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毒死蜱等农药在浙麦冬、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作 者: 魏厚道
导 师: 吴加伦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浙麦冬 杭白菊 毒死蜱 多菌灵 氟啶脲 吡虫啉 残留 降解 消解 环境行为 最大残留限量 安全间隔期
分类号: S48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浙麦冬和杭白菊是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浙江慈溪和桐乡。本文在调查了浙麦冬和杭白菊常用农药种类的基础上,研究了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吡虫啉在浙麦冬和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温度对土壤中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和吡虫啉降解的影响,温度对浙麦冬干根中毒死蜱和多菌灵降解的影响,以及温度对杭白菊干菊花中氟啶脲和吡虫啉降解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田间根、叶和栽培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浙麦冬根干燥初加工前后毒死蜱和多菌灵的残留变化,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田间胎菊、菊花和栽培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杭白菊菊花干燥初加工前后氟啶脲和吡虫啉的残留变化等内容。结果如下: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吡虫啉在浙麦冬和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毒死蜱在浙麦冬及其室内外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75~3.65 d(田间土壤),4.29~10.18d(室内土壤,10~30℃),2.69~4.29 d(田间茎叶)、13.33~20.32 d(干根,5~20℃),毒死蜱在浙麦冬田间根中残留量先增后减,在2~3 d达到最大值后的半衰期为2.62~4.36 d,若每年以0.675 kg ai/hm~2剂量喷施2次,以0.1 mg/kg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8 d就足以保证毒死蜱在浙麦冬干根中的残留量不超过0.1 mg/kg。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室内外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06~7.07 d(田间土壤)、6.54~13.13 d(室内土壤,10~30℃)、3.60~5.35 d(茎叶)、28.29~35.18 d(干根,5~20℃),多菌灵在浙麦冬田间根中残留量先增后减,在2~3d达到最大值后的半衰期为2.01~3.60 d,若每年以0.675 kgai/hm~2剂量喷施2次,以0.1 mg/kg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 d就足以保证多菌灵在浙麦冬干根中的残留量不超过0.1 mg/kg。氟啶脲在杭白菊及其室内外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64~8.68 d(田间土壤)、12.44~15.23 d(室内土壤,10℃~30℃)、3.69~4.40 d(田间胎菊)、3.66~4.24 d(田间菊花)、41.75~48.46 d(干菊花,5~20℃),若每年以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剂量喷施2次,以0.1 mg/kg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1 d就足以保证氟啶脲在杭白菊茶水的残留量不超过0.1 mg/kg。吡虫啉在杭白菊及其室内外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89~6.38 d(田间土壤),10.09~13.30 d(室内土壤,10~30℃)、3.44~3.98 d(田间胎菊)、2.10~2.21 d(田间菊花)、15.33~23.98 d(干菊花,5~20℃),若每年以40 g ai/hm~2剂量喷施2次,以0.1 mg/kg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建议安全间隔期为7 d就足以保证吡虫啉在杭白菊茶水中的残留量不超过0.1mg/kg。

全文目录


摘要  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5
  1 选题背景  12-16
    1.1 中药现代化  12-14
    1.2 "浙八味"中药材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4-15
    1.3 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规范(GAP)  15-16
  2 农药降解模型的研究  16-17
    2.1 指数模型  16
    2.2 双室模型  16
    2.3 一级吸收模型  16-17
    2.4 多次施药的数学模型  17
  3 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吡虫啉的研究进展  17-25
    3.1 毒死蜱的研究进展  17-19
    3.2 多菌灵的研究进展  19-21
    3.3 氟啶脲的研究进展  21-22
    3.4 吡虫啉的研究进展  22-25
第二章 浙麦冬和杭白菊上常用农药种类调查  25-29
  第一节 浙麦冬上常用农药种类调查  25-26
    1 调查对象、方式和内容  25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5-26
      2.1 浙麦冬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5-26
      2.2 浙麦冬上主要使用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  26
    3 讨论  26
  第二节 杭白菊上常用农药种类调查  26-29
    1 调查对象、方式和内容  27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7-28
      2.1 杭白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7
      2.2 杭白菊主要使用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  27-28
    3 讨论  28-29
第三章 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和吡虫啉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29-46
  第一节 毒死蜱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30-33
    1 毒死蜱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30-31
      1.1 土壤样品  30
      1.2 浙麦冬新鲜根、叶样品  30
      1.3 浙麦冬干根样品  30
      1.4 气相色谱检测条件  30-31
      1.5 毒死蜱标准溶液配制  31
    2 结果和分析  31-32
      2.1 标准曲线  31
      2.2 方法检测限  31-32
      2.3 方法回收率  32
    3 讨论  32-33
      3.1 毒死蜱的提取  32
      3.2 毒死蜱的净化  32-33
      3.3 检测器的选择  33
  第二节 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33-36
    1 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33-34
      1.1 土壤样品  33
      1.2 浙麦冬新鲜根、叶样品  33-34
      1.3 浙麦冬干根样品  34
      1.4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34
      1.5 多菌灵标准溶液配制  34
    2 结果和分析  34-36
      2.1 标准曲线  35
      2.2 最小检测限  35
      2.3 方法回收率  35-36
    3 讨论  36
      3.1 多菌灵的提取  36
      3.2 多菌灵的净化  36
      3.3 检测器的选择  36
  第三节 氟啶脲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36-41
    1 氟啶脲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分析方法  36-38
      1.1 土壤样品  36-37
      1.2 杭白菊新鲜菊花样品  37
      1.3 杭白菊干菊花样品  37
      1.4 杭白菊茶水  37
      1.5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37-38
      1.6 氟啶脲标准溶液配制  38
    2 结果和分析  38-39
      2.1 标准曲线  39
      2.2 最小检测限  39
      2.3 方法回收率  39
    3 讨论  39-41
      3.1 氟啶脲的提取  39
      3.2 氟啶脲的净化  39-40
      3.3 检测方法  40-41
  第四节 吡虫啉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41-46
    1 吡虫啉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分析方法  41-42
      1.1 土壤样品  41
      1.2 杭白菊新鲜菊花样品  41
      1.3 杭白菊干菊花样品  41
      1.4 杭白菊茶水  41-42
      1.5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42
      1.6 吡虫啉标准溶液配制  42
    2 结果和分析  42-43
      2.1 标准曲线  42-43
      2.2 最小检测限  43
      2.3 方法回收率  43
    3 讨论  43-46
      3.1 吡虫啉的提取  43-44
      3.2 吡虫啉的净化  44
      3.3 检测方法  44-46
第四章 温度对土壤中毒死蜱、多菌灵、氟啶脲和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46-54
  1 试验材料  46
  2 试验设计  46-47
  3 试验结果和讨论  47-54
    3.1 温度对土壤中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47-48
    3.2 温度对土壤中多菌灵降解的影响  48-51
    3.3 温度对土壤中氟啶脲降解的影响  51
    3.4 温度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51-54
第五章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田间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54-67
  1 材料与方法  54-55
    1.1 试验材料  54
    1.2 田间残留动态试验设计  54
    1.3 最终残留试验设计  54
    1.4 温度对浙麦冬干根中毒死蜱和多菌灵降解的影响  54-55
    1.5 实际施药及采样时间  55
    1.6 试验期间当地降雨情况  55
  2 结果和分析  55-65
    2.1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田间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55-56
    2.2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田间茎叶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56-57
    2.3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田间根中的残留动态  57
    2.4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根中的最终残留试验  57-63
    2.5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干根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63-65
  3 小结和建议  65-67
    3.1 毒死蜱、多菌灵在浙麦冬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情况比较  65-66
    3.2 毒死蜱和多菌灵在浙麦冬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66
    3.3 浙麦冬生产加工过程中毒死蜱和多菌灵的残留控制  66-67
第六章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及其田间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67-81
  1 材料与方法  67-68
    1.1 试验材料  67
    1.2 田间残留动态试验设计  67
    1.3 最终残留试验设计  67-68
    1.4 温度对杭白菊干菊花中氟啶脲和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68
    1.5 实际施药及采样时间  68
    1.6 试验期间当地降雨情况  68
  2 结果和分析  68-79
    2.1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田间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8-69
    2.2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田间胎菊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9-70
    2.3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田间菊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70-75
    2.4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中的最终残留试验  75-77
    2.5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干菊花中的降解动态试验  77-79
  3 讨论  79-81
    3.1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情况比较  79
    3.2 氟啶脲和吡虫啉在杭白菊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79-80
    3.3 杭白菊生产贮存过程中的氟啶脲和吡虫啉残留控制  80-81
ABSTRACT  81-83
参考文献  83-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3. 乙草胺降解株Y3B-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X172
  4.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5.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6.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7.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8. 三聚氰胺在罗非鱼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S963
  9.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10.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11.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12. 魔力平台业务过程建模冲突消解的研究与实现,TP311.5
  13. 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X703
  14. 诱变选育棉籽粕高效脱毒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筛选研究,S816.6
  15. 杭白菊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TS264.3
  16.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7. 基因棉粕检测及其转基因成分在饲料加工工艺中的降解规律研究,S816
  18.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19.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20.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21.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 > 农药残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