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膳食脂肪酸摄入、体内脂质代谢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吕静
导 师: 糜漫天
学 校: 第三军医大学
专 业: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关键词: 乳腺癌 病例-对照研究 脂肪酸 PUFA 脂质代谢 膳食调查 半定量食物频数表 FAS Cox-2 5-LOX RT-PCR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07年世界范围内共有130万浸润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并有46.5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至2009年,仅美国地区就有19.2万浸润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并有近4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以往属乳腺癌的低发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成为妇女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同时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国内、外学者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人群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与膳食、营养因素,尤其是膳食脂肪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肿瘤。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存在不同的效应,且不同n-6 PUFA与n-3 PUFA比例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尽管全球范围内对膳食、营养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各地膳食模式的差异、膳食成分的多样性和膳食摄入量估计的复杂性等方面的问题,膳食、脂肪酸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清楚。随着脂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对脂肪酸功能、脂质代谢调控及其影响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认为不同膳食脂肪酸对乳腺癌的发生产生不同效应,可能与其改变机体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继而影响体内脂质代谢水平和功能有关。脂肪酸合成酶(FAS)、环氧合酶-2 (COX-2)、5-脂氧合酶(5-LOX)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作为脂质代谢调控的关键基因,能影响乳腺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和体外肿瘤细胞实验,因此在人群水平上探讨脂质代谢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同时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变迁的实际,全面评价不同脂肪酸摄入对体内脂质代谢水平以及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揭示膳食脂肪酸以及脂质代谢调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正确认识膳食脂肪的营养价值,指导人们从膳食途径预防乳腺癌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围绕“膳食脂肪酸摄入、体内脂质代谢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开展研究。通过在重庆地区开展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统一标准共纳入乳腺癌新发病例458名,健康对照者789名,并按月经状态分成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数表调查了各研究人群的膳食脂肪酸摄入情况,使用SPSS13.0软件比较各组脂肪酸摄入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暴露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65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中FAS、Cox-2、5-LOX及PPAR-γ的基因表达。旨在分析脂质代谢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为不同膳食脂肪酸影响乳腺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一、膳食脂肪酸摄入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FA及n-3 PUFA的摄入水平在绝经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绝经前、后期乳腺癌组MUFA(主要为C18:1)摄入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膳食n-6 PUFA(主要为C18:2)摄入和n-6/n-3比值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膳食MUFA及C18:1摄入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呈显著负相关,而n-6 PUFA摄入水平及膳食n-6/n-3比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二、脂质代谢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膳食脂肪酸摄入的相关性1、脂质代谢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FAS、5-LOX mRNA的表达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同时乳腺癌组织中Cox-2基因的表达显著地高于癌旁组织(P<0.05),PPAR-γ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乳腺癌组织中的FAS表达与膳食C16:0摄入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6),而与C18:0摄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4)。同时,Cox-2基因表达与膳食C18:0及C18:2摄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8和0.261),而5-LOX表达与膳食C18:2及C18:4摄入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5和0.227)。本研究未见PPAR-γ表达与膳食脂肪酸摄入的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重庆地区开展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重点分析了膳食脂肪酸摄入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脂质代谢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了不同膳食脂肪酸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水平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膳食MUFA的摄入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n-6 PUFA摄入水平及膳食n-6/n-3比升高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同时,FAS、Cox-2及5-LOX基因的表达升高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且其表达水平与膳食脂肪酸密切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在合理控制总脂肪、总SFA的基础上,适当降低n-6 PUFA的摄入而保证n-3 PUFA、MUFA的摄入,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此外,不同来源的膳食脂肪酸可通过调控体内脂质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对乳腺癌发生起着不同的效应。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览表  4-5
英文摘要  5-9
中文摘要  9-12
论文正文 膳食脂肪酸摄入、体内脂质代谢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12-54
  前言  12-15
  技术路线  15-16
  第一部分 膳食脂肪酸摄入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  16-31
    材料与方法  17-22
    结果  22-26
    讨论  26-31
  第二部分 脂质代谢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膳食脂肪酸摄入的相关性  31-43
    材料与方法  32-35
    结果  35-38
    讨论  38-43
  全文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54
文献综述 脂质代谢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54-64
  参考文献  60-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64

相似论文

  1.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2. 昆虫OBP CSP和sid-1基因的预测及序列分析,Q78
  3.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4. 小麦苗期磷胁迫诱导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S512.1
  5.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S828
  7.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646.12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93.22
  9.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RT-PCR检测粪肠球菌esp基因的差异,R440
  10. PPAR-β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的研究,R622
  11. 小麦耐盐相关基因TaSI1、TaSC的功能研究,Q943
  12. 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转基因愈伤的研究,R284
  13. 和美酵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28.5
  14. 多发性骨髓瘤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R733.3
  15. CaV1.3钙离子通道蛋白在内耳的表达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R764
  16. 水通道蛋白家族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与临床意义,R735.2
  17.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针对端粒酶的RNA干扰技术治疗肝癌的体内外研究,R735.7
  18. 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5.2
  19. CCR7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R734.2
  20. 山核桃嫁接成活相关基因克隆,S664.1
  21. hWAPL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