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玉龙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方向研究

作 者: 秦覃
导 师: 钟康惠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玉龙 斑岩铜矿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方向
分类号: P61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次研究工作通过参与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在前期收集图区和图区周边与之有关的区调资料及科研成果并预研究基础上,编制昌都县幅(区)的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在编制建造构造图的过程中,厘定图区地层系统,确定各时代岩石地层单位和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组合,在全面研究综合分析已有地层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图幅中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归并上升为建造类型,划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建造,并分析各沉积建造形成时所处的沉积环境。通过区域对比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分析,总结图区侵入岩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各时代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归纳侵入岩构造组合和大地构造属性。填写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幅图层数据表,为以后该区的地质研究提供了便利,并为以后地质数据库建设提供了背景资料。西藏玉龙铜(钼)矿床是我国三江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它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三江构造带内,构造格局十分复杂,所属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铜矿成矿远景区带,也是我国铜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选择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作为典型矿床。遵循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对西藏玉龙铜(钼)典型矿床开展地质调查研究,针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两方面的主要特征,将相关岩石地层、岩石组合、矿区构造、构造背景、成矿时代、围岩蚀变、矿物成分、矿体形态与产状等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玉龙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以昌都县幅建造构造图为底图,确定并提取预测要素,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纲要图、矿点分布位置、元素异常图及重砂异常图,依据预测要素的叠加分布,圈定了三个远景区:1、甲加洞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找矿远景区;2、玉龙-多霞松多铜钼金银多金属找矿远郊区;3、夏日多铜钼金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其中甲加洞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位于妥坝南西的巴贡地垒中轴部,与原玉龙铜(钼)成矿带基本平行,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经过玉龙外围的野外勘察,重新认识了与玉龙铜(钼)成矿带有着密切联系的温泉断裂,认为它形成于两个不同期次,中生带陆内裂谷时期西倾正滑;喜马拉雅期由于印藏板块强烈碰撞作用,表层形态向东反转,导致奥陶系逆冲推覆于陆内裂谷沉积岩系之上,并使得靠近温泉断裂的陆内裂谷沉积岩系发育褶皱变形,在随后的地幔主动上涌、表壳被动伸展的过程中,这些褶皱体系构成了岩浆活动的导岩(导矿)运配通道。最终导致了玉龙喜马拉雅期斑岩的广泛发育。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6
  1.1 研究区概况  10
  1.2 国内外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10-12
  1.3 工作区研究程度  12-13
  1.4 选题依据  13-14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5
  1.6 主要工作量  15-16
第二章 基础编图与研究区建造构造特征  16-31
  2.1 建造构造图编图过程  16-17
  2.2 沉积建造  17-22
  2.3 陆相火山岩建造  22
  2.4 侵入岩建造  22-25
    2.4.1 侵入岩构造岩浆岩带的研究和划分  22
    2.4.2 木噶岗日(蛇绿混杂岩)构造岩浆亚带特征  22
    2.4.3 羌南—左贡构造岩浆亚带(增生弧)特征  22-25
    2.4.4 羌北—昌都(微陆-岛弧)构造岩浆亚带  25
  2.5 变质岩建造  25-27
    2.5.1 羌北—昌都变质岩带特征  25-27
    2.5.2 羌南—左贡变质岩带特征  27
  2.6 蛇绿混杂岩  27-28
    2.6.1 卡玛多蛇绿混杂岩带  27-28
    2.6.2 日吉崩巴蛇绿混杂岩带  28
  2.7 大型变形构造  28-31
    2.7.1 区域构造基本格架  28-29
    2.7.2 大型变形构造特征  29-31
第三章 典型矿床特征  31-50
  3.1 区域地质背景  31-32
  3.2 地层  32
  3.3 岩浆岩  32-34
  3.4 矿区构造  34-36
  3.5 蚀变类型与蚀变分带  36-40
    3.5.1 含矿斑岩的蚀变和矿化分带  37
    3.5.2 围岩的蚀变分带及其特征  37-40
  3.6 矿体特征  40-41
    3.6.1 Ⅰ号矿体  40-41
    3.6.2 Ⅱ、Ⅴ号矿体  41
  3.7 矿石特征  41-45
    3.7.1 矿石类别  41-42
    3.7.2 矿物成分  42
    3.7.3 矿石结构  42-44
    3.7.4 矿石构造  44-45
  3.8 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  45
  3.9 成矿模式  45-50
    3.9.1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45-47
    3.9.2 区域成矿模式  47-50
第四章 成矿地质条件  50-58
  4.1 地层条件  50-51
  4.2 侵入岩条件  51-54
  4.3 火山岩条件  54
  4.4 构造条件  54-56
  4.5 找矿标志  56-58
第五章 远景区圈定  58-69
  5.1 预测要素的确定与提取  58-65
    5.1.1 区域  58-59
    5.1.2 侵入岩  59-60
    5.1.3 褶皱  60-61
    5.1.4 矿化显示  61-63
    5.1.5 重砂异常  63-64
    5.1.6 铜元素异常  64-65
  5.2 找矿远景区圈定  65-69
结论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5-76
图版说明  76-78
图版  78-81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P618.41
  2. 安徽月山地区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P618.41
  3. 四川得荣扎仁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P618.41
  4. 西藏玉龙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P618.41
  5. 西藏XX铜矿激励机制研究,F426.1
  6. 宁镇中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找矿方向,P618.41
  7.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兴林场地区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P618.2
  8. 黑龙江省二股—翠宏山地区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P618.2
  9. 甘肃天水夏家坪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P618.51
  10. 黑龙江省铁力地区钼(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P618.65
  11. 湖南东山钨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P618.51
  12.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研究,P618.51
  13. 吉林省桦甸市大庙子—板庙子金矿化集中区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靶区预测,P618.51
  14.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P618.4
  15. 新疆和田西北部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分析,P619.241
  16. 嵩县南部金成矿条件分析及前景评价,P618.51
  17. 青海阔宰—鄂都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P612
  18. 西藏改则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P618.51
  19. 西昆仓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研究,P618.42
  20.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纤毛虫研究,S154.5
  21. 巴尔鲁克山—带斑岩铜矿成矿预测,P618.4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有色金属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