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承气合剂促进大鼠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李天明
导 师: 刘顺寿
学 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肠吻合术 胃肠动力 小承气合剂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课题选择结肠吻合术造模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早期肠内予以在经方小承气汤基础上加入丹参组成的小承气合剂,观察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促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同时评价此方法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胃复安治疗组、小承气合剂治疗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分别按常规方法进行结肠吻合术造模后,自术后第6小时开始,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小承气合剂治疗组灌服小承气合剂,胃复安组灌服胃复安。于术后第7天灌服D-木糖并行腹主动脉采血及剖腹探查,观察吻合口情况并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浆内皮素、胃动素、IL-1及D-木糖含量。结果:1.吻合口情况大体观察:各组大鼠均未见肠瘘及明显腹腔感染。吻合口粘连评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承气合剂治疗组及胃复安对照组的吻合口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承气合剂治疗组与胃复安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浆IL-1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复安对照组及小承气合剂治疗组的IL-1含量均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小承气合剂治疗组IL-1含量高于胃复安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胃动素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复安对照组及小承气合剂治疗组的血浆胃动素含量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承气合剂治疗组胃动素含量明显高于胃复安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血浆内皮素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复安对照组及小承气合剂治疗组的血浆E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小承气合剂治疗组与胃复安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3。5.血浆D-木糖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复安对照组及小承气合剂治疗组的血浆D-木糖含量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承气合剂治疗组D-木糖含量明显高于胃复安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结肠吻合术后早期灌服小承气合剂是安全的。2、结肠吻合术后早期灌服小承气合剂能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3、.结肠吻合术后早期灌服小承气合剂能减轻术后肠粘连发生的程度。4、吻合口愈合评分、内皮素、IL-1、胃动素、D-木糖含量可以做为评价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可靠指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前言  9-10
文献综述  10-23
正文  23-33
  1.实验材料  23
  2.实验方法  23-28
  3.结果  28-33
分析讨论  33-40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46
个人简历  46

相似论文

  1. 胰管空肠植入式吻合法的临床应用研究,R657.3
  2. 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吻合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R657.5
  3. 直线切割闭合器和可分解吻合环在膀胱癌根治术肠道吻合中的临床对照研究,R737.14
  4. 胃肠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系统及实验研究,TH779
  5. 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抑制及粘膜损伤部分机制研究,R285.5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神经系统NOS神经元的改变,R576
  7. 莪术、槟榔促结肠运动的量效关系、作用机制及中药助溶剂的研究,R285.5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比较性研究(附105例临床分析),R656
  9. 藿香、陈皮协同调节胃肠动力及其药用最佳比研究,R285
  10. 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R259
  11. 通里攻下法防治食管癌术后胃肠动力低下的临床研究,R273
  12. 乳酸杆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R651.1
  13. 对合缝合与内翻缝合术后小肠吻合口力学愈合过程的对比观察,R656
  14. 健脾消胀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研究,R259
  15. 胰管空肠架桥吻合术的动物实验研究,R656
  16. 厚朴与远志配伍对胃肠电生理及离体胃肠平滑肌的影响研究,R285.5
  17. 解毒化浊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影响的研究,R285
  18. 厚朴粉足三里穴位敷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R244.9
  19.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肽分泌的影响研究,R245
  20. 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幽门组织中孤啡肽(OFQ/N)表达的变化,R587.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