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制粉工艺对湿面条色泽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姚显伟
导 师: 郭祯祥
学 校: 河南工业大学
专 业: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制粉工艺 湿面条色泽 小麦多酚氧化酶 脱皮处理
分类号: TS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在制粉和湿面条加工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面粉的返色和湿面条色泽稳定性较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在线粉流的理化指标和粉流湿面片色泽,得出影响湿面片色泽的主要理化指标:面粉的白度值与湿面片色差值成显著正相关;面粉的灰分含量与湿面条色差值成高度显著正相关;面粉的多酚氧化酶酶活力(PPO)与湿面片的色差值成高度显著正相关;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片色差值成显著正相关。选择我国小麦加工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制粉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制粉工艺在加工湿面条生产专用面粉易发生褐变的原因,结合目前国内制粉先进的理念,通过制粉工艺修正和在线粉流取样分析,研究修正工艺后的湿面片色泽稳定性,对两种工艺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制粉工艺与湿面条色泽变化的关系:在皮磨制粉工艺上,传统制粉工艺强调的是不同粒度的物料进行分别研磨,物料间分级较少,而在改进制粉工艺中注重物料分级、特殊物料单独处理及采用光辊皮磨,降低对麸片的破碎程度,保证了麸片的完整性,扩大了皮磨物料间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改进工艺1B粉流中灰分含量降低了0.1%左右,2B粉流灰分含量降低了0.1%,4B粉流灰分含量降低了0.1%, PPO活力累计减少约25个活力单位。在心磨系统中,改进工艺相对于传统制粉工艺更加强化物料的分级,在前路粉流的灰分含量、PPO活性及湿面片色泽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制粉工艺。在渣磨和尾磨系统中,由于改进工艺强调清粉的作用,灰分含量、PPO活性低于传统制粉工艺。清粉系统和再筛系统粉流两种工艺比较可以得出:改进制粉工艺结合特殊物料特殊处理,延长清粉的流程长度,减少不同物料交叉污染,对PPO活性不同物料的分别清粉,在此基础上提高物料入磨物料纯度,降低在线粉流灰分含量、PPO活性及湿面片色差值。小麦脱皮处理工艺实验室制粉得出:随着脱皮道数的增加,面粉的灰分含量、PPO活性显著增加,湿面片色差值显著的增加,从而验证:小麦脱皮处理后,采取简单的实验室制粉工艺不利于保持湿面片色泽的稳定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前言  11-19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7
    1.2.1 湿面条研究现状  12
    1.2.2 影响面条色泽变化的因素  12-16
      1.2.2.1 多酚氧化酶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  13-14
      1.2.2.2 其他氧化还原酶与色泽变化的关系  14
      1.2.2.3 非酶因素引起的色泽变化  14-15
      1.2.2.4 小麦制粉工艺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关系  15-16
      1.2.2.5 面条制作工艺与面条色泽的关系  16
    1.2.3 面条色泽的要求  16
    1.2.4 面条色泽测定方法  16-17
      1.2.4.1 R457 白度仪  16-17
      1.2.4.2 色彩色差计  17
  1.3 研究内容  17-19
第二章 工艺粉流品质与湿面条色泽关系的研究  19-32
  2.1 引言  19
  2.2 实验材料  19-20
    2.2.1 主要实验原料  19
    2.2.2 主要实验仪器  19-20
  2.3 主要实验方法  20-21
    2.3.1 基本实验方法  20
      2.3.1.1 面粉水分的测定  20
      2.3.1.2 面粉白度的测定  20
      2.3.1.3 面粉灰分含量的测定  20
      2.3.1.4 面粉降落数值的测定  20
      2.3.1.5 面粉沉淀值的测定  20
      2.3.1.6 面粉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0
      2.3.1.7 面粉吸水率的测定  20
    2.3.2 面粉多酚氧化酶酶活力的测定  20-21
      2.3.2.1 小麦多酚氧化酶酶液的提取  20
      2.3.2.2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20-21
    2.3.3 湿面片色泽的测定  21
      2.3.3.1 湿面片的制作  21
      2.3.3.2 湿面片色泽测定  21
  2.4 结果与讨论  21-31
    2.4.1 实验样品的理化指标结果分析  21-23
    2.4.2 湿面片的色泽变化  23-26
      2.4.2.1 湿面片L*值变化测定结果  23
      2.4.2.2 湿面片a*值变化测定结果  23-24
      2.4.2.3 湿面片b*值变化测定结果  24-25
      2.4.2.4 湿面片△E*值变化测定结果  25-26
    2.4.3 面粉白度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6-27
    2.4.4 面粉的灰分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7-28
    2.4.5 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8
    2.4.6 面粉的降落数值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8-29
    2.4.7 面粉的沉淀值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9
    2.4.8 面粉中多酚氧化酶活力(PPO)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9
    2.4.9 面粉的吸水率与湿面片色泽变化的关系  29-30
    2.4.10 原料特性相互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30-31
  2.5 本章结论  31-32
第三章 小麦制粉工艺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  32-56
  3.1 我国制粉工艺简介  32-33
    3.1.1 简化物料分级制粉工艺  32
    3.1.2 物料分级中等的制粉工艺  32
    3.1.3 等级粉前路大量出粉工艺  32
    3.1.4 粉路简化制粉工艺  32-33
    3.1.5 磨撞结合制粉工艺  33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3-34
    3.2.1 实验原料  33
    3.2.2 本实验制粉工艺特点介绍  33
    3.2.3 实验仪器  33
    3.2.4 实验方法  33-34
      3.2.4.1 小麦水分的测定  33
      3.2.4.2 面粉的白度的测定  33-34
      3.2.4.3 面粉的灰分测定  34
      3.2.4.4 面粉的粗蛋白测定  34
      3.2.4.5 面粉的PPO 活性测定  34
      3.2.4.6 湿面片色泽测定  34
    3.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4
  3.3 结果与讨论  34-53
    3.3.1 两种制粉工艺皮磨系统的比较分析  34-35
    3.3.2 两种制粉工艺的皮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  35-37
      3.3.2.1 灰分比较分析  35-36
      3.3.2.2 PPO 活性比较分析  36
      3.3.2.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  36-37
    3.3.3 两种制粉工艺心磨系统比较分析  37-38
    3.3.4 两种制粉工艺的心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  38-43
      3.3.4.1 灰分比较分析  38-40
      3.3.4.2 PPO 活性比较分析  40-41
      3.3.4.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  41-43
    3.3.5 两种制粉工艺渣磨系统与尾磨系统的比较分析  43-44
    3.3.6 两种制粉工艺渣磨和尾磨系统主要粉流品质分析  44-45
      3.3.6.1 灰分比较分析  44
      3.3.6.2 PPO 活性比较分析  44-45
      3.3.6.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  45
    3.3.7 两种制粉工艺再筛系统比较分析  45-46
    3.3.8 两种制粉工艺再筛系统主要粉流品质比较分析  46-47
      3.3.8.1 灰分比较分析  46
      3.3.8.2 PPO 活性比较分析  46-47
      3.3.8.3 湿面片色泽比较分析  47
    3.3.9 两种制粉工艺清粉系统的比较分析  47-50
    3.3.10 G 工艺对湿面片色泽的影响分析  50-51
    3.3.11 两种工艺在湿面片色泽稳定性的差异性分析  51-53
  3.4 本章结论  53-56
第四章 小麦脱皮处理工艺对湿面条色泽的影响  56-63
  4.1 引言  56-57
  4.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57-59
    4.2.1 实验材料  57
    4.2.2 实验仪器  57
    4.2.3 实验方案设计  57
    4.2.4 实验方法  57-59
      4.2.4.1 小麦调质方法  57
      4.2.4.2 布勒式实验磨操作方法  57-58
      4.2.4.3 灰分含量的测定  58
      4.2.4.4 PPO 活性的测定  58
      4.2.4.5 湿面片色泽的测定  58-59
  4.3 结果与讨论  59-62
    4.3.1 脱皮处理对小麦全粉的灰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59
    4.3.2 脱皮处理对小麦全粉PPO 活性的影响  59-60
    4.3.3 脱皮处理对实验室制粉灰分含量的影响  60
    4.3.4 脱皮处理对实验室制粉后面粉的PPO 含量的影响  60-61
    4.3.5 脱皮处理制粉与常规实验室制粉的PPO 活性比较  61-62
    4.3.6 脱皮处理后实验室制粉湿面片色泽分析  62
  4.4 本章结论  62-6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3-66
  5.1 结论  63-64
  5.2 创新点  64
  5.3 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0
附图  70-72
致谢  72-73
个人简介  73

相似论文

  1. STS标记在扬麦158×淮麦18 F_4群体中的应用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S512.101
  2.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及与面片色泽关系的研究,TS213.2
  3. 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S512.1
  4. 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S512.1
  5.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S512.1
  6.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生化特性及其控制基因的研究,S512.1
  7. 我国营养强化小麦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S211.4
  8. 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研究,TS211
  9. 利用湖北地产小麦加工主食专用粉技术研究,TS211
  10. 化学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增感效应与面粉中痕量砷的形态分析,TS211.7
  11. 冰结构蛋白对面团体系三种组分冷冻保护作用的研究,TS211.7
  12. 单宁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TS211
  13. 西农979及远丰175的配麦配粉效应分析,TS211.4
  14. 国内外小麦粉标准的差异及我国现行小麦粉标准的修订研究,TS211.7
  15. 配粉对小麦面粉加工特性的影响,TS211.2
  16. 湿热处理对“京9549”小麦粉糊化参数影响的研究,TS211
  17. 小型磨粉机的自动化控制研究,TS211.3
  18. 水苏糖对小麦粉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TS211.4
  19. 面粉中毒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TS211
  20. 魔芋多糖/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对面粉改良作用的研究,TS211.8
  21. 海藻酸钠对燕麦粉质特性及其面团质构的影响,TS2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粮食加工工业 > 面粉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