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桉树组培容器苗稳态营养调控技术及其机理

作 者: 林艳
导 师: 林开敏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学
关键词: 桉树 容器育苗 全营养 指数施肥 苗木生长 营养机理 DRIS营养诊断
分类号: S792.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树种,桉树与杨树、松树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由于桉树速生丰产、经常效益显著的特性,我国南方各省桉树人工造林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苗木供不应求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加快优质桉树苗木的培育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但目前我国桉树组培容器苗主要采用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方式,而轻型基质保持和释放养分的能力颇低,不能满足苗木迅速生长的需要。因此,苗木生长阶段的营养调控已成为快速培育桉树优质壮苗的一个关键技术。目前在苗木指数生长阶段一般采用经验式的施肥量,并且集中或周期等量地供应,但是这种传统的营养调控技术存在诸多弊端,如营养物添加方式与苗木生长节律不相适应;集中一次性施肥后会造成短期内根介质溶液养分总浓度过高等,将直接地制约苗木生长潜力的最大发挥,降低苗木质量,造成肥料浪费、污染环境等。因此,寻求更为精确的营养调控技术已成为桉树育苗技术体系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课题将针对当前桉树育苗存在的各种弊端,应用先进的植物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深入开展桉树容器苗稳态营养调控技术研究。重点探讨全营养指数施肥方式(即施肥量相同情况下,在苗木生长阶段,按指数型递增的营养物添加模式补充全营养的养分,使之与苗期生长节律相匹配,尽量保持植物体内养分浓度稳定和平衡,不致像集中或恒量施肥那样,因生物量增加而导致养分稀释)对桉树容器苗的生长特性、根系形态学特性、生物量分配格局、营养吸收及利用效率、根介质环境营养特性和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同时对桉树组培容器苗稳态营养调控技术体系中的施肥起始点、施肥周期(或施肥时间长度)以及主要营养元素比例等进行进一步优化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苗木的生长潜力,创造出苗木生长的最高速率,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质量,并能有效地节约肥料,减少施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一套可快速培育优质苗木的精确营养调控技术体系。这对温室桉树容器工厂化育苗的全新施肥技术体系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施肥模式对轻型基质培育的桉树容器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施肥后第10周),4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基本上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其中尤其以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生长效果为最佳。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1#)、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2#)和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3#)的3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各生长指标均有明显的增加,这充分说明全营养集中施肥和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对桉树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从其生长动态和相对生长速率来看,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模式的前期生长较好,而后期生长速率开始下降,显现生长后劲不足的现象,而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的苗木生长具有明显的后期优势和持续性。因此,在桉树轻型基质容器育苗的营养调控中,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两种施肥模式是较佳的选择。(2)不同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总体上呈现出前期4-6周增长较缓慢,而后增长较快的趋势,其动态生长进程符合指数生长模型。在施肥开始后4-6周内,不同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各生长指标差异相对较小,而后差异则逐渐拉大,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与传统施肥模式和不施肥之间。(3)不同施肥模式的桉树容器苗苗木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束时(施肥后第10周),4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叶片数、主根长及侧根数基本上均高于不施肥,其中叶片数和主根长最大均为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侧根数最大为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而4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叶质重则均低于不施肥,其中最小为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这说明施肥会一定程度地增加苗木叶片数、主根长及侧根数但会明显地降低桉树苗木叶质重,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两种模式。施肥模式对桉树苗木冠根比和叶根比影响不大,但施肥会明显地提高桉树苗木茎根比,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和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两种模式,这可能与施肥对桉树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尤其是茎)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地下部分有关。(4)试验结束时(施肥后第10周),4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组),这说明施肥可有效地提高苗木质量。但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全营养集中施肥和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桉树苗木质量,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其苗木质量指数为最高。(5)施肥可明显地提高桉树苗木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对苗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桉树苗木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大。(6)施肥模式对苗木体内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为复杂,对苗木体内N、P、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苗木体内Ca和Mg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两种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苗木体内N、P、K元素含量动态变化总体呈现较小波动式的相对平稳趋势,而两种集中施肥模式(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模式和传统施肥模式)则呈现较大波动式的逐渐下降趋势,而且还会表现前期常高于两种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而后期又低于两种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现象,尤其是50mg N·株-全营养集中施肥模式。这可能是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生长具有明显的后期优势和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7)施肥模式对苗木体内N、P、K、Ca和Mg元素积累量有明显的影响。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和全营养集中施肥更有利于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有效地增加苗木体内N、P、K、Ca和Mg元素积累量,尤其是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除了50mg N·株-1全营养集中施肥模式N、K和Mg元素积累量后期略有下降外,4种施肥模式的桉树苗木体内N、P、K、Ca和Mg元素积累量动态变化总体上均随时间推移呈现前期缓慢增加,而后期较快增加的趋势,而不施肥则基本上呈现较为缓慢增加的趋势。两种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可较好地保持桉树苗木体内养分比例平衡,其各营养元素的比率与所施入的相应营养液元素比率比较相近,而两种集中施肥模式和不施肥容易造成苗木体内养分比例失调。(8)不同施肥模式的肥料利用率有明显差异。两种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肥料利用率均不同程度高于两种集中施肥模式和不施肥的,其中以25mg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的肥料利用率为最高。这表明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9)试验结束时(施肥后第10周),施肥模式对轻型基质中N、P、K、Ca和Mg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Mg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从施肥前后对比来看,所有施肥模式的轻型基质N元素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元素含量仅不施肥出现下降,其它施肥模式均出现增加,K元素含量仅传统施肥模式和不施肥出现下降,其它均有所增加,Ca和Mg元素含量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与其它施肥模式相比,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轻型基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下降或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较好地保持基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而其它施肥模式的下降或增加幅度则相对较大。下降过多可能造成基质养分耗空,不利于肥力维持和苗木后期正常生长,增加过多会造成大量养分残留在基质中,不仅浪费肥料,而且还会可能造成二次抽梢徒长和污染环境。(1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中,施N量和施肥起始点对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较大,而施肥时间长度则影响不明显。以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它们较优组合分别为A1B1C2、A1B1C2、A1B1C1和A1B1C1。(11)应用DRIS营养综合诊断方法,对轻型基质培育桉树容器苗的8个试验处理进行进一步营养诊断分析。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各处理养分的不平衡指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5#>3#>4#>试验号3>2#>试验号2>1#>试验号4,这表明5#不施肥处理的养分是最不平衡的。从各处理营养诊断的需肥顺序来看,3#、4#和5#处理对N、K肥料都很缺乏。从总体来看,1#、试验号2、试验号3、试验号4、2#处理各营养元素比例比较平衡,说明了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比较有利植株体内各养分平衡。(12)以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中主要营养元素比例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只有Ca比例对桉树苗高生长的影响较明显外,P、K、Ca、Mg比例对桉树苗木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基本不明显,这说明本试验在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中,所采用全营养液中主要营养元素比例较为合理。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对应的较优组合分别为A2B2C2D2、A1B1C2D3、A3B3C3D3和A3B3C2D2。(13)培育基质对桉树容器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不同生长指标和不同施肥模式会有所不同。在不施肥(对照)和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中,以黄心土为基质培育出的桉树苗苗高和单株生物量均高于轻型基质培育的,而在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中,则是黄心土基质低于轻型基质。在3种施肥模式中,不同培育基质的桉树容器苗地径和苗木质量指数均表现出轻型基质高于黄心土基质。不同培育基质,其最佳施肥模式会有所不同。在以黄心土为培育基质中,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为最佳,其桉树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高,并且均表现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不施肥(对照);而在以轻型基质为培育基质中,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为最佳。其桉树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高。这对今后桉树育苗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培育基质对桉树苗木N、P、K、Ca、Mg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N、K元素尤为明显。在以黄心土为培育基质中,3种施肥模式中的桉树苗木N含量以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为最高,其它的元素含量基本上以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为最高。这与轻型基质有所不同。培育基质对桉树容器苗N、P、K、Ca、Mg元素积累量的影响较大。在以黄心土为培育基质中,3种施肥模式中的桉树苗木N、P、K、Ca、Mg元素积累量均以25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为最高;而轻型基质则均以50mg N·株-1全营养指数施肥为最高。这与苗木生长指标变化规律相一致。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5
1 引言  15-16
2 研究综述  16-24
  2.1 桉树施肥的研究概况  16-21
    2.1.1 桉树施肥研究历史  16
    2.1.2 施肥对桉树的影响  16-17
    2.1.3 桉树施肥用量  17-18
    2.1.4 桉树施肥种类  18-19
    2.1.5 桉树施肥方式  19-20
    2.1.6 桉树施肥时期  20-21
    2.1.7 桉树施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21
  2.2 DRIS 营养诊断法  21-22
  2.3 稳态营养理论与技术研究概述  22-24
    2.3.1 植物稳态营养的基本概念  22
    2.3.2 植物稳态营养的理论要点  22-23
    2.3.3 国内外研究进展  23-24
3 试验地自然概况  24
4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28
  4.1 试验材料  24-25
  4.2 试验设计  25-27
    4.2.1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的试验设计  25-26
    4.2.2 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调控时间优化设计  26-27
    4.2.3 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主要营养元素比例优化设计  27
  4.3 测定方法  27-28
    4.3.1 苗木生长测定方法  27
    4.3.2 苗木生物量测定方法  27
    4.3.3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27-28
    4.3.4 苗木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28
    4.3.5 根介质环境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28
  4.4 计算公式  28
5 结果与分析  28-60
  5.1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的效应规律  28-49
    5.1.1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28-41
    5.1.2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42
    5.1.3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对苗木营养状况的影响  42-47
    5.1.4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7-48
    5.1.5 稳态营养调控模式对轻型基质养分的影响  48-49
  5.2 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调控时间优化研究  49-52
  5.3 轻型基质容器育苗的桉树苗木营养诊断分析  52-55
  5.4 全营养指数施肥模式的主要营养元素比例优化研究  55-58
  5.5 不同培育基质对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的影响  58-60
    5.5.1 不同培育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8-59
    5.5.2 不同培育基质对苗木营养的影响  59-60
6 结论与讨论  60-64
参考文献  64-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2. 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S664.1
  3. 不同光照强度和施肥水平对降香黄檀容器苗质量的影响,S792.28
  4. 蒙古栎促根育苗技术及其对苗木耐旱性的影响,S792.186
  5. 配方施肥对金煌芒营养及品质的影响,S667.7
  6. 江西耐寒桉树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792.39
  7.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S723.1
  8. 闽南桉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研究,S792.39
  9.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S792.39
  10.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药剂防治研究,S763.7
  11. 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与立地土壤状况研究,S714
  12. 一组新的桉树EST-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图谱的整合,Q943.2
  13. 桉树皮废弃物腐熟技术及其在育苗中应用的研究,S723.1
  14. 油茶优良品种轻型基质育苗技术研究,S794.4
  15. 桉树大径材良种中期选择与栽培试验研究,S792.39
  16. 苦荞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关键利用技术研究,TS210.1
  17. 营养液喷施对‘宫川’温州蜜柑完熟及延后栽培果实发育及品质变化的影响,S666
  18. 烤烟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系钾素营养特性及其机理研究,S572
  19. 不同桉树品系对异质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S792.39
  20. 闽西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S792.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