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构筑物变形规律研究
作 者: 柏威伟
导 师: 陈从新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地下采矿 无底柱分段崩落 地表塌陷 GPS监测 裂缝监测 工程地质分析 程潮铁矿 变形预测
分类号: TD3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属矿山崩落法开采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采矿界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课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影响岩层移动的因素不断增多,采动岩层的变形破坏机制也变得更加复杂,常常导致采区地表移动超过设计范围,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揭示复杂开采条件下崩落法回采岩层移动规律,是提高矿山开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产生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的重要基础。鉴于武钢程潮铁矿矿床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表遍布众多的重要建(构)筑物遭受地下采动危害的特点,本文针对程潮铁矿东区东主井和西风井结构安全性及井区岩体稳定性问题,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现场高精度三维立体监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崩落法开采的典型矿山——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重要构筑物(西风井和东主井)变形情况展开了专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矿区地质条件、采矿活动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空区的存在,特别是采空区的时空发展是影响地表变形趋势的最主要因素。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具体到岩性、断层、主控结构面、原始地应力场都间接地影响到区域变形特征。2、弄清了东区两重要生产设施——东主井和西风井变形破坏差异原因。东主井井区南缘为开采诱发坡体滑动,而北缘东主井所在区域则为滑体滑动后产生临空面,引起岩体沿结构面的倾倒拉裂,表层近五十米的风化破碎岩体进一步放大了地表变形。对西风井而言,地表风化层较薄,由于两采空区与西风井连线呈钝角分布,受东西区采矿活动的共同影响,朝向两采空区的水平拉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位移水平向消减效应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表变形增长速度。3、探讨了东区地表变形的机理:东区下盘岩体,是从岩溶裂隙含水带的地下水的疏干到变质岩体底部直立状矿体开采初期开始出现位移和错动的,溶洞群中的水体和充填物质向下流动形成的真空负压作用和此后空洞结构的逐渐破裂使下盘渐进式向南失稳,这是开矿初期下盘地表开裂的基本模式。随着采矿深度的加深,采空区变大和向南的缓倾斜,下盘和上盘的崩落空区加大,矿体顶部直立变质岩岩体破裂下陷加剧,促进了下盘岩体向南错动。从工程地质条件上看,上盘为倾倒破坏,下盘为平面剪切滑裂型破坏。地下采空区形成后,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引起结构面产生张裂和错动,破坏后的结构体主要在重力、水的作用下向采空区移动。4、提出了崩落法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的六个过程:(1)相对稳定阶段(2)间断崩落阶段:(3)连续崩落阶段(4)地表塌陷阶段(5)塌坑围岩卸荷变形阶段(6)地表变形渐近式发展阶段5、采用离散元UDEC、有限差分FLAC3D程序分别开展了矿区开采的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的岩层应力分布、移动特征和破坏状态,以及地表的移动破坏范围,通过和监测结果对比论证了数值模拟手段应用的可行性。6、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变形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应对措施,对矿区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除了采取基础及结构加固、排水等措施,防止突发变形外,合理安排采矿进度,在井区两边进行周期性对称交互式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区域内的变形破坏状况,进而延长两主井及其附属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开展一定量的地表回填,把现有地表塌陷区及时回填,减小地形落差,这样也可以缓解下盘岩体向采空区的变形。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1.1 引言 12-13 1.2 研究意义 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3.1 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6 1.3.2 地表变形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6 1.3.3 金属矿山地表变形研究现状 16-17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7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7-19 第二章 程潮铁矿东区地质条件及采矿情况 19-31 2.1 引言 19 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19-28 2.2.1 自然地理条件 19-20 2.2.2 区域构造 20-21 2.2.3 断层构造 21-22 2.2.4 地层岩性 22-25 2.2.5 节理裂隙情况 25 2.2.6 水文地质条件 25-26 2.2.7 地应力场 26 2.2.8 矿体赋存条件 26-28 2.3 采矿情况 28-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 东区地表和构筑物变形情况及工程地质分析 31-43 3.1 引言 31 3.2 地表变形塌陷过程 31-33 3.3 地表及构筑物裂缝分布特征 33-37 3.3.1 地表裂缝结构特征分析 33-35 3.3.2 井筒裂缝分布情况 35-36 3.3.3 地下平巷裂缝分布 36-37 3.4 井区岩体变形破坏的工程地质分析 37-41 3.5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 41 3.6 本章小结 41-43 第四章 程潮铁矿东区综合监测及成果分析 43-56 4.1 引言 43 4.2 监测内容及方法 43-46 4.2.1 监测项目 43 4.2.2 监测仪器设备 43-44 4.2.3 监测系统布置 44-46 4.3 地表及井筒裂缝变形监测成果 46-51 4.3.1 东区总体变形特征 46-48 4.3.2 西风井区 48-49 4.3.3 东主井井区 49-50 4.3.4 井筒及构筑物裂缝监测 50-51 4.4 成果分析讨论 51-55 4.4.1 裂缝变形趋势分析 51-53 4.4.2 西风井和东主井井区变形差异机理 53-54 4.4.3 矿区变形趋势和应对措施 54-55 4.5 本章小结 55-56 第五章 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构筑物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56-79 5.1 引言 56 5.2 地表变形程度的划分依据 56-57 5.3 离散元计算 57-69 5.3.1 计算目的与计算方案 57-58 5.3.2 计算剖面 58 5.3.3 计算参数 58-61 5.3.4 地应力与计算边界条件 61 5.3.5 开挖与充填的模拟 61-62 5.3.6 计算结果 62-66 5.3.7 计算结果分析 66-69 5.3.8 结论 69 5.4 FLAC~(3D)三维数值模拟 69-77 5.4.1 计算模型 70-71 5.4.2 计算参数 71-72 5.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72-77 5.5 数值模拟与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77 5.6 本章小结 77-79 第六章 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变形机理研究 79-85 6.1 引言 79 6.2 东区地表变形塌陷机理 79-81 6.2.1 从疏干塌陷到采矿塌陷的发展过程 79 6.2.2 东区岩体变形时空发展机理分析 79-81 6.3 矿区崩落法开采岩体变形过程分析 81-83 6.4 井区岩体变形趋势及工程对策 83-84 6.5 本章小结 84-8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85-88 7.1 结论 85-86 7.2 展望 86-88 参考文献 88-92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92-93 致谢 93-94
|
相似论文
- 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P642.22
- 高陡软岩边坡滑坡预报方法的研究,P642.22
- 沉陷区甲醇厂建(构)筑物与大型设备特种抗变形研究及厂区优化布置,TD325
- 墙锚和桩撑支护下的基坑变形研究,TU753
- 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铲运机造型研究,TD422.4
-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稳产过渡的研究,TD861.1
- 北洺河铁矿爆破参数优化研究,TD861.1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形预测方法研究,TU196.1
-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点非时序变形预测模型研究,P258
- 非量测数码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P234.1
- 软土基坑应用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的变形性态研究,TU753
-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挖掘及其变形预测,U456.3
- 基于智能全站仪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在隧道监测中的应用,U456.3
- 地铁深基坑近邻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分析,U231.3
- 基于GPRS和EMD的嵌入式桥梁裂缝远程监测系统研究,TP274
- 海南红土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TU753
- 望儿山金矿地表变形资料分析与沉降预测,TD325
- 汤丹铜矿采空区的精密探测及其稳定性的分析研究,TD325
- GIS&GPS技术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应用研究,S851.33
- 缓倾斜中厚磷矿床地下开采采场矿压显现及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TD32
- 葡萄山公路隧道通风机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U45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压力与支护 > 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 > 岩层移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