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证治规律的研究

作 者: 曾卉菱
导 师: 汪悦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病机 证治规律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五年来中医药治疗SS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以及根据本病临床病例调查收集及统计学分析,对其症状、用药进行系统总结,初步探讨SS的中医证治规律,为科研、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整理分析有关SS的相关文献;对110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临床采集的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探讨本病病机特点,分析各证候类型及其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一、文献研究SS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或肺胃阴虚为本,累及气虚,兼夹燥、毒、热、瘀血、湿邪为患。71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名在前三位的是气阴两虚兼燥毒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得到证候要素3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肾、肝、肺。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排名在前三位的是阴虚、燥、毒;常用药为补阴药、清热药、益气药、活血药。滋阴润燥是治疗SS的基本原则,辅以健脾益气、清热活血等法。综上所述,阴津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燥毒瘀相互交结是本病发展的病理关键;治疗上主要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中具体的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滋阴、益气、清热、活血等治疗大法。二、临床病例研究通过对110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SS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其主要症状为,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乏力。中医证候类型的筛选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判定每种分型的代表症状,并归纳出中医证型;SS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型较多见,占31.82%;主要证见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干咳无痰,乏力,头晕,气短,盗汗,舌淡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舌苔干燥,脉细或无力。肝肾阴虚型次之,占30.00%;主要证见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皮肤干燥,鼻腔干燥,五心烦热,妇女阴道干涩,舌红,少苔,舌苔干燥,脉细。脾阴虚型,占14.55%;主要证见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大便干燥,皮肤干燥,胃脘胀闷,纳差,舌红,少苔,脉细。阴虚湿热型,占10.91%;主要证见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口苦或口黏不爽,关节肿痛,纳差舌红,苔黄腻,脉细或弦或滑。气虚型,占6.34%;主要证见口咽干燥,眼干不显,乏力,舌红,苔薄白,舌苔干燥,脉细。阴虚血瘀型,占6.34%;主要证见口咽干燥,双目干涩或有异物感,面色晦暗,雷诺现象,关节肿痛,暗红,少苔,脉细或数或弦。SS各证型药物及治法,(1)气阴两虚型,以益氣养阴润燥为主。(2)肝肾阴虚型,以养阴润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3)脾阴虚型,以养阴润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4)阴虚湿热型,以健脾益气,清利化湿,燥湿行气为主。(5)气虚型,以养阴润燥,补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6)阴虚血瘀型,以养阴润燥,活血化瘀,养血活血为主。整体而论,治疗SS当从滋阴润燥立论;重视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治法,但临床治疗时需结合辨证论治,当因人而异,不可拘泥,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前言  11-12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2-17
  一、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12-15
    (一) 中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12
    (二) 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3
    (三) 中医学对中医治疗的认识  13-15
  二、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15-17
    (一) 现代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15-16
    (二) 现代医学对治疗的认识  16-17
第二部分 干燥综合征文献研究  17-23
  一、研究目的  17
  二、研究方法  17-18
    (一) 文献收集  17
    (二) 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7
    (三)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7
    (四) 数据统计分析  17-18
  三、研究结果  18-21
    (一) 一般情况  18
    (二) 辨证分型  18
    (三) 证候要素  18-20
    (四) 整体用药分析  20-21
  四、结果讨论  21-22
    (一) 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特点  21-22
    (二) 用药特点  22
  五、结论  22-23
    (一) 关于病机、病位的认识  22
    (二) 总结常见证型  22
    (三) 总结常用治法  22-23
第三部分 干燥综合征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23-43
  一、研究目的  23
  二、一般数据  23-25
    (一) 研究对象  23
    (二) 诊断标准  23-24
    (三) 纳入标准  24
    (四) 排出标准  24-25
  三、研究方法  25-26
    (一) 观察方法  25
    (二) 中医辨证标准  25-26
    (三) 数据整理  26
    (四) 数据分析方法  26
  四、研究结果  26-38
    (一) 一般情况  26-27
    (二) 症状及舌脉频数分布  27-28
    (三)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28-32
    (四) 整体用药分析  32-34
    (五) 各证型药物使用情况  34-38
  五、结果讨论  38-40
    (一) 病状特点  38
    (二) 中医证型和其主要证候特点  38-39
    (三) 用药特点  39-40
  六、结论  40-43
    (一) 主要症状  40-41
    (二) 主要证候  41
    (三) 辨证要点  41
    (四) 用药和治法  41-42
    (五) 不足与展望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表  45-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2.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分析,R272
  3. PPAR-γ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的抗炎作用,R593.2
  4. 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精粹,R249
  5.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R255.2
  6. 寇辉教授益气化痰活血法论治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浅析,R249
  7. 曲妮妮教授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R256.11
  8. 浅谈徐艳玲教授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R249
  9. 谢亚莉教授运用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之经验总结,R271.9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中医证素相关性的研究,R259
  11. 头风病的一般情况调查及清心疏肝法治疗头风病的临床研究,R277.7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机及证型研究,R277.7
  13. 绝经前后诸证现代中医文献研究,R271.116
  14. 视疲劳病因病机研究,R276.7
  15. 黄芪丹参干预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影响相关研究,R285.5
  16. 《黄帝内经》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R277.7
  17.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R271.9
  18. 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R222
  19. 青少年近视的病因病机探讨及其多焦渐进镜疗效观察,R276.7
  20. 慢性脑供血不足痰热证的病因病机探讨和临床调研,R277.7
  21. 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现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R271.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