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颤蚓扰动作用对东洞庭湖沉积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吴淑娟
导 师: 谭万春;吴方同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东洞庭湖 沉积物 污染物释放 颤蚓 生物扰动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外源污染正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东洞庭湖湖区的主要污染源。本研究选取东洞庭湖沉积物中优势底栖生物颤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沉积物生物扰动模拟试验,研究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N、P等典型污染物释放的影响,以及温度、溶解氧和pH等常规环境参数对颤蚓生物扰动过程的影响规律,旨在为正确认识东洞庭湖沉积物内源污染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沉积物的生态修复提供基本参量和科学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颤蚓引起的生物扰动明显促进沉积污染物的释放,且颤蚓水平密度越高,释放强度越大。颤蚓水平密度为1ind./cm~2和2ind./cm~2时,与空白组相比,COD释放分别增加了1.59倍和1.82倍,TN分别增加了1.12倍和1.22倍,TP分别增加了2.53倍和2.66倍。(2)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颤蚓生物扰动对污染物释放的促进效果。其中温度由5℃升高至15℃时,提高效果不明显,而由15℃升高至25℃时,颤蚓生物扰动作用得到显著提高,5℃、15℃、25℃下,COD释放在的释放平均值分别是13.52、20.44、23.21mg/L,TN释放平均值分别为2.51、3.67、5.62mg/L,TP释放平均值分别为0.19、0.45、0.87mg/L。(3)对COD而言,颤蚓的存在反而会抵制底泥中COD向上覆水释放;沉积物中投加最适密度颤蚓后,pH为5、7、9和11时,各自的平均增幅分别为-7.36、-2.13、-2.66和-8.41mg/L。对TN、TN来说,相较于中性环境而言,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颤蚓生物扰动对污染物释放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沉积物中投加最适密度颤蚓后,pH为7时,上覆水中TN和TP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91mg/L和0.38mg/L,而pH为5时分别为7.50mg/L和0.49mg/L,pH为11时,则分别为9.35mg/L和1.06mg/L。(4)溶解氧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沉积物颤蚓生物扰动效果。无论是好氧状态还是厌氧状态,颤蚓生物扰动均能促进COD、TN和TP的释放。COD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释放均值分别为8.38、20.56mg/L,TN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释放均值分别为4.27、8.50mg/L,TP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释放均值分别为0.35、1.93mg/L。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颤蚓通过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运动和摄食排泄等活动,改变了沉积物及沉积物/水界面处的物化和生化特性,其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COD、TN和TP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而温度、pH和DO等环境参数通过影响颤蚓在沉积物中的生活习性,继而可以影响到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污染物释放的效果。充分利用颤蚓生物扰动的上述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沉积物污染负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覆水辅以适当的污染物原位控制技术,则可实现对整个水体污染负荷的削减。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5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6
    1.1.1 洞庭湖的水环境污染  12-16
  1.2 洞庭湖沉积物内源污染问题及底栖生物分布  16-17
    1.2.1 沉积物污染水平及释放强度  16
    1.2.2 底栖生物的分布及其生物扰动作用  16-1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3
    1.3.1 湖泊沉积物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17-19
    1.3.2 湖泊沉积物中寡毛类底栖生物的研究  19-22
    1.3.3 寡毛类底栖生物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  22-23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23-25
    1.4.1 课题来源  23
    1.4.2 课题研究意义  23-24
    1.4.3 课题研究内容  24-25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5-32
  2.1 试验方法  25-27
    2.1.1 试样来源  25
    2.1.2 底栖生物扰动作用试验方法  25-27
  2.2 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27-32
    2.2.1 试验装置及仪器  27
    2.2.2 指标分析方法  27-32
第三章 颤蚓扰动对沉积物中 COD 释放的影响  32-42
  3.1 颤蚓扰动的可见性观察  32-33
  3.2 颤蚓密度对COD 释放的影响  33-34
  3.3 不同温度下扰动对COD 释放的影响  34-37
  3.4 不同pH 下扰动对COD 释放的影响  37-40
  3.5 不同DO 下扰动对COD 释放的影响  40-41
  3.6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颤蚓扰动对沉积物中总氮释放的影响  42-51
  4.1 颤蚓密度对氮释放的影响  42-43
  4.2 不同温度下扰动对氮释放的影响  43-45
  4.3 不同pH 下扰动对氮释放的影响  45-48
  4.4 不同DO 下扰动对氮释放的影响  48-49
  4.5 本章小结  49-51
第五章 颤蚓扰动对沉积物中总磷释放的影响  51-62
  5.1 颤蚓密度对磷释放的影响  51-52
  5.2 不同温度下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52-54
  5.3 不同pH 下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54-57
  5.4 不同DO 下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57-58
  5.5 不同底质初始磷浓度下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58-61
  5.6 本章小结  61-62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2-64
  6.1 结论  62-63
  6.2 展望  63-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69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9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69

相似论文

  1.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2.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3.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4.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P736.21
  5.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P343.5
  6. 黄河下游水体及河口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研究,X143
  7.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X143
  8. 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Q911
  9. 系列萃取法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X832
  10. 洱海沉积物磷形态纵向分布及有机质、酶对其影响研究,P736.21
  11. 深海嗜冷杆菌低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Q78
  12. 土壤、沉积物以及蓝藻中有机质标准物质的提取与表征,X502
  13. 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水质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X524
  14. 论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X37
  15. 聚苯胺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TM911.45
  16. 高炉炉缸高铝高钛沉积物形成机理的研究,TF549
  17. 淡水贝类作为水域环境的生态修复工具种的可行性研究,S917.4
  18. 麦坪乡关闭煤矿煤矸石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及评价,X820
  19. 北大港水库水质安全研究,X52
  20.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摄食及群落结构的影响,Q958.8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