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SSSL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与杂种优势分析

作 者: 黄广平
导 师: 席章营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玉米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杂种优势 产量性状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物的多数重要农艺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于数量基因的定位至关重要。本试验以一批优良玉米自交系87-1遗传背景上综3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试验材料,通过一年两点多重复试验对玉米7个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鉴定和杂种优势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8年冬季三亚试验点,在39个单片段代换系中检出52个玉米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2009年夏季郑州点,在35个单片段代换系中检出45个玉米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两点共检出73个QTL,其中14个QTL在地点间重复检测到,占总数的19.2%。这些QTL的鉴定与定位为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2.在一些重要的代换片段上同时检测到多个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在第5染色体上SSR分子标记umc1019-nlg1237附近同时检测到穗长、穗粗和行粒数的QTL,在第6染色体上SSR分子标记bnlg1538-bnlg391附近同时检测到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的QTL。3.对杂合SSSL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在35个杂合代换片段上有10个杂合片段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效应,分布在第2、第5、第6、第8和第10染色体上,其效应值在10.09%-19.15%之间。

全文目录


致谢  4-7摘要  7-81 文献综述  8-23  1.1 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10  1.2 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的研究方法  10-17    1.2.1 QTL定位常用的分子标记  11    1.2.2 QTL定位常用的群体  11-14      1.2.2.1 初级作图群体  12-13      1.2.2.2 次级作图群体  13-14    1.2.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  14-16    1.2.4 QTL定位常用的方法  16-17  1.3 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7-19  1.4 QTL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9  1.5 玉米的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19-22  引言  22-232 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鉴定  23-37  2.1 材料与方法  23-25    2.1.1 材料  23    2.1.2 试验方法  23-25      2.1.2.1 试验材料的田间种植方法  23-24      2.1.2.2 性状调查方法  24      2.1.2.3 试验区的环境一致性分析  24      2.1.2.4 QTL的鉴定方法  24-25      2.1.2.5 QTL加性效应值的估算方法  25  2.2 结果与分析  25-34    2.2.1 试验区环境的一致性  25-26    2.2.2 单片段代换系产量性状表型分析  26-27    2.2.3 三亚检测出的QTL  27-30    2.2.4 郑州检测出的QTL  30-32    2.2.5 QTL的加性效应  32    2.2.6 两地点检测出的QTL  32-34  2.3 讨论  34-37    2.3.1 QTL的环境稳定性  34    2.3.2 QTL检测数目  34    2.3.3 SSSL与QTL分析  34-35    2.3.4 与前人结果的比较  35    2.3.5 QTL定位的准确性及其进一步研究  35-373 利用SSSL分析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效应  37-42  3.1 引言  37  3.2 材料与方法  37-38    3.2.1 材料  37    3.2.2 方法  37-38  3.3 结果与分析  38-40    3.3.1 代换系群体F1产量性状的表现  38-39    3.3.2 效应分析  39-40  3.4 讨论  40-42参考文献  42-51ABSTRACT  51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4.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5.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6.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7.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8.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9.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0.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1.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2.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3.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4.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5.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6.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7.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8.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19.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20.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21.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