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4250例病案的回顾研究对台湾杂病现状及病因演变趋势的探讨

作 者: 叶政章
导 师: 汪悦;郭立中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杂病 审证求因 体征求因 治本验因 清气
分类号: R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台湾是全球华人中最早接受工业化的地区,其人民的作息、饮食、居住环境等…经过40多年工业洗礼,已完全摆脱传统华人的生活模式。因此疾病的产生、病因的多样、病症的复杂、病位的纠葛也顺理成章的跳出旧有杂病框架。因而研究台湾杂病现状及探讨病因病机的演变,是对[时代性杂病]刻不容缓的课题。【方法】[台湾杂病]是台湾工业化40年来的产物,其症状复杂、全身发病,常使微观本质的西医束手无策,几乎冲垮台湾健保体制,也使全世界医疗面临瓶颈。在西医久治无效,我们舍弃仪器检验,改采“望闻问切”四诊,详审病人神态、体征,精实建立4250份“纯中医”医案。在病因探讨上,除采现今常用的[审证求因]分析之外,本论文特别创新使用[体征求因]和[治本验因]的分析,展开对工业化杂病病因多层次、多样性的探讨。【结果】经由上述三项病因分析,总结出台湾杂病四大主要病因:[1]睡眠文化的变质;[2]冰品茶饮的冲击;[3]多重药毒的危害;[4]环境清气的短缺。其中最突显的是第4项环境清气短缺的发现,它跳脱中医传统的病因框架,为中医病因学再注入一丝全新理论。但环境清气的短缺是无法从传统的审证求因中发现,以致临床用药效果较差。经我们再加入创新的病因探讨方法交义分析,台湾杂病病因才得以全面浮现,也使中医治病的疗效大步提升。【结论】本论文以[体征求因]和[治本验因]的技术,加入传统的[审证求因],在保留[仲景]精神及[时珍]药味原则下,让中医药的疗效再创新的价值。更希望借此抛砖引玉,激发更多中医的创新手法,使中医能在更多的病症治疗上,超越与指导着西医,让微观性的西医医疗更步入正轨。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伤寒杂病论》内伤基础上感冒的理论探讨,R222
  2. 加味清气化痰汤治疗AECOPD痰热阻肺型的临床观察及对气道粘液高分泌性的影响,R259
  3. 《金匮要略》杂病的古典中医病理解析模式初探,R222.3
  4. 中医外感病因的理论研究,R254
  5. 《温病条辨》引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探源,R2-52
  6. 六经辨证应用规律理论研究,R241
  7. 清气凉营汤治疗脓毒症的研究,R278
  8. 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之研究,R259
  9. 从经方配伍看《伤寒杂病论》对前人组方理论的继承与发展,R289
  10. 阴水从肺论治的辨证思维与实验研究,R222.2
  11. 许叔微学术思想探析,R249
  12. 《伤寒杂病论》对“悸”的证治规律,R222
  13. 《伤寒杂病论》辨病与辨证论治思路的研究,R222
  14. 《伤寒杂病论》毒性药物炮制与应用规律的研究,R283
  15. 《伤寒杂病论》辨治肿瘤病思路探讨与典型案例分析,R273
  16. 王孟英诊治杂病经验研究,R249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R275.9
  18.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R222
  19. 《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折算标准研究,R289
  20. 经方之传承脉络:仲景方探源,R289
  21. 《伤寒杂病论》寒与寒证研究,R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