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信网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技术的研究

作 者: 徐勇
导 师: 王文鼐
学 校: 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时间同步 端到端单向时延 时间中继 测量方法 时钟桥 操作终端
分类号: TN915.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通信网络,其规模迅速扩大,测量网络的各项性能,对于更好的使用和维护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端到端单向时延对于通用业务而言,并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网络性能参数,但对于电力继电保护信号的传输,却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时延要求,体现为时延约束和往返时延的一致性。研究通信网端到端单向时延的测量技术,可为时延敏感业务的网络承载及部署提供质量评价基础。本文围绕通信网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技术,首先介绍了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及其引入实时控制业务中的优势;然后介绍了网络测量方面的技术,并对单向时延测量过程中的时钟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时钟中继的单向时延测量方案。该方案以GPS时钟为外基准时钟源,采用一个称为时钟桥的时钟中继装置实现对操作终端的授时,解决网络两端测量设备时钟不同步的问题。另外,本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网络线路中断和网络拥塞问题,采取超时触发机制,对于数据传输错误,采取回退机制,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以所提出的测量方法为基础,本文还进行了测量系统的原型设计。论文分别对时钟桥和操作终端的模块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将各模块的功能具体化。测量系统采用激活机制以避免无效的测量,同时采用事件触发机制获取硬件时间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论文还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时钟桥和操作终端的工作处理流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1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8-9
  1.2 课题来源  9
  1.3 本文组织结构  9-11
第二章 实时控制业务的传输质量需求  11-22
  2.1 光传输网技术的简要发展历程  11-12
  2.2 ASON技术介绍  12-18
    2.2.1 ASON的体系结构  12-14
    2.2.2 ASON的功能平面  14-16
    2.2.3 ASON的控制信令协议及生存性技术  16-18
  2.3 ASON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  18-19
    2.3.1 ASON技术的优点  18
    2.3.2 电力通信引入ASON的优势  18-19
  2.4 电力通信对传输质量的需求  19-22
    2.4.1 业务通道端到端传输时延要求  19-20
    2.4.2 继电保护业务的双向时延对称性要求  20-22
第三章 通信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技术  22-41
  3.1 网络测量技术概述  22-25
    3.1.1 网络测量技术现状  22-24
    3.1.2 传输路径结构  24
    3.1.3 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的重要性  24-25
  3.2 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技术  25-37
    3.2.1 端到端单向时延的特点  25-26
    3.2.2 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方法  26-28
    3.2.3 单向时延测量的关键性技术  28-29
    3.2.4 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29-37
  3.3 ASON端到端时延测量技术  37-41
    3.3.1 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  37-39
    3.3.2 单向时延测量的技术问题  39-41
第四章 基于外时钟中继同步的单向时延测量方法  41-55
  4.1 单向时延测量的技术需求  41-42
  4.2 单向时延测量方法的总体设计  42-45
    4.2.1 测量方法的应用分析  42-43
    4.2.2 整体测量过程  43-45
  4.3 时钟同步方法的设计  45-50
    4.3.1 基准外时钟的选取  45-46
    4.3.2 时钟中继方式  46-48
    4.3.3 时钟桥与操作终端的时钟同步  48-50
  4.4 单向时延测量方法的设计  50-53
    4.4.1 测量方法的设计  50-51
    4.4.2 测量过程的描述  51-53
  4.5 测量过程中异常事件的处理方法  53-55
第五章 端到端单向时延测量系统的原型设计  55-64
  5.1 测量系统设计概述  55-56
  5.2 时钟桥原型设计方案  56-59
    5.2.1 组成模块设计  56-57
    5.2.2 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设计  57-59
  5.3 操作终端原型设计方案  59-64
    5.3.1 组成模块设计  59-60
    5.3.2 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设计  60-6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4-66
  6.1 本文总结  64
  6.2 研究展望  64-66
致谢  66-67
参考文献  67-69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69-70
缩略语  70

相似论文

  1. 基于无衍射光的同轴度误差测量系统软件开发,TP391.41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算法的研究,TN929.5
  3. 基于IEEE802.16e的WiMAX系统物理层同步算法研究,TN929.531
  4. 药品安全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F203
  5. NCUC-Bus现场总线技术研究及实现,TP273.5
  6. 用于认知过程的视力分配监测技术研究,V328.1
  7. 面料热阻湿阻测量方法的研究,TS941.15
  8. 基于误差修正的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协议的研究,TP212.9
  9. 长时延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TN915.01
  10. 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研究,R472
  11. 网络信息传递展项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3
  12. 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同步技术研究,TN919.3
  13. 多域无线广播组播网络中的同步技术研究,TN929.5
  14. 东部沿海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相应研究,F592.7
  15. WSN分析调试平台的研究与设计,TP212.9
  16. 离散随机Lurie系统的绝对稳定及神经网络的同步,TP13
  17. 事件驱动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监控中的应用研究,TP277
  18. LXI自动测试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研究,TP274.4
  19. 集成电路电磁干扰测量方法的研究,TN407
  20. 卫星授时校频系统研究,V42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通信网 > 一般性问题 > 测试、运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