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压电烧伤大鼠Ang-Ⅱ和sVCAM-1变化及已酮可可碱干预作用

作 者: 梁利民
导 师: 张庆富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高压电烧伤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紧张素Ⅱ 己酮可可碱 微循环障碍
分类号: R6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电烧伤研究中,已观察到高压电烧伤后动物的深筋膜、软脑膜、胃黏膜、肠黏膜、肠系膜、肝脏、肾皮质等多部位发生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的功能变化在微循环障碍的发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强烈收缩,同时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等血管舒张因子,调节血管功能变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形成与内皮细胞激活有关,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为此设计本次实验,观察两者变化探讨高压电烧伤后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目的:通过检测高压电烧伤前、后及己酮可可碱干预治疗后大鼠血清中Ang-Ⅱ及sVCAM-1的浓度变化,探讨高压电烧伤早期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位组析因设计。成年健康SD大鼠180只,雌雄不拘,雌鼠未孕,体重320g~380g。随机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对照组),高压电烧伤组(电击组)和高压电烧伤后己酮可可碱干预组(治疗组),分别于高压电烧伤前1 h、高压电烧伤或给药即刻(15 min)、高压电烧伤后1 h、2 h、4 h、8 h(分别记录为T0、T1、T2、T3、T4、T5)6个时相采血检测血清中Ang-Ⅱ和VCAM-1的含量,每时相10只SD大鼠。1%戊巴比妥钠溶液(45mg/kg剂量)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左前肢、右后肢及胸、腹部备皮、脱毛,随后将脱毛完毕的大鼠仰卧位固定于绝缘台上,并正确连接线路,左前肢为“电流入口”,右后肢为“电流出口”。调额定电压至2KV,通电3s,电流强度为1.83±0.15A。电击即刻,可见大鼠全身痉挛、僵直,断电后,立即对大鼠进行适当胸外按压,以保证大鼠心肺功能。电击后可见“入口”、“出口”深达肌肉、骨骼,其边缘苍白、焦黄、炭化,部分动物远端肢体离断,高压电烧伤实验动物模型复制成功〔1-4,9〕。治疗组大鼠,断电后即刻(1 min),腹腔注射1%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50mg/Kg剂量)〔10-14〕;对照组和电击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假电方法制作假电烧伤模型。假电方法:实验前断开380V电源,确保电路中无电流通过,其余同电击组电烧伤模型复制方法。采血方法: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直视下自心尖部穿刺采血8ml~10ml,分置于PE管中。室温静置30min,待血液凝固,以1000×g 15min离心,收集血清,置于超低温冰箱-70℃冷冻保存待用。用Ang-ⅡELSIA试剂盒和sVCAM-1 ELSIA试剂盒,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随机单位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不同时间、处理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交互效应配合交互轮廓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各时间、处理单独效应的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法。以P<0.05有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 Ang-Ⅱ检测结果1.1 Ang-Ⅱ交互效应检测结果1.1.1不同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0 T1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 T3 T4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3 T4 T5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时相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1.2.不同组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击组、治疗组组间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电击和时间对于Ang-Ⅱ检测结果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后的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2 Ang-Ⅱ单独效应检测结果1.2.1 Ang-Ⅱ组内各时相间检测结果两两比较:1.2.1.1对照组:组内各时相间浓度值总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1.2电击组:除T0 T1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3、T2、T5、T4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1.3治疗组:除T0 T2 T1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 T1 T4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4T3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3 T5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2 Ang-Ⅱ检测结果的同时相组间比较1.2.2.1 T0时相:对照组、电击组、治疗组三组组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2.2 T1时相:对照组、电击组组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2.3 T4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2.4 T3 T5时相电击组、治疗组组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 sVCAM-1检测结果2.1 sVCAM-1交互效应检测结果2.1.1不同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4 T5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5 T1 T3时相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时相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2不同组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任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3电击和时间对于Ang-Ⅱ检测结果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后的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2 sVCAM-1单独效应检测结果2.2.1sVCAM-1组内各时相间检测结果两两比较2.2.1.1对照组:组内各时相浓度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2.1.2电击组:除T5 T1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1 T4 T3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2.1.3治疗组:除T0 T4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5、T3、T2、T1时相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2.2 sVCAM-1检测结果的同时相组间比较2.2.2.1 T0时相:对照组、电击组、治疗组三组组间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2.2.2 T1、T2、T3、T5时相:任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高压电烧伤早期实验大鼠血清中Ang-Ⅱ和sVCAM-1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可作为机体发生微循环障碍的参考指标。2己酮可可碱治疗可减少高压电烧伤后大鼠血清中Ang-Ⅱ含量,同时Ang-Ⅱ含量亦随时间延长而减少。3高压电烧伤后大鼠血清中sVCAM-1含量变化可一定程度反映己酮可可碱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疗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2
研究论文 高压电烧伤大鼠Ang-Ⅱ和sVCAM-1变化及己酮可可碱干预作用  12-31
  前言  12
  材料  12-15
  结果  15-17
  附表  17-19
  附图  19-25
  讨论  25-29
  参考文献  29-31
综述  31-44
致谢  44-45
个人简历  45

相似论文

  1. 纤维介素在脑急性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研究,R743
  2. 脉冲电场介导AT2R基因在血管局部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内膜影响,R541.4
  3. 盐酸法舒地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R96
  4. 缬沙坦与缬沙坦乙酯降血压和抑制心血管重构及机制研究,R544.1
  5. 滋阴潜阳活血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探,R285
  6. 肾炎止血丸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
  7. 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R259
  8. 1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合成酶抑制PI3K/Akt途径调节热休克蛋白70的机制研究,R96
  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肾上腺产醛固酮腺瘤中的表达研究,R736.6
  10.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1675G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33
  11. SDF-1α及其受体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R587.1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的干预作用,R285
  13. 活性氧介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血管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效应的研究,R544.1
  14. 室旁核内源性过氧化氢介导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的研究,R544.1
  15. AT1R 1166A/C和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R544.1
  16. 粉防己碱对去窦弓神经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功能的影响,R285.5
  17. 己酮可可碱凝胶剂的制备与评价,R94
  18. AT_1R拮抗剂对Alzheimer病动物学习记忆及tau蛋白磷酸化影响的研究,R749.16
  19. 血管紧张素Ⅱ对BeWo细胞分泌sFlt-1的影响,R714.246
  20.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自身抗体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R714.246
  21. 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微循环障碍中纤维介素表达的研究,R5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电击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