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

作 者: 李藏珍
导 师: 兰泽栋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正常(牙合) 头影测量分析 Arnett分析法 Ricketts分析法 Jarabak分析法 Mcnamara分析法
分类号: R78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X线头影测量是口腔正畸、正颌诊断分析、矫治计划制定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手段。自从1931年由美国的Broadbent和欧洲的Hofranth分别提出X线头影测量方法以来,人们就对不同种族、性别、地区的正常(牙合)人群进行了诸多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相继得出了所谓的标准值。各种测量方法也层出不穷,被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Arnett、Ricketts、Jarabak、Mcnamara等分析法近年来尤其受到重视。故本课题着重探讨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的这四种分析方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Arnett分析方法是1999年提出的。该方法首次关注了面中部软组织的结构特点,用金属标志点的方法使重要的面中部软组织(眶缘点、颧骨点、瞳孔下点、鼻翼点)清晰显影。自然头位,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位第一牙接触,唇部放松三个主要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的要求也是Arnett分析方法的特别之处。CR是目前正畸、(牙合)学研究的热点,指结构正常的盘突复合体依关节结节位于关节窝最上、最前位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这个位置与牙的接触无关。CR位是咬合最重要的标志。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 CO)为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美国著名正畸学者Roth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建了正畸功能殆标准,他认为上下颌牙齿在最大尖窝接触关系位时,下颌髁突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前部的位置,水平位于正中位置,即应达到CR位与CO位的一致性,并将其用于正畸治疗中。分析髁突在CR位时上下颌关系会发现与CO位完全不同的现象,因此检查(牙合)关系时忽视颞下颌关节是不可取的,仅仅将模型置于CO位既不能说明髁突完全就位于CR位时下颌牙相对于上颌牙的关系这一必要信息,也不能表明为获得咬合和颞下颌关节协调正畸医生能做什么,制定怎样的治疗方案。不做CR位诊断分析可引起正畸决策的众多错误。尽管牙齿位置与关节功能相协调是正畸功能(牙合)的标准之一,但大多数医生仍然没有将髁突位置纳入正畸治疗的目标中,而常常以CO位的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以建立良好的静态咬合关系,即牙尖交错位时有良好的尖窝关系为治疗目标进行研究。但治疗后静态咬合关系良好者并不一定同时获得正常、稳定的功能(牙合)。医生常常注重异常(牙合)关系的改善,很少关注错(牙合)所决定的颌位是否正常,这使功能(牙合)异常始终存在,一旦机体的适应性下降或异常加重就可能出现严重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在CR位诊断分析研究。自然头位是人体头部自然放松状态下头部的姿势位,学者们发现其具有相当高的可重复性。与传统的X线头影测量以眶耳平面(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FH平面)与地面平行来确定头位相比较,不受个体变异影响,目前该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Ricketts分析法、Jarabak分析方法和Mcnamara分析法各具特色,尚未见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这三种方法完整的分析和参考数据的报道。Steiner分析法、Tweed分析法和Wits分析法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多个地区有正常胎人群标准值的研究文献见刊,而未见广东地区该年龄段人群这方面文献。目的1.建立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Arnett分析法、Ricketts分析法、Jarabak分析法、Mcnamara分析法各分析指标的数据库,为本地区正畸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设计、效果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2.为本地区在CR位临床检查诊断提供理论依据。3.建立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Steiner分析法、Tweed分析法、Wits分析法各项分析指标的数据库,为本地区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设计、效果评价等提供参考。4.比较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性别差异。方法普查广东地区广东籍学生3016人,选取面部协调对称的正常(牙合)受试者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18.48±1.72)岁。纳入标准:①个别正常(牙合)(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尖牙中性关系、上下牙弓拥挤度均小于2mm、上下牙列间隙均小于1mm、全口牙齿咬合接触良好、无明显磨耗),除第三磨牙外牙列完整;②面部协调对称;③无牙科急症,牙齿无创伤折断史;④无正畸和/或正颌外科手术史、无修复治疗史;⑤无夜磨牙或紧咬牙病史,无偏侧咀嚼习惯;⑥无TMDs,亦无相关病史,无中耳炎,无颞下颌关节外伤和/或手术史,无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病);⑦颌面颈部无外伤史;⑧身体健康,无精神系统疾病;⑨所有受试者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及过程后自愿参加整个实验过程。1.Arnett分析法头影测量片拍摄方法(1)CR位第一牙接触咬合记录通过Dawson双侧手法引导技术取得:①使受试者坐在牙椅上,椅背与水平面约成45。夹角,头部后仰,抬起颏部,面部与地平面平行;②放一个棉花卷在上下颌前牙之间,让病人按照“用后牙咬”的指令来闭合,检查并确认后牙没有接触。5min后拿开棉卷,开始下颌位置的引导;③实验助手将60℃温水中加热变软的Delar蜡固定于受试者上前牙列,注意不碰触口周肌肉;④用手指及前臂固定病人头部,使前臂与地面平行;⑤将双手四指轻置下颌骨下缘后部,并保持四指并拢。使拇指与四指成C形,拇指置于颏唇沟,这时不可用力;⑥轻触下颌使其开闭口铰链转动(1~2mm)。当转动时不施力下颌会自主上滑至CR位;⑦观察受试者咬合至第一点接触,待Delar蜡口内冷却取出置于冷水中;⑧冷却后Delar蜡放回受试者口内,四指向上的和拇指向下的压力检测,并以红蜡片检验第一点牙齿接触。确认无误后保存Delar蜡以备拍摄CR位头影测量侧位片时使用。(2)标记出每位受试者位于右侧面的标记点5个:①眶缘标记点(orbital rim)-位于瞳孔正下方的骨性眶缘相对应的面部软组织上;②颧骨标记点(cheekbone)-首先用墨水标记右侧颧骨的外形高点,接着通过外眦做一垂直于地面的线,再通过右侧颧骨外形高点向外眦直线做垂线,垂足位置即为颧骨标记点;③鼻翼点(alar base)—鼻翼的最低点;④瞳孔下标记点(subpupil)—通过眶缘标记点做一垂直于地面的线,再由鼻翼标志点向此线做垂线,所得垂足与眶缘点连接成一线段,此线段之中点即为瞳孔下标志点;⑤咽喉部标志点(neck-throat point)-咽与喉交界点。(3)设置自然铅垂线:在受试者面前固定直径约0.5mm铅垂线。(4)将正中关系记录蜡至于受试者口内,嘱其咬合。(5)取自然头位:①受试者正前方2m处放置一面镜子;②受试者直立,两脚自然分开,嘱其将头做俯仰方向运动数次以放松肌肉;③受试者双眼平视镜中自己的眼睛,头颈部肌肉放松,取其认为最自然的位置保持不动;④耳杆插入外耳道后来调整正中矢状平面(移动双脚,保持头不动)。(6)取唇放松状态:①语言引导受试者放松;②用手指抚摸拍照者的上下唇部,助其放松;③趁受试者不留意时,拍摄唇部自然放松状态X线头影测量片。2.Ricketts分析法、Jarabak分析法、Mcnamara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Tweed分析法和Wits分析法头影测量片拍摄方法:使受试者FH平面与地面平行,咬合于CO位,唇自然放松闭拢。3.确定标志点、测量项目,Winceph 7.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测量。4.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男女之间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建立了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Arnett分析法、Ricketts分析法、Jarabak分析法、Mcnamara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Tweed分析法和Wits分析法各分析指标的数据库。2.Arnett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上切牙牙轴、上唇厚、下唇厚、全面高、上唇长度、下唇长度、面下1/3高度、上颌高度、下颌高度、眶缘点到软组织A点的距离,以及眶缘点、颧骨点、瞳孔下点、鼻翼点、鼻顶点、上切牙点到TVL的距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有差异项均数均为男性大于女性。3.Ricketts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切牙覆盖、下面高度角、上唇长度距、颅骨倾斜度、颅骨前部长度、后面高度、下颌体长度、上颌深度角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Jarabak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蝶鞍角、前颅底长、后颅底长、升支高、下颌体长、前面高、后面高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cnamara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有效上颌长、有效下颌长、下前面高、下颌长-上颌长、上颌突距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teiner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颏前点至NB连线的垂距(Pog-NB),蝶鞍点至颏前点向SN平面作垂线的交点间距离(SL)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面部软组织的分析发现Arnett分析法比Ricketts分析法更全面,直观。2.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颅、颌、(牙合)、面有着本地区的特点,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男性相较于女性整体上颅面面积大、软组织厚、后颌面区大、颌和颏部发育良好;女性相较于男性面中部软组织前突。由于存在性别差异,因而在正畸、正颌诊断分析和制定治疗计划时须注意性别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3-9
ABSTRACT  9-17
前言  17-24
第1章 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Arnett、Ricketts、Jarabak、Mcnamara 分析  24-52
  实验一、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Arnett分析  24-37
    1 材料与方法  24-32
    2 结果  32-34
    3 讨论  34-37
  实验二、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Ricketts分析  37-44
    1 材料与方法  37-40
    2 结果  40-42
    3 讨论  42-44
  实验三、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Jarabak分析  44-49
    1 材料与方法  44-46
    2 结果  46-47
    3 讨论  47-49
  实验四、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49-52
    1 材料与方法  49-50
    2 结果  50-51
    3 讨论  51-52
第2章 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其它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的参考值  52-56
  1 材料与方法  52-54
  2 结果  54-56
全文总结  56-57
参考文献  57-61
成果  61-62
附图  62-64
致谢  64-66
统计学合格证明  66

相似论文

  1.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咀嚼肌超声形态与颅面组织形态关系的研究,R783.5
  2. 辽宁籍汉族大学生正常(牙合)牙、牙弓、基骨弓的形态研究,R783.5
  3. 错(牙合)畸形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偏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R783.5
  4. 天津地区正常(牙合)成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R816.98
  5. 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颅面生长发育特征研究,R783.5
  6. 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对上气道与周围结构关系的研究,R766
  7. Roth矫治器、MBT矫治器及SmartClip~(TM)矫治器矫治拔牙病例的头影测量分析,R783.5
  8. 重庆地区正常(牙合)及骨性错(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的初步研究,R816.98
  9. 骨性下颌后缩临床矫治方法探讨,R783.5
  10. 澳门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R816.98
  11. 澳门地区2343名中学生错(牙合)畸形调查,R783.5
  12. 石家庄地区正常(牙合)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 分析,R816.98
  13. 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颌面特征的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及屏幕定点相关因素研究,R816.98
  14. 长春地区正常(牙合)儿童X线头影测量Coben分析与McNamara分析,R816.98
  15. 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Steiner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R816.98
  16. 石家庄地区恒牙初期正常(牙合)人群分类模板图的研究,R783.5
  17. 大连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测量研究,R783.5
  18. 大连地区Bolton指数与(牙合)的相关研究,R783
  19. 错(牙合)畸形中下颌升支代偿作用的初步探讨,R783.5
  20. Angle Ⅱ~2 错(牙合)颅面结构特征的研究,R783.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口腔正畸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