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诏安八仙茶品质改良加工技术研究

作 者: 陈丽华
导 师: 孙威江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茶学
关键词: 诏安八仙茶 加工技术 生化成分 品质
分类号: S5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诏安八仙乌龙茶和八仙红茶加工技术的研究,旨在从加工方面降低诏安八仙茶的苦涩味,从而改良其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不同晒青程度对诏安八仙乌龙茶品质影响,认为随着晒青程度的增加,所制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黄酮的含量有所降低;晒青过重,不利于氨基酸的积累且茶褐素含量增加;减重率为10%的晒青有利于氨基酸和可溶性多糖的积累,酚氨比和茶褐素降低,滋味比较醇和。综合生化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与感官审评的结论一致,认为晒青减重10%处理是较佳的。(2)通过研究不同晾青时间对诏安八仙乌龙茶品质影响,认为随着晾青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酚氨比减小;晾青时间11h的处理由于时间过长,不利于氨基酸的积累,茶红素和茶褐素会增加;9h晾青处理毛茶可溶性糖的含量极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处理,达5.638%,酚氨比最小,感官审评滋味中表现苦涩味较小,香气更好。综合生化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与感官审评的结论一致,认为晾青9h处理工艺较好。(3)通过进行八仙茶乌龙茶晒青与做青温度和晾青时间正交试验,得出重晒青程度,有利于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多糖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的增加,酚氨比、黄酮类化合物和儿茶素的减少;低温有利于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多糖和茶黄素的积累,咖啡碱、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和酚氨比的减少。10%重晒青、20℃低温和9h长晾青的K3组合中茶多酚、儿茶素含量、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和酚氨比较低,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较高,是其苦涩味较小的原因。感官审评与生化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一致,得出K3组合整体品质较好。(4)通过研究冷冻萎凋对诏安八仙红茶品质影响,得出冷冻温度-15℃、冷冻萎凋4h处理的毛茶整体品质较好,苦涩味最低,不过香气没有对照好。(5)研究了做青对诏安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得到做青处理有利于氨基酸和茶红素的积累,2次摇青处理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最小、酯型儿茶素ECG含量比对照低,茶氨酸含量大于对照,苦涩味最小,整体品质较佳。(6)通过进行八仙红茶萎凋与发酵温度和时间正交试验,得出轻萎凋33%,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3h的组合处理滋味醇厚、苦涩味最小、整体品质较佳。

全文目录


缩写词  8-9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引言  12-19
  1.1 诏安八仙茶的选育与品种性状  12
  1.2 诏安八仙茶推广应用现状  12
  1.3 诏安八仙茶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及遇到的技术难题  12-13
  1.4 提高乌龙茶品质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5
    1.4.1 萎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1.4.2 做青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5
    1.4.3 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1.5 红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15-17
    1.5.1 萎凋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  15-16
    1.5.2 发酵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16-17
    1.5.3 干燥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  17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创新之处  17-19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1.6.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7-18
    1.6.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8-19
第二章 诏安八仙乌龙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  19-48
  2.1 材料与方法  19-23
    2.1.1 供试材料  19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19
    2.1.3 试验设计  19-20
    2.1.4 采样与测定方法  20-22
    2.1.5 感官审评鉴定方法  22-23
    2.1.6 数据分析处理  23
  2.2 不同晒青程度试验结果分析  23-30
    2.2.1 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23-27
    2.2.2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  27-29
    2.2.3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  29-30
  2.3 不同晾青时间试验结果分析  30-37
    2.3.1 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30-35
    2.3.2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  35-36
    2.3.3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  36-37
  2.4 晒青与做青温度和晾青时间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7-46
    2.4.1 做青叶水分变化  37-39
    2.4.2 叶温变化  39-40
    2.4.3 做青叶化学成分比较  40
    2.4.4 毛茶化学成分分析  40-41
    2.4.5 晒青和做青各因素和水平分析  41-43
    2.4.6 毛茶感官品质比较  43-45
    2.4.7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  45-46
  2.5 小结  46-48
第三章 诏安八仙红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  48-70
  3.1 材料与方法  48-50
    3.1.1 供试材料  48
    3.1.2 试验设计  48-49
    3.1.3 采样与测定方法  49-50
    3.1.4 感官审评鉴定方法  50
    3.1.5 其他参见“2.1 材料与方法”  50
  3.2 冷冻萎凋处理结果分析  50-56
    3.2.1 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50-51
    3.2.2 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  51-54
    3.2.3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  54-56
  3.3 做青处理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56-62
    3.3.1 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56-57
    3.3.2 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  57-60
    3.3.3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  60-62
  3.4 萎凋程度与发酵温度和时间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2-68
    3.4.1 萎凋叶化学成分比较  62-63
    3.4.2 发酵叶化学成分比较  63
    3.4.3 毛茶化学成分比较  63-64
    3.4.4 萎凋和发酵各因素和水平分析  64-67
    3.4.5 毛茶感官品质比较  67-68
  3.5 小结  68-70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70-74
  4.1 不同晒青程度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70
  4.2 不同晾青程度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70-71
  4.3 晒青程度与做青温度和晾青时间正交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71
  4.4 冷冻萎凋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  71-72
  4.5 做青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  72
  4.6 萎凋程度与发酵温度和时间正交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  72-74
参考文献  74-79
附录  79-82
致谢  82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2.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3.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4.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5.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6.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7. 米粉品质改良研究,TS213.3
  8.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9.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10.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1. 齿果酸模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特性评价,TS255.7
  12.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3.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14.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6.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7.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8.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9.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20.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21.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饮料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