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川贝母鳞茎褐变的生理因子变化及其褐变抑制

作 者: 张泽锦
导 师: 叶萌;蒲彪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川贝母 褐变 生理因子 抑制褐变
分类号: S567.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川贝母是藏区珍贵野生药材,也是藏区人民重要收入来源,而人工栽培是实现川贝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生产中发现栽培川贝母鳞茎在干燥后褐变,严重降低其商品品质,成为制约栽培川贝母商品化的瓶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新都桥镇,以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鳞茎为研究对象,研究栽培川贝母不同采收期与褐变的关系;以野生川贝母为对照,研究在恒温干燥过程中栽培川贝母的褐变相关生理因子,干燥温度对川贝母鳞茎褐变的影响以及抑制褐变的方法,以期为揭示川贝母鳞茎褐变机理和解决生产中的褐变问题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5、6、7、8和9月采收的川贝母,都有不同程度的褐变。随着采收的延迟,褐变度增加,总生物碱含量降低。其褐变包括非酶促褐变和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及抗坏血酸褐变是其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长导致总酚含量的下降,是导致川贝母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综合褐变度最低和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两个要求,以5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适宜采收期。当地藏民传统采收期为5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本研究结果印证了传统采收期的科学性。(2)55℃恒温干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是栽培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褐变的非酶促褐变原因,VC在干燥过程中主要起着抑制褐变的作用。PPO是主要参与人工干燥过程中酶促褐变反应的酶。新鲜栽培川贝母的还原糖含量(11.47mg/g),蛋白质含量为(6.73mg/g),含量均高于新鲜野生川贝母还原糖(1.56 mg/g),蛋白质(0.54mg/g),干燥后栽培川贝母的还原糖和蛋白质分别减少了7.36mg/g和4.56mg/g;干燥后野生川贝母的还原糖和蛋白质分别减少了0.77mg/g和0.33mg/g;新鲜栽培川贝母VC含量为0.14mg/g在干燥过程中VC减少0.09mg/g,新鲜野生川贝母VC含量为1.05mg/g干燥过程中减少0.65mg/g。还原糖与蛋白质可以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褐变物质,野生贝母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小于栽培贝母含量,另外减少量也少于栽培贝母,则合成的褐变物质应少于栽培贝母,所以合成的褐变物质少。VC在短时间内可抑制褐变,栽培川贝母VC的含量及减少的量均低于野生川贝母,所以栽培川贝母的抗褐变的能力小于野生川贝母,故栽培川贝母更容易变色。(3)在干燥前用碱液去皮,和用VC,NaHSO3,柠檬酸和NaCl抑制剂浸泡及降低干燥温度可以抑制川贝母的褐变。在45℃,55℃,65℃,75℃,85℃干燥温度中,以45℃为最佳干燥温度,其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13.52%。不同干燥前处理表明:8%的碱液+浸泡时间1min+35℃为最佳碱液去皮组合,能有效的抑制褐变,但外观不佳。用0.07%Vc+0.15%NaHSO3+10%柠檬酸+5%1NaCl混合抑制剂浸泡60-80min为最佳抑制剂组合和浸泡时间,处理后外观较好,但褐变抑制能力弱于碱液去皮。综上所述,当地藏民川贝母传统采收期是最佳采收期;适宜的干燥温度为45℃;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为川贝母不同采收期和人工恒温干燥过程中主要褐变原因;碱液去皮和抑制剂均对抑制褐变有一定效果,但处理后的川贝母离商品川贝母还有一定差距。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前言  10
1 文献综述  10-18
  1.1 褐变现象研究  10-11
  1.2 褐变机理研究进展  11-13
    1.2.1 非酶褐变机理研究  11-12
    1.2.2 酶促褐变机理研究  12-13
  1.3 防止褐变研究进展  13-15
    1.3.1 防止非酶促褐变研究  13
    1.3.2 防止酶促褐变研究  13-15
    1.3.3 中药材防止褐变措施研究  15
  1.4 川贝母加工  15-18
    1.4.1 川贝母的本草考证及分类鉴定  15-17
    1.4.2 药材质量及贝母对颜色的要求  17-18
    1.4.3 川贝母的加工  18
    1.4.4 加工出现的问题  18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0
  2.1 选题的依据  18-19
  2.2 实验目的意义  19
  2.3 技术路线  19-20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0-26
  3.1 采样地概况  20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20
    3.2.1 实验材料  20
    3.2.2 实验仪器  20
  3.3 研究内容  20-23
    3.3.1 不同采收期褐变相关生理因子与褐变的关系  20
    3.3.2 人工恒温干燥过程中褐变相关生理因子与褐变的关系  20-21
    3.3.3 几种褐变抑制方法对贝母鳞茎干燥过程中褐变的影响  21-23
  3.4 测定方法  23-26
    3.4.1 川贝母褐变度的测定  23
    3.4.2 川贝母鳞茎折干率的测定  23
    3.4.3 不同采收期川贝母鳞茎总酚的测定  23-24
    3.4.4 川贝母鳞茎蛋白质和还原糖的测定  24
    3.4.5 川贝母鳞茎VC的测定  24
    3.4.6 川贝母鳞茎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4-25
    3.4.7 川贝母鳞茎总生物碱的测定  25-26
  3.5 数据处理  26
4 结果与分析  26-46
  4.1 不同采收期褐变相关生理因子与褐变的关系  26-32
    4.1.1 不同采收期贝母褐变度的变化  27
    4.1.2 不同采收期贝母总酚的变化  27-28
    4.1.3 不同采收期蛋白质,还原糖的变化  28-29
    4.1.4 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  29-30
    4.1.5 贝母生采收期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30
    4.1.6 贝母采收期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30-31
    4.1.7 褐变度变化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联分析  31
    4.1.8 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的变化  31-32
  4.2 人工恒温干燥褐变相关生理因子与褐变的关系  32-37
    4.2.1 恒温干燥过程中褐变度的变化  32-33
    4.2.2 干燥过程中栽培,野生川贝母鳞茎折干率变化  33-34
    4.2.3 干燥过程中栽培和野生川贝母鳞茎的还原糖,蛋白质含量变化  34
    4.2.4 干燥过程中栽培和野生川贝母维生素C(VC)含量变化  34-35
    4.2.5 干燥过程中栽培,野生川贝母酶促褐变相关生理因子的变化  35-37
  4.3 干燥前处理对褐变的影响  37-46
    4.3.1 川贝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一些特性  37-40
    4.3.2 不同干燥温度对褐变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0-41
    4.3.3 碱液去皮对褐变的影响  41-43
    4.3.4 抑制剂对褐变的影响  43-46
5 讨论与结论  46-52
  5.1 不同采收期褐变原因  46-47
  5.2 人工恒温干燥过程中褐变原因  47-49
  5.3 几种干燥前处理对褐变抑制研究  49-51
    5.3.1 干燥温度与褐变  49-50
    5.3.2 碱液去皮对褐变的影响  50
    5.3.3 抑制剂对褐变的影响  50-51
  5.4 实验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51-52
6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57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57

相似论文

  1.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2. 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及低乳糖奶制备技术的研究,TS252.4
  3. 桂花糯米糖藕食品的工艺研究,TS255.5
  4. 采收成熟度和1-MCP处理对冷藏晚香蕉李果实品质和褐变的影响,S662.3
  5. 龙眼果实采后焦腐病理生理的研究,S436.67
  6. 笋用竹的组织培养研究,S795
  7. 川贝母种子萌发特性及育苗技术研究,S567.231
  8. 四川羌族医药文化田野调查及川贝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R29
  9. 杨树人工林生长季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S792.11
  10. 鲜切莲藕酶促褐变机理与控制的研究,S645.101
  11. 不同贮藏条件对蟠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影响的研究,S662.1
  12. 芦荟的组织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S567.239
  13. 红枣多酚氧化酶(PPO)特性及抑制其酶促褐变的研究,TS255.1
  14. 枇杷果肉饮料加工工艺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TS275
  15. 苹果浓缩汁非酶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TS255.44
  16. 酶法液化制备梨和桃子的混浊汁,TS255.44
  17. 香蕉饮料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TS275.7
  18. 草莓粉喷雾干燥加工工艺的研究,TS255.4
  19. 橄榄混浊汁饮料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TS275
  20. 冷冻红薯片和猕猴桃块贮藏期间品质保持的研究,TS255.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贝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