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作 者: 王倩
导 师: 李爱芬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低渗油藏 表面活性剂驱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相渗曲线
分类号: TE3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低渗透油藏石油储量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低渗透储层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有着不同于中高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其普遍存在水驱压力较高,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常规的压裂酸化等措施作用范围较小且有效期短,而表面活性剂驱技术已经在中高渗透油藏开发过程起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因此,研究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方法,对有效开发低渗油藏、缓解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室内实验确定了低渗油藏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原则和步骤,以界面张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地层水矿化度和温度等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以室内驱替实验为手段进行了低渗岩心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在低渗岩心不同渗透率范围内验证了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同时系统研究了油水界面张力大小、表面活性剂段塞大小、注入速度以及注入时机对低渗岩心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利用表面活性剂驱替可以有效降低低渗岩心的注入压力,改善油水两相渗流情况,提高油水相渗透率,增大油水两相渗流区,并提高低渗岩心的采收率;低渗岩心降压增注和采收率提高效果随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和段塞增大而增大,随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表面活性剂段塞注入时机越早,水驱效果越好;表面活性剂驱过程中存在最优的参数组合。通过本论文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的矿场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言  9-20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
  1.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及开发特征  9-11
    1.2.1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和渗流特征  10-11
    1.2.2 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  11
  1.3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研究现状  11-18
    1.3.1 低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研究现状  12-14
    1.3.2 低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  14-15
    1.3.3 降压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机理  15-16
    1.3.4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调研  16-17
    1.3.5 存在的问题  17-18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20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8
    1.4.2 关键技术  18-19
    1.4.3 技术路线  19-20
第2章 低渗油藏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20-34
  2.1 低渗油藏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20-23
    2.1.1 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原则  21
    2.1.2 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21-23
  2.2 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因素研究  23-33
    2.2.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3-26
    2.2.2 地层水矿化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6-28
    2.2.3 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8-30
    2.2.4 表面活性剂溶液界面活性稳定性研究  30-33
  2.3 小结  33-34
第3章 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34-56
  3.1 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效果实验研究  34-42
    3.1.1 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34-37
    3.1.2 表面活性剂段塞驱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37-42
  3.2 降压增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42-55
    3.2.1 界面张力大小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42-47
    3.2.2 段塞大小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47-51
    3.2.3 注入速度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51-55
  3.3 小结  55-56
第4章 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56-73
  4.1 油水界面张力对相渗曲线影响研究  56-63
  4.2 提高采收率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63-71
    4.2.1 界面张力大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63-66
    4.2.2 段塞大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66-68
    4.2.3 注入速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68-70
    4.2.4 注入时机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70-71
  4.3 小结  71-73
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7-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孤气9断块蒸汽驱技术研究,TE357.44
  2. 河口埕东油田西区泡沫复合驱技术研究与应用,TE357.46
  3. 聚驱后水平井与直井结合的化学驱实验研究,TE357.4
  4. 聚驱后热/化学复合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TE357.4
  5. 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TE357.4
  6. 海拉尔含凝灰质储层压裂技术研究,TE357
  7. 北三东注采关系及井网调整,TE324
  8. 欢北杜家台低渗油藏注水技术研究,TE357.6
  9. 萨北开发区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潜力评价与挖潜措施优化研究,TE327
  10. 非均质油层聚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TE357.44
  11. 木152区块调驱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TE357
  12. 模拟油藏条件下内源微生物菌群变化与驱油效能研究,TE357.9
  13. 高30高温断块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TE39
  14. 大老爷府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P618.13
  15. 杏北地区表外储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TE323
  16.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O35
  17. 油藏注烃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TE357.7
  18. 牛庄油田牛25-C沙三低渗油藏有效注水开发效果评价,TE357.6
  19. 巴19断块微生物与弱凝胶组合调驱应用研究,P618.13
  20. GBEIBE油田油藏开发特征及提高采收率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热力、混相、化学驱油(EOR,三次采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