辟了葡333-葡462试验区,动用含油面积1.22km~2,石油地质储量87.0×10~4t,力争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条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储量经济有效动用的方法。试验针对区块的实际情况,将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及地面工程进行整体评价、综合部署。在油藏工程的研究方面,在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探索了扶余油层小排距、小井距开发的可行性。在采油工艺研究方面,采用优化钻井、完井射孔工艺技术以及提高产能的新技术。试验获得了“四项”成果:一是在非均质特征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微观地质特征、储层分类评价、主力层优选到射孔压裂方案优化到产能预测的综合技术;二是在开发效果评价方面,应用动态及测试资料,初步认识了油层动用状况及产液、吸水等开发指标变化规律;三是在有效驱动体系建立方面,研究确定出较低丰度油层合理的开发井、排距及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开发井网部署方法;四是在完井及注采工艺等配套优化技术方面,初步形成了从区块优选、井网优化设计到增效注采工艺的配套技术。通过研究,取得了三项创新:一是对主力油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优选主力油层射孔压裂,降低了开发成本,为特低渗透储层经济有效开发积累了经验;二是对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动用界限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动用状况,为特低渗透储层的合理动用明确了方向;三是系统地总结了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启动压力特征,首次建立了非达西渗流条件下整体压裂基质-裂缝耦合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及产量预测方法,提高了特低渗透油田水驱压裂开发指标预测精度。试验的完成对其它扶余油层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新井投产后对有效缓解七厂“十一五”后期产能建设的风险及“十二五”期间产量稳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以在其它扶余油层大面积未动用储量区域推广应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前言 10-12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 1.2 研究内容 10 1.3 国内外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现状 10-12 第2章 试验区概况 12-15 2.1 沉积特征 12 2.2 构造特征 12 2.3 储层特征 12-13 2.4 储层物性特征 13 2.5 流体性质 13-15 第3章 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 15-31 3.1 储层地质特征再认识 15-20 3.1.1 物源方向研究 15-16 3.1.2 油层展布特征 16-17 3.1.3 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 17-18 3.1.4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 18-19 3.1.5 储层含油性差异大 19-20 3.2 主力油层的优选及效果评价 20-30 3.2.1 油层初期产能受影响因素较多 20-23 3.2.2 主力油层的优选 23-24 3.2.3 主力油层特征分析 24-28 3.2.4 完井方式对比及主力油层产液能力评价分析 28-30 3.3 小结 30-31 第4章 有效驱动体系研究 31-64 4.1 扶余油层渗流规律研究 31-41 4.1.1 基质-裂缝条件下耦合流动模型的建立 31-33 4.1.2 特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有效驱动条件分析 33-35 4.1.3 合理注采压差和注采井距的确定 35-39 4.1.4 裂缝与井网适应性研究 39-41 4.2 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及与井网适应性分析 41-48 4.2.1 注水压力对裂缝开启的影响 41 4.2.2 裂缝对油井见水起决定性作用 41-43 4.2.3 裂缝分布状况及规模对油水井单井产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43-45 4.2.4 裂缝发育特征对区块开发效果的影响 45-48 4.3 不同井排距条件下扶余油层的动用条件及吸水规律分析 48-58 4.3.1 动用条件与吸水规律研究 48-54 4.3.2 不同井排距下的效果对比 54-58 4.4 试验区块动态跟踪评价 58-60 4.5 不同注水方式对油田的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60-63 4.5.1 早期注水有利于保持油层压力开采 60-62 4.5.2 间歇注水有利于缓解注水压力上升速度 62-63 4.6 小结 63-64 第5章 配套采油工艺效果评价研究 64-73 5.1 扶余油层高效完井技术先期实验研究 64-66 5.1.1 压裂规模优化研究 64 5.1.2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研究 64-65 5.1.3 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65-66 5.1.4 泥浆体系优选研究 66 5.1.5 完井液体系优选研究 66 5.2 扶余油层投产后措施改造技术试验研究 66-71 5.2.1 支撑剂组合对比试验效果分析 67 5.2.2 低伤害压裂液试验效果分析 67-68 5.2.3 主力油层压裂试验效果分析 68 5.2.4 重复压裂及C0_2泡沫压裂试验效果分析 68-69 5.2.5 层内自生C0_2吞吐试验效果分析 69 5.2.6 复合压裂试验效果分析 69-70 5.2.7 油井酸化试验效果分析 70-71 5.3 举升及注水工艺试验技术研究 71-72 5.3.1 油井举升技术 71-72 5.3.2 注水工艺技术 72 5.4 小结 72-73 第6章 开发效果评价 73-78 6.1 试验区投产效果 73-75 6.2 开发效果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 75-77 6.2.1 累计产量模型建立及评价 75 6.2.2 试验区采出程度评价 75-76 6.2.3 经济效益分析 76-77 6.3 小结 77-78 第7章 认识和结论 78-79 致谢 79-80 参考文献 80-81
|
相似论文
- 鄯善油田二次开发数值模拟研究,P618.13
- 南三西葡I1-4油层精细地质再认识及断层组合技术研究,P618.13
-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 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测井资料岩性识别及岩相划分,P631.84
- 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研究,P618.13
- 喇嘛甸油田北块扶余油层资源潜力初步评价,P618.13
-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 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评价,P618.13
- 巴喀油田开发综合调理研究,TE357.6
- 榆树林油田合理注采比研究,TE357
- 吉林特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系统研究,P618.13
- 混凝-MBR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的技术研究,X703.1
- 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技术研究,X703.1
-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P618.13
- 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影响研究,P618.13
-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P618.13
- 头台油田台1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 新民油田民南区块低渗透储层精细解释,P618.13
- 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研究,TE324
-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沉积微相与富油规律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